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父母独生子女恋爱情感 |
分类: 示儿 |
不久前听到一则趣闻,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我认识,是某地的一个副局长,他的女儿在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读书。女儿和父亲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由于对话的内容涉及到目前中年人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指导子女树立正确得爱情观、如何看待门当户对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系统流传很广,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我听后很受启发,现整理演绎如下:
一个漂亮的80后女孩在即将大学毕业时对父亲说:爸爸,我到了谈恋爱的年龄了,追我的很多,我不知如何选择。您对我搞对象有什么要求吗?我想听听爸爸的意见。
爸爸说:你这个问题很突然,我还没有考虑过。对不起,我忘了宝贝女儿已经大了,等我几天,容我想想,想好了告诉你。
一周后,父女之间又有一场对话。
女儿问:爸爸考虑好了吗?
父亲回答:我考虑还不成熟,但有三点意见,供你参考。第一,最好不要找外国人;第二,最好不要找有家室的男人;第三,最好不要年龄相差太大。
女儿惊讶父亲条件的宽松,说七八天就想了这么几句话,这还叫什么要求啊,条件太低了。父亲说,爸爸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相信女儿一定会选择一个如意郎君的。
我听到这件事后有两点感动:一是女儿首先征求爸爸的意见,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她知道婚姻是终身大事,影响着后半生的幸福,父母是过来人,应该首先和父母沟通一下,交换交换思想;二是父亲的豁达,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信任。这位局长知道现在的孩子有思想,他们虽然经历不多涉世还浅,但读的看的听的比父母年轻时多得多,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与父辈不同。所以,在大的原则内,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决定取舍。
我现在已经步入中年,同学、朋友和同事之间难免有时在一起谈论子女的婚姻大事,大家说的多的往往是代沟问题,多是子女不听父母亲友劝告,找的对象门不当户不对,要不就是子女谈了对象不结婚,结了婚的不要孩子,两代人之间意见很不一致。大家说到这些往往唉声叹气,感到有很多不理想不如意的地方,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找的对象各方面都很优秀,家庭条件、个人收入、地位、长相和脾气秉性等等均无可挑剔,小两口恩恩爱爱,将来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现实中,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感天动地的,而在社会转型期长大的年轻一代则渴望独立、渴望自己做出决定、渴望着有展示自己已经成熟的一切机会。这一切,既有故有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也受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一因素所左右。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老想包办子女的一切,老想让子女在自己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还是因为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娇惯任性,很有主见甚至有的还很霸道,偏偏和父母的想法不一致,就好像是和家人对着干的似的,独立特行,不听劝阻,尽管已经成人,但有时还有那么一点点逆反心理,父母越说他就越反着来。
其实,现在80后这一代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裕和成长环境的优越,接受了更为先进的教育,掌握着更为发达的信息,所以他们看问题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因为两代人成长时期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势必造成两代人思想意识的差异。
当然,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幸福、婚姻美满,每一个子女也都乐意听从父母的良言和忠告,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现代人,必将作出和时代相对应的选择。
所以,做父母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的选择能力,相信和自己孩子相亲相爱的那个人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优秀!还要相信他们离开父母的庇护一样可以展翅高飞!
如果我的孩子问我如何选择另一半,我会说:
对不可改变的要看淡一些。例如一个人的家庭背景、脾气秉性、个人爱好、长相肤色、说话声音、走路姿势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在符合你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大前提下,只要你们两情相悦,相信这些因素不会影响双方的感情。
对可以改变的要看重一些。例如一个人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经济收入、阅历经历、地位、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改变或经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如果双方志趣相投,能够互帮互学且有较大的向前进的基础和空间,相信在一定的条件下,前述种种也必然会或快或慢或多或少地向着理想的方向转变的。
爸爸尊重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