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神话与传说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了祭台,羊则因盗五谷种子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荒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
有一年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色怜贫,神情萎靡,问探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摘下五谷(稻、稷、麦、豆、棉),含在口中,趁着天未亮溜至人间。人们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子交给人类,又嘱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种子,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既似羊角,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棉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农家祭祀仪式,以感激神羊的送种子之恩。
盛大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人间出现了五谷,立即想到是神羊干的,查明情况后,玉帝大怒,惨暴的他命令天官宰杀神羊,并要下阶凡人吃羊。
第二年,奇怿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刑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小羊羔,羊从此在凡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已的肉,奶,天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送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祭奠,以示纪念,感恩。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uAveX4MdQRce6OJuNqkYq5wnYRqxiadVRjom7nj4AZsR49jr0AymX88bpwa6QhzK2LibFVYsenCWTA/0
“三阳(羊)开泰”
对于年画上的“三羊开泰”,人们并没感到有什么差错。其实,就像许多谐音于我国古代成语的广告语一样,“三羊开泰”实为“三阳开泰”。
羊年到时,人们喜欢用“羊”字讨个吉利,“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了太阳的“阳”的谐音。正确的应该写成“三阳开泰”。这个词来源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也作“三阳交泰”,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成为岁首人们用来互相祝福的吉利话。如果将“阳”字改为“羊”,就词义上说是讲不通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uAveX4MdQRce6OJuNqkYq5niaZZWIpmSOGfKsDrEUjaLE3eYoBP2XqlVdwGCPWT27NbAMxsdl9Xxg/0
“羊羔跪乳”
“羊羔跪乳”语出古训《增广贤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吸收了。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的典故。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uAveX4MdQRce6OJuNqkYq56RSyLF2Z5BIDL8gTWdUvmpdg2vmeRL57lU2iarsXJIXfEJ17jzf8H4w/0
五羊传说
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
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芜,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乐缭绕,柔美悠扬。随后便又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色仙羊。每只羊都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祝罢仙人骑彩云腾空飞逝。而五只仙羊因依恋人间,便化为石头留了下来,并一直保佑着广州风调雨顺。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uAveX4MdQRce6OJuNqkYq5deEWyuiaRdp9pwVDBRjJWxHLWKQXn84GH8nqULickhf4y1qjq2WLNqzA/0
“黄羊祭灶”
鲁迅曾在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uAveX4MdQRce6OJuNqkYq5pINlUibUpw5wM4RtB4FOXaSf0Pzh8VnPPs8NicHdgGZHEVicicibYmSm92w/0
“羊皮鼓”
羊皮鼓是羌族“释比”的法器,而并非一件乐器;击鼓、舞蹈、演唱《坛经》是“释比”作法事的基本形式。以鼓伴唱时,鼓点以比较单一的节奏循环往复,舞蹈少,动作小。以鼓伴舞时,鼓点节奏沉稳热烈,丰富多变。
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羌族羊皮鼓舞起源于传说中的《木姐珠与斗安珠》故事,传说是天神阿巴木纳带了很多在各种祭祀场所用的经书,由于路途劳累,休息时他睡着了,醒来时,所有的经书都被一只山羊吃进了肚里,正着急时,树上的金丝猴对他说:“羊子吃掉了你的经书,你快杀掉山羊,用山羊皮制成鼓,做法事的时候,敲起羊皮鼓,经文就会脱口而出。”此法果然灵验,阿巴木纳为感激金丝猴,在做法事的时候,就佩戴金丝猴皮帽。从此以后,释比们敬拜猴头师祖或做法事时就大跳“羊皮鼓舞”。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uAveX4MdQRce6OJuNqkYq5Etujfv7wqH13Q6pg24TjiaOZY1iazmlGiaPfJV1abAzWlpgSJicbaqrzKg/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