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四位老师的语文观 | 拙原教师培训系列之一

(2015-04-03 12:59:17)
标签:

儿童

教育

分类: 绘本作文


本次拙原教师培训,在报名前先发放了问卷,问卷的最后一项是请各位准同学阐述自己的语文观。阅读后,如见星火燎原,激动万分。

今日,分享其中四位同学的语文观。谢谢你们。


高雁:北京

  如果有一天我们要教孩子学习语文,当我们重拾阔别多年的语文,会怎样看待语文。语文不再仅仅是帮我们掘取分数的工具而已,它是一种力量,带给人们支持,慰藉和信念。多少个无法对人言表的情境下,是曾在书中看到过的文字第一时间理解着我。在知为何学习,质疑读书何用的时刻,张横梁的一段话就浮现在脑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位心怀天地的伟大读书人形象就这样出现在眼前。我于是能冷静下来,继续苦读。这句话直至今日仍给与我极大的精神力量。

   又如出郊游玩,看到美好的景色产生出诸多浮想,“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除非同样懂得这些句子的人,谁还能了解我此时心头所生愉悦?

   君子不器,语文不仅是从课本中学到的有限知识,更是我们主动学习时所产生的积累。给孩子讲解论语中“苛政猛于虎”,就可以从孔子其人,齐桓公其人,柳宗元《捕蛇者说》、白居易《观刈麦》中引出佐证,孩子可以一连听到多段生动的历史和精彩的文章,更能理解何为猛于虎的苛政。这样鲜活,有生命力的语文,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中,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成为他们一生情感与理智的伙伴。而拥有这样一位伙伴的孩子们,必将拥有更加坚韧与强大的心灵。

周阿芳:芜湖


   曾以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国人,在对待汉语时,应该是倍感亲切,得心应手。可无论从学生时代还是投身到母语教育行业之后,才发现,对于现在的孩子,汉语,已然成为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小时候的语文课,咿咿呀呀的识字读文,脑海里摇头晃脑随老师读书的场景记忆犹新,一个个的方块字在那时的脑海里如一个个古老魔法书的文字,看不懂它的深奥魔法,就已经被吓得不行。甚至童年最大的阴影来自于“朗读并背诵全文”。未曾想,十数年过去,如今的孩子,对于汉语,更是嫌弃。

   听说过小时候想多了的梦想,去当一个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官等等,却很少会听到孩子说想做一个文学家。思来想去,莫不是发现语文,字多罢了。为什么会觉得字多呢,无非是如今的语文教育,只是汉字的重复与积累,却从未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传承千年的文字之美。

   大了才发现,我们需要的是语文,不是语文课。我们记住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却不懂得它的哀伤;我们感受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想象不到那样的情怀;我们背诵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却无法像鲁迅先生那样的呐喊。语文之于我们,是越来越陌生了。

   英语能做到的“i like you,but i just like you ”,已经有人拍手称好了,汉语“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依旧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如此之美的语言,却在我们接触到的时候,唯一的感觉竟然是很烦,很累,很磨人,提起笔,连桌上的橡皮都觉得可爱。在这样的时候,可曾想起,去掉那些呆板背诵的模块,抹掉政治思想的雕琢,划掉虚假无谓的强塞。我们的语文,是最纯粹的语文,我们的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杨舒:南京


  从字面上看,语文最基本的构成是语言和文字,学语文最底限的要求是掌握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当然,文以载道,语文背后无形的东西更重要。一个人的修养和思维模式和语文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正是语文背后的强大支撑,它承载着内容和灵魂。

   然而现状是,从小学课本开始就充斥着没啥营养的教化洗脑文章,也难怪,这个政权需要的不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是工具而已,好像是卢梭说过,人生而无知,但并不愚蠢。作为一个孩子妈,我不想好好孩子都教傻了。我对孩子的愿景和政权的目标并不一致,不希望她只能在不允许独立思考的体制里做一颗听话的螺丝钉。我更愿意我和孩子都能看说人话的书,享受中文的美。希望孩子有追求自己理想的自由和能力。

   理虽如此,现实往往是家长还要按住孩子,让他们在最宝贵最可塑的童年用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塞满头脑,因为要考试!我已经预感到,随着孩子的成长,眼睁睁看着大量的作业和考试挤占时间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一块好地只有种好庄稼才能不被杂草侵占,所以只有让孩子读有营养的书,有真正的分辩能力,才能学好语文,才能帮助她有自己的思考,有更多的空间,更广的视野。

葛瑶:上海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将近10年了,不敢讲有多深刻的语文观,但多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在公办教学的体制下,让我感觉语文教学的一尘不变和学生感觉的枯躁无新意。就拿教材来说吧,文字多,绘图少,而且绘图技巧差,画风还停留在我那个年代。为什么教材就不能设计成绘本一样的精美?教材内容老套,脱离时代,缺乏童趣。为什么就不能像绘本一样富有情节?孩子对语文的兴趣从何而来?看来教材是吸引不了他们的了。因此语文老师的魅力和功底就至关重要了。我觉得绘本写作就像新鲜血液,带给语文活力和朝气!现在的语文教学太死了,形式单一,除了常规教学外就是练习、测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工具,如何运用工具去解决问题呢?绘本就是很好的抓手,因为它够贴近生活,够吸引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可以做的,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