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州立银行在HK开设办事处
(2010-04-06 17:54:44)
标签:
财经 |
“国有银行”在金融风暴之后似乎成了金字招牌,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可靠与稳健。这也是瑞士日内瓦银行(BCGE)大中华区首席代表陈满基在3月底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的概念。
最近BCGE成为第一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的瑞士国有银行,准备在亚太区大展拳脚开拓财富管理业务。BCGE是瑞士24家州立银行之一,成立于1816年。目前在BCGE的3.6亿瑞士法郎股本中,日内瓦州持有49.83%,日内瓦市持有20.87%,日内瓦市的44个直辖市持有7.44%,余下的21.86%由超过9000个私人股东持有。
这是近200年来BCGE第一次正式踏足亚洲,BCGE全球私人银行业务总管Jean-LouisPlateau向记者解释说,BCGE的资产管理中心在瑞士,根据目前法律规定,所有账户均在瑞士总部开立和管理,香港代表办事处主要是负责开拓客户资源。
陈满基透露,BCGE目前锁定的客户主要有两类:私人客户与合适的机构,“在内地也有跟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商谈,看看是否有机会在QDII方面合作”。
2009年度BCGE纯利增长5.1%至7160万瑞士法郎,ROE为7.5%,管理资产总值超过180亿瑞士法郎。BCGE在财富管理方面有何独特之处?陈满基给出的答案是:瑞士式的保密传统与保本为原则的投资哲学。
“国有”的吸引力
《21世纪》:对中国内地的客户来说,BCGE的名字相对陌生,你打算如何在亚太地区建立BCGE的信任感和吸引力?
陈满基:我们是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的唯一一家瑞士政府控股的银行,最近两年,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发生逆转,很多人觉得我们这种国有控股的银行比一些出名的大银行更有吸引力。在瑞士本土,也有很多资金流向国家控股的银行。一些国际知名的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有损失,就是由于购买了有毒资产,而BCGE由于是国家控股银行,是不允许购买有毒资产的。内地的客户也习惯了国内四大银行都是国家控股的,当看到BCGE是瑞士国家控股的银行,也意识到我们的高安全性。
《21世纪》:BCGE在亚太区的业务包括为欧美客户在亚太地区投资;以及拓展亚太地区的私人银行业务。目前BCGE的香港办事处不能处理开户事宜,最终要交由日内瓦的总部来处理,是否会影响到业务的拓展?
陈满基:事实上,我们希望所有的基金事宜都放在瑞士管理,因为瑞士有保密法,以及几百年来的财富管理传统,很多富豪也希望把资金放在瑞士。我们来到香港,就是看中大中华地区市场,要争取各地的客人,然后帮他们在瑞士开设账户。
瑞士的传统式国家银行一向比较稳健,我们在内部也有谈过未来的发展目标,比如在北京成立办事处,或者在香港申请牌照升级为分行等。我觉得内地的富裕人士比较认同瑞士的投资理念,在财富管理中不希望有太大风险,尤其最近两年,我们看到不少内地人士在香港一些银行开户投资,亏损了很多钱。开放式投资哲学
《21世纪》:你们的投资策略以稳健为主旨,远离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所谓的开放式投资理念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陈满基:我们秉承开放式的投资哲学(OpenInvestmentPhilosophy
最近在香港有人讨论关于银行角色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我觉得银行为客户管理资金的出发点应该是客户利益,而银行自己开发的产品不一定是表现最好的。国际上认可的活跃基金有8000-10000只,无论多大的银行,比如香港的汇丰,未必在每个领域都做得最好。如要找南美或非洲的股票基金,或者商品基金,可能一些大银行不如专业的基金公司做得好。所以在金融风暴之后,欧洲部分银行都开始认同“开放式的投资哲学”。
《21世纪》:你们在基金投资方面有何优势?
陈满基:我们提供传统的瑞士式基金管理,注重在保存客户本金基础上寻求每年的稳定回报。由于我们24家瑞士的国有银行拥有一个共同的机构平台,叫做SwissCanto,这个平台在苏黎世、日内瓦和伦敦都有分部。SwissCanto与全球很多基金公司签了协议,因此我们交易上万只国际基金,都可以用估值价(netassetvalue)买入,而我们收取的佣金是1.5%,比在香港买基金要便宜。通常在香港交易股票,会收取5%的佣金,当然如果交易的量多会有折扣。
《21世纪》:你们在亚洲股票市场投放中,与大中华区相关的占41%,依次为印度占27%,韩国占14%。而其中涉及的大中华区企业包括了中移动、中人寿、长江实业等公司。你们是如何为客户确定投资组合的?
陈满基:我们有两类客户,其一我们会与客户讨论其投资组合,确定其可承受风险的级别,然后再挑选组合,基金经理会在日内瓦做出各种组合,最低投资额度为300万美元。而对于另一种客户,我们会给出投资建议。
目前国际金融前景还不明朗,所以最重要的在保本前提下寻找稳健的回报。对于亚洲的客户,可能会建议买一些在欧洲和瑞士上市的债券,能源基金,以及南美基金等,以分散他们在亚洲区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