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迅喆AI
陈迅喆AI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522
  • 关注人气:2,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画家何云姿:喜欢孩子,比会画画还重要

(2014-10-13 13:18:35)
标签:

绘本

绘画

分类: 杂七杂八

绘本画家何云姿:喜欢孩子,比会画画还重要


   想象中,童书创作者似乎比较能抵御俗世的污染,保持孩童的眼光看世界,所以才能创造一个大人未必懂得、但孩子肯定心领神会的二次元世界。但在现实的磨砺中,要怎样维持单纯的心?

当谈到绘本创作者最重要的养成时,从事了近30年童书插画工作的何云姿说:“要对日常生活很细腻地观察;要常常从不同的领域去丰富自己,例如旅行、阅读,这些都可以扩充视野,多角度地看不同的事物;还有就是学一些跟自己完全不同领域的东西。不管你学什么、时间长短,都不要失掉你对周遭的好奇心,学习新事物的好奇心。就像小朋友一样,每天起床,眼睛张很大,看到什么都‘哇’一直叫。你不觉得我们长大以后很多大人都没有赞叹了吗?”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ttrtUUg2OkbhqibJy0YxlkomeMoBnEFhuBdYa388eVJ91hlyojGExJA1ugqkibv4A5RWohOiaA76HvA/0

(何云姿作品展示一)

就如画给自己的孩子看一样

   何云姿第一次接触图画书,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图画书对台湾一般家庭来说还是稀罕之物。插画家郑明进曾在何云姿读小学时的班上代美术课,由于上课内容精彩有趣,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郑明进出版了《插画的认识与应用》,何云姿跟妈妈要钱买了这本书。长大后才发现,书里面所介绍的作品很多都是外国大师,如毕加索、马蒂斯等,为孩子所画的插画。“我觉得很幸运,最早接触的就已经是好画。后来我体会到:我们给孩子的,一看就要看最好的。那个基础很重要。”

   在复兴商工美工科念书的时候,何云姿在出版社当美术编辑,负责儿童教材的出版。后来进入幼教杂志《小树苗》,因为编辑杂志,接触到非常专业的幼教教授和研究人员。何云姿也曾在幼稚园实习,她跟儿童的接触,非常早,也很近距离。这些经验让她体认到:画画给孩子看,不只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还可以传达一些理念给幼儿。“相比一般的画者,我更重视我能带给儿童什么,而且我对跟儿童沟通的语汇非常有把握。我以前在出版社征人进来的时候,都会跟他们说:就像打球一样,我投出去的球,他是不是能够接得到?有的年轻图画书创作者,太讲求自己,那其实就跟一般纯艺术的创作一样,他更在意个人的抒发胜于对象。可是儿童图画书不一样,当然它可以走比较艺术形式,但是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用你的图像跟书本直接跟儿童沟通。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ttrtUUg2OkbhqibJy0Yxlko29NYC0wJhzQQ27xibzXkuv56A3VYYxWviaYgp5ibUCr2C7DH4v4TFSNqA/0

(何云姿作品展示二)

   沟通的语言极其重要,何云姿举例说,同样是画一只狗,有的人画的看起来很恐怖,笔法很锐利;有的人的笔法就很亲切、很温暖,后者就是适合给儿童画画。“技法不是问题,重点是出来的感觉,它有那种童趣。就像毕加索说,他最好的老师是儿童。并不是说画得跟儿童画一样,很多人都误会了。他的意思是,要有一颗童稚的心去看待世界。那样出来的画面是不一样的,笔法也会不同。”

   何云姿所参与的童书涵括各个年龄层,也是台湾极少数为03岁幼儿画画的插画家。“03岁尤其难画。第一,要有教育理念;第二,它比稍微大一点的儿童画更需要天分;第三,要对你的对象有真正体贴的心,你才有办法表达。你对幼儿是真的非常喜欢,就当是画给自己的孩子看一样。03岁的书,完全以图为主。那个图是直接进到幼儿心里,他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忘记,但他不会讲。所以要很细心,而且你要替他想到。”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ttrtUUg2OkbhqibJy0YxlkoJx5UPN9r4WBD3o2egEnQ5geFY4T9Az4bor6oru7CzfMibbO58HZ6p7Q/0

