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招工后知青——另类知青职工
(2022-05-20 09:06:2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招工后知青——另类知青职工
另类知青职工
上海知青孙某,党员,后勤科职工,戴眼镜,笑口常开,看去很文雅的样子。
听说孙某练过气功(内功)与武术,县里几次有名的知青群殴都参加了。曾跟几个知青打架,脸上被刺了一刀,他抓了把泥土捂住伤口,硬追上去抢过刀来,刺倒对手。
上海知青陈某,党员。搬运工。
他臂力很大,头顶上有一条刀疤,说是打架时被人用菜刀砍的,缝了十几针。
陈某聊天时曾谈到“打架的经验”:
比如拿三角刮到(钳工工具)打家,应该采用刀锋从虎口向前伸出的“正握法”,而不应该像电影或小说描写的那样,采用刀锋从掌缘向后伸出的“反握法”。因为采用“反握法”次出去,正好对准胸口,很容易出人明的。要是遇见采用“反握法”的家伙,那一定是新手,要么躲开他,要么用棍子打掉他的家伙。
采用“正握法”打架,可以刺腿部、屁股,顶多刺到腹部,只要不是很大的刮到,不容易出人明的。
陈某又谈起拿菜到打家时,只管对着对手的脑袋直看下去,因为对手总会避让的,所以多半会看在肩膀上;即使对手完全不懂格斗,只要他的脑袋稍微歪一下,也只会削掉一块头皮。一定不能对着脑袋斜看,那样的话,一个不注意就可能看在脖子上的大动脉,必四无疑。
陈某还说用消防副打架,一定不能对着对手的脑袋直看,因为消防副份量重,砸到头上可能会把脑袋“开瓢”的。
感想:这两位“打相打朋友”的打架劣迹,上海知青都知道。他们是如何洗白入党的?除了出身好外,不外乎请客吧。当然公社、大队干部巴不得送走“瘟神”呢。只是不知道勘察队政治处掌握这个情况吗?
有趣的很,“打相打朋友”多是家庭出身好的。大约家庭出身使得他们在文革中较少顾虑,在那种“琼库人出头之日已经到来”的氛围中,底层孩子想上位,冲杀在前是最直接的路子。当派别斗争尘埃落定,底层人就被忽略,于是就沦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