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刘氏兄弟故居

分类: 五年级 |
http://s3/mw690/001O8LrUty71v4mhXdEd2&690
http://s10/mw690/001O8LrUty71v4mkMEV29&690
http://s13/mw690/001O8LrUty71v4mnNPCac&690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妈妈一起去参刘氏兄弟故居。刘氏故居位于江阴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粉墙黛瓦,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江南民居。
走进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两棵青翠的天竺,据说这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当年亲手栽种的。这两棵天竺经历百年风箱,却依旧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增添了几份高洁、优雅。
跨进门栏,我们进入了第一序厅。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块匾额,“刘氏三杰,江阴之光”八个大字闪闪发光,格外醒目,这可是文学巨匠冰心奶奶为他们亲笔题词的!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它他面带微笑,注视着我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刘半农是哥哥,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刘天华是第二个孩子,是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北茂是弟弟,是一位民族音乐大师。左右两侧的墙上,都挂着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概述,我仔细阅读,一下子就被这三兄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深深地折服,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左转,便进入了刘氏三兄弟当年读书的私塾。这里整齐地排列着四张桌椅,桌上还摆着八只砚台。当年,刘氏三兄弟就是在这里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一瞬间,犹如时光穿越,我仿佛看到了刘氏三兄弟正端正地坐在桌前,认真地听讲;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朗朗的读书声,沙沙的翻页声;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正专心致志地练习写字,横竖撇那点,每一个笔划都写得工工整整......是啊!刘氏三兄弟若没有年幼时的刻苦用功,成年后又怎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继续往里走,穿过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便走进了思夏堂,这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的。思夏堂的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虽然房间不大,但卧室布置简朴却很温馨。房间里物品都干干净净,摆放整齐。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等乐器。“咦?为什么房间里还摆放着一顶蚊帐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微笑着说:“关于这个蚊帐,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有一次,一个客人前来拜访,问了几声,却无人应答,正想离开,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琴声。他寻着声音找去,发现刘天华坐在蚊帐里,正满头大汗地刻苦练琴呢!”刘天华练琴如此认真,难怪能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大音乐家!以后,我也要向刘天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刻苦认真,才能做成大事!
顺着表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我们来到了三兄弟小时玩耍的小院——竹园。那一丛丛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摆,散发出阵阵竹叶的清香。一根根竹子苍劲挺拔,它们任凭风吹雨打,也决不向困难低头,这不正是象征着刘氏三兄弟那不屈不挠,顽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吗?
走出故居,回首遥望,刘氏兄弟那执着奋斗的精神在我脑海牢牢定格。“刘氏三杰”不仅是我们江阴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我要向他们学习!
前一篇:救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