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平板的国家标准
(2010-01-05 12:44:14)
标签:
平板支点岩石平板花岗石平板国家标准杂谈 |
本标准规定了精度等级为000级.00级.0级.1级岩石平板(花岗石平台)的型式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面为160mm×100mm~4000mm×2500mm(长度×宽度)的岩石平板(以下简称平板)。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的规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平板
用于工件检测或划线的平面基准器具,又称为平台。
3.2 主支点
平板在加工.检定和使用中,与安装基面或专用支架接触时,用作主要支撑的部分。此时的支撑力系静定状态。
3.3
平板在使用时,为了防止因负载重心的偏移而发生倾覆或因负载过大而产生有害的变形所增设的支点。辅助支点上的支反力应小于主支点上的支反力。
4型式与尺寸
平板的型式见图1所示(图示仅作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
4.1 平板的主支点分布形式见图2所示。图中所示的辅助支点是为了防止使用中的平板因重心偏移而发生倾覆所设置的,对因负载过大而产生有害变形的辅助支点由设计者自行设计,但数量应控制在最少限度。辅助支撑面与主支撑面不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便于调整辅助支点的支反力。
4.2 平板的基本尺寸见表1的规定。
|
主 |
||||
a |
b |
H |
|||
基本尺寸 |
允许偏差 |
基本尺寸 |
允许偏差 |
(参考) |
|
160×100 |
160 |
± 0.02a |
100 |
±0.02b |
40 |
160×160 |
160 |
160 |
40 |
||
250×160 |
250 |
160 |
50 |
||
250×250 |
250 |
250 |
50 |
||
400×250 |
400 |
250 |
70 |
||
400×400 |
400 |
400 |
100 |
||
630×400 |
630 |
400 |
100 |
||
630×630 |
630 |
630 |
130 |
||
1000×630 |
1000 |
630 |
150 |
||
1000×1000 |
1000 |
1000 |
150 |
||
1600×1000 |
1600 |
1000 |
200 |
||
1600×1600 |
1600 |
1600 |
250 |
||
2500×1600 |
2500 |
1600 |
300 |
||
4000×2500 |
4000 |
2500 |
500 |
5.1 平板工作面上不得有严重影响外观和使用性能的砂孔、气孔、裂纹、夹渣、缩松、划痕、碰伤、锈迹等缺陷。
5.2 平板非工作面上的凹陷或掉角允许修补。
5.3 平板应采用细晶粒、结构致密的辉长岩、辉绿岩、花岗石(黑云母应小于5%、弹性模量应大于0.6×10—4kg/cm2、吸水率应小于0.25%)等材料制造,其工作面硬度应大于70HS。
5.4 平板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32~0.63um,侧面为10um。
5.5 平板工作面的平面度公差见表2的规定。
5.6 对采用对角线法或网格法检验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时,应检验气平面波动量,工作面的平面波动量见表3的规定。
5.7 平板侧面对工作面的垂直度公差和平板两相邻侧面的垂直度公差均按GB/T1184中规定的12级。
5.8 平板工作面中央的集中载荷区域、施加的额定载荷和允许挠度值见表4的规定。
5.9 000级和00级平板建议不设置搬运手柄。
5.10若0级和1级平板面上设置螺纹孔(或沟槽),其部位应不高于工作面。
表2
规 |
对角线d mm |
精度等级 |
|||
000 |
00 |
0 |
1 |
||
平面度公差值um |
|||||
160×100 |
189 |
1.5 |
2.5 |
5 |
10 |
160×160 |
226 |
||||
250×160 |
297 |
3 |
5.5 |
11 |
|
250×250 |
353 |
||||
400×250 |
472 |
6 |
12 |
||
400×400 |
566 |
2 |
3.5 |
6.5 |
13 |
630×400 |
746 |
7 |
14 |
||
630×630 |
891 |
4 |
8 |
16 |
|
1000×630 |
1182 |
2.5 |
4.5 |
9 |
18 |
1000×1000 |
1414 |
5 |
10 |
20 |
|
1600×1000 |
1887 |
3 |
6 |
12 |
23 |
1600×1600 |
2262 |
3.5 |
6.5 |
13 |
26 |
2500×1600 |
2968 |
4 |
8 |
16 |
32 |
4000×2500 |
4717 |
6 |
11.5 |
23 |
46 |
1
2
3 |
6.1 平面波动量
将平面波动仪放在平板工作面上,沿任意一直线方向移动平面波动仪。移动距离为平板对角线长度的仪半且不应小于200mm。取平面波动仪的指示表(分度值为0.001mm)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检平板工作面的平面波动量。平面波动仪检图3所示。
6.2 挠度
将检测装置放在被检平板工作面上,在不加载荷时,将扭簧比较仪测头与工作面相接触(为使测量准确,测头与工作面之间可放一块薄量块)且记下读数。然后根据表4规定的额定载荷施加力且记下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被检平板工作面在额定载荷下的挠度值。检测装置见图4所示。
7.1 平板上应标志:
a)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产品名称;
c)规格和精度等级;
d)产品序号和制造日期;
e)本标准的标准号。
7.2 平板的包装箱上应标志:
a)制造厂厂名或注册商标;
b)产品名称;
c)规格和精度等级;
d)产品序号和制造日期;
e)防振,防水,防潮等标记。
7.3 平板在包装前应经防锈处理并妥善包装,不得因包装不善而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产品。
7.4 平板经鉴定符合标准要求后,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产品合格证上应有本标准的标准号和产品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