(何云姿作品展示三)

创作是严谨和灵机的合奏

   何云姿入行时才二十出头,从接单幅插画开始。那时的她很拼命,各个不同的出版社来找她,她都会尽量接。“我觉得那是在训练自己。你如何诠释一个东西,都是训练来的。”她也鼓励新手要多接,多听别人意见。“一定要去思考,想破头也要想。不要都用一贯的思考模式去想,这样久而久之你的画看起来就会没有内容。我觉得有心跟没心画,差很多。不是说画得很细,就叫有心。而是说,你的思考程度到哪里。你可以想得很深,想得很广,但是可能一两笔就画好了,这样才会耐看。”

   在接到一个文本或企划案的时候,何云姿会把对象年龄、主题、开本、用纸等硬件都做详细的考虑,前期的思考、设计、收集资料都是相当严谨的步骤。以《汪汪的家》和《像母亲一样的河》为例,前者源自儿童作家林良的小小说,是给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看的,后者则由路寒袖的散文改编而成,读者对象是中学生。“《汪汪的家》文字本身叙述清楚,有很多的细节,所以画面清晰又温馨,可是《像母亲一样的河》讲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意念的传达,所以很多画面处理都是比较抒情的。我很重视故事或这本书要呈现的质感。”《像母亲一样的河》的背景在南台湾,那是一个湿度很高的地方,所以何云姿运用水彩,呈现一种软软的又浓浓的感觉,还带一点水汽。而《汪汪的家》所讲述的以北方为主,有下雪的场景,所以她选择的颜料、纸张也都不一样。这些都是拿到稿子时就要开始设计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Ych5hUC5TlttrtUUg2OkbhqibJy0YxlkokdDpLnia0LoOOz1icVTjQZHfQjDw5xAfXggtzzbPFvhZgqOgzdoQQOKQ/0

(何云姿作品展示四)

   图画书里的故事发展是以翻页的动作来推进的,就像一部电影,插画师就是导演,完全掌控着进行的节奏。“你要掌握到它是什么样的面貌,就可以从你的图像的分图方式来雕塑出来。这是图画书跟单页插图最大的不同。在一页里要表达的,可以多,可以少,最怕的是平均分配。图画书的进行应该像一首乐曲,要有高低起伏,有慢板、中板、快板,最后再来大合奏。”

   创作前的严谨,并不意味着创作的一挥而就或是制式的生产。真正在创作里的人,会有一个疑问: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句点?你怎么知道你现在是完成了?“像跟吴念真先生合作的《秋千•秋千飞起来》,有很多的画面,我当时在画的时候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我始终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的面貌。你甚至不知道你在画图的过程里,它会带你走到哪里去,你的脑跟你的手,是很奇妙的关系。我觉得就像拿着一个框等着云飘进来,有时跳进框里的不一定是云,也许有一只小兔子跳进来,也许是一只蚱蜢跳进来。出来的画面,有时候是超出你想象的。”

   何云姿说,她已经过了为了养家活口而必须一直画的时期,现在可以比较随心所欲了。但偶尔还是有不得不的情况。“最多人问我一个问题,如果你没有灵感的时候,可是截稿时间到了,怎么办?那只好用最有诚意的画法,脑筋不要想到自己的理想,还不等那片云来了,自己就做一片云。用自己最大的诚意去完成那个画面,这还是跟,你真的想到一个非常有感觉然后画得很满意的,不一样。”

   到目前为止所参与过的童书超过60本(套),画过的题材各式各样,何云姿表示,现在接下一项插画工作,先决条件是合作对象,这是远超过主题的吸引度的。“即使是再传统的题材,只要配合的出版社本身给我很大的宽容度,对我也绝对信赖,这是最吸引我的。”难怪她会说,手上的图画书稿,一定都是四五个月以上,这是最快的;也有到现在已经三五年了。显然,编辑和出版社都愿意跟她一起等那片不知何时会飘过来的云。


本文篇幅较长,精彩隔日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