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制造了“假大学生冠军”张尚武?

(2011-07-17 12:12:45)
标签:

体育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沦落北京街头卖艺的新闻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运动员退役保障体系不健全?张尚武自身不思进取?还是如张尚武所说地方队教练跟他过不去?

  对于这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目前看来,更多人的反应是同情和唏嘘,毕竟荣誉光环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反差实在太大了。

  依笔者之见,张尚武沦为窃贼、锒铛入狱乃至流落卖艺,并非相关体育部门的直接责任,然而带有明显功利主义色彩的运动员培养方式依然值得反思。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张尚武最辉煌的头衔是世界大学生冠军,可他自曝退役后想去上大学而不可得。那么,当初他登上领奖台的时候究竟是不是大学生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世界大学生冠军张尚武并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据笔者所知,中国的大学生几乎没什么人玩体操,在大运会上帮助中国摘金夺银的都是中国国家队的成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

  中国体操队是一支辉煌的队伍,曾经为国赢得无数荣誉。但是,这支队伍近来遭遇的负面消息不少:年龄门、桑兰退役风波,这次又多了“假大学生”。

  笔者无意抹杀任何体操运动员、体操教练和体操运动管理者常年以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荣誉。然而,带有明显锦标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为拿冠军杜撰大学生身份的做法令人痛恨。

  体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是育人。然而,在中国体育界,很多实践者把争夺锦标当成了体育的终极目标。十来岁的孩子,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剥夺他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无异于犯罪。

  诚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体操上,可以让小小年纪的孩子们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和大运会冠军,但并不一定能让他们成为健康、健全的人。

  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通过对体育的参与强身健体、完善人格。争夺锦标、拿冠军是好事,但要在保证孩子教育的基础上去追求,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倘若为了拿冠军在年龄、身份、学历上耍聪明,就更不应该了。

  走了很多年捷径,拿了很多很多的冠军,如今也该够了。中国体操真的天下无敌吗?非也。别比金牌,看看大中小学校吧,现在在校园里还有多少人玩杠子?

  中国足球出不了线,大家终于明白足球要回归校园。其实,不光是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许多项目都是一个道理。对于在中国体操队天天练杠子读不上书的孩子们而言,请把书本和学习的时间还给他们;对于那些天天在学校里苦读没时间玩杠子的孩子们,请把体操还给他们。国家体育总局院墙内外的孩子们,他们本是一种人。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组团参赛。从2003年开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选拔、组队、派出和对外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全面“移交”给教育部。

  真心期望今后中国制造的“世界大学生冠军”,都是真正的大学生。(完)

  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