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四十秋,梁耀安粤剧艺术慈善晚会(N年前的稿)
(2012-06-11 14:34:41)
标签:
梁耀安粤剧范蠡献西施演唱会杂谈 |
蓦然回首四十秋,梁耀安粤剧艺术慈善晚会——
《范蠡献西施》司仪台本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欢迎各位莅临3月6号晚的中山纪念堂,一同参与“蓦然回首四十秋,梁耀安粤剧艺术慈善晚会”,梁耀安是我们熟悉的著名粤剧艺人,此次是他从艺40年来的一次小结性演出,所有收入不扣除任何开支将捐给原广州粤剧团离退休扶助会。梁耀安说:“为需要帮助的老艺人排忧解困,表我微忱。”
梁耀安出身于粤剧世家,父亲梁三郎是粤剧名艺人,早年于“广东八和粤剧养成所”就学,与著名粤剧演员罗品超、邓丹平是师兄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的梁耀安自然从小就对粤剧耳濡目染,但说到梁耀安入戏行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梁耀安上个世纪60年代初,考入广东廉江粤剧团,17岁便在剧团担任主要演员,19岁坐上了“文武生”的交椅,但他一直有一种渴望:到更广阔的舞台去实践自己的艺术追求。于是,1979年梁耀安辞去廉江粤剧团的职务,背起简单的行装,只身闯天下,他曾辗转于黄埔、深圳等剧团,经过多番周折,最后在佛山青年粤剧团落脚,期间主演的《三看御妹》大受观众好评。《三看御妹》在电视上播出后梁耀安立刻引起了行中人的关注。不久,广州粤剧团便向梁耀安招手了。至此,梁耀安对粤剧艺术追求的梦插上了翅膀,越飞越高。
梁耀安谦虚好学,能博取众家之长,根据自身的特点而融会贯通,他扮相俊俏,嗓音明亮,能文能武,戏路宽阔,但他并不满足,因此,他在担任文武生多年,晋身“大老倌”行列之后,仍诚恳地拜著名前辈演员罗家宝为师,学习其唱腔和表演艺术,至今,他演出的长短剧不下30多部,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
数十年来,梁耀安三次立功,多次荣获优秀表演奖、大奖赛金奖、表演一等奖等,深受行内专家以及广大粤剧爱好者、海外侨胞的爱戴与认可。1997年,梁耀安再接再厉在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上演出了现代粤剧《土缘》,获得戏剧节颁发的“优秀表演主角奖”。同年梁耀安以《睿王与庄妃》一剧夺得中国戏剧第十五届梅花奖桂冠。
4 0年了,梁耀安从一个无名之辈到今天的大老倌,其中的艰辛大约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每次提到成绩,梁耀安总是很真诚地表示自己40年的艺术人生,离不开粤剧前辈的培育,离不开当年伯乐们的爱才、惜才;更离不开“衣食父母”——观众的一直不离不弃的支持和呵护。回首从艺40年来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梁耀安感触良多。他说:“要成为一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的粤剧演员,必须要有‘三心’———事业心、恒心和虚心,还要有‘三多’———多看、多想、多问”。在从艺40年的时候,梁耀安觉得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为需要帮助的老艺人排忧解困,因此他决定举办一次演出,并把所有收入捐给原广州粤剧团离退休扶助会。此次演出,以广东粤剧院一团为班底,梁耀安扮演忧国忧民的范蠡,蒋文端扮演弱质红颜西施,麦玉清扮演单纯擅妒的郑旦。之所以选择这台戏,是因为能比较完整地展示梁耀安的舞台风彩。为了准备好这次专场演出,梁耀安提前一年便开始策划,并根据戏迷意见,作出各方面的调整。尽管这出戏他已多次上演,但他还是坚持要提早十多天进入排练场。大幕好快拉开,演出即将开始,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演出成功,祝梁耀安的艺术之路再创辉煌。请欣赏粤剧——《范蠡献西施》。
《范蠡献西施》
演出后:
梁耀安说: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梦,寻觅、吮吸中国戏曲文化的丰采韵致,是他这辈子最美丽的梦。他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粤剧演员感到自豪;我们也为粤剧有这样一位出色的演员而感到高兴。祝贺演出成功,祝愿梁耀安艺术之路再创辉煌。多谢各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