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旅瑞女生
旅瑞女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37
  • 关注人气:4,2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瑞士科学家称2018年可研制出人造大脑》

(2010-01-11 19:02:49)
标签:

校园

分类: 瑞士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及风土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前不久,瑞士洛桑综合理工学院电脑工程师亨利-马克拉姆(HenryMarkram)教授在牛津科技大会中宣称,自己带领的研究小组将于2018年之前开发出第一个人造具有意识和智力的人造大脑。

  目前,马克拉姆正在日内瓦湖畔建造人造大脑,这位才华横溢的瑞士科学家的目标很明确,他将带领研究小组使用硅、金和铜等金属制成人造大脑。依据他的设计思路,如果能够在未来十年内成功地设计出人造大脑,装备人造大脑的机器人将赋予全新的生命——它们可以思考,具有触觉和思维能力,甚至还能够像人类一样坠入爱河!如果这项研究得以成功实现,马克拉姆的“蓝脑”计划将成为科学史上一大里程碑!

  今年47岁的马克拉姆出生于南非,现持有以色列国籍,如果他成功,那么一个古老的科学幻想将濒临实现——在著名小说家玛丽-谢莉的早期作品《弗兰肯斯坦》中,一位科学家成功地让一个人造怪物具有人类的意识。十分巧合的是,当年谢莉的创作地点距离马克拉姆的实验室仅有几公里之遥。同时,这项研究的成功将使人类重新认识哲学、道理和伦理的定义,或许将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类?

  马克拉姆认为他创造的人造大脑会让活体解剖不再成为新鲜事物,甚至可以征服精神世界,直接地改善提高人类的智力和能力。他的“蓝脑计划”是计划建造计算机版的大脑,最初先利用老鼠做实验,之后再应用于人体大脑。马克拉姆希望赋予人造大脑全新的功能,能够像真实人类一样可以表达丰富的表情,能够思考、推理、表达意愿、记忆事物,甚至能够表达出喜欢、生气、悲伤、痛苦和开心。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研究小组将在2018年之前完成这项设计,我们需要大量的钱,我目前已获得一批资金,目前世界上很少有科学家能够像我这样支配这么多的研究资金。”据悉,数千万欧元的资金进入他在瑞士洛桑市综合理工学院脑智研究所的实验室,投资方包括:瑞士政府、欧盟组织、IBM等公司机构。人类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体,但是马克拉姆相信最新的计算机实验将很快挖掘这一宝藏。

  记者采访进入马克拉姆的实验室,他们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科学项目,马克拉姆的实验室十分复杂,看上去就像科幻电影情节中“企业号”星舰飞船内摆放的物体。目前,摆在科学家眼前严峻的问题是:如果在计算机内建造人体大脑?而数十年以来科学家都试图建造电子大脑,却最终无法实现。为了更好地理解“蓝脑”的重要性,首先就是要理解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

  马克拉姆并不是在建造诸多科幻电影中的金属机器人奴仆,之前所谓的真正机器人或许能够行走和谈话,它们的“语言举止”将十分相似人类,但它们的智力却不及一台洗碗机。他在这项设计中不再考虑之前的机器人设计,只是认为那些是“过时的玩具”而已,他希望建造一个“真实人类”,或者至少具备真人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一部分——思维能力。

  在这项实验中,马克拉姆并不是试着复制人类的大脑,简单地实现下象棋、爬楼梯等,而是寻求像人体生物大脑一样的功能。人体大脑充满着神经细胞,它们彼此通常非常小的电脉冲进行“通讯”。

  “蓝脑”计划是使用非常复杂的解剖技术将人脑的神经细胞逐个分离,分析这些神经细胞数十所的连接方式,然后将这些连接方式输入计算机之中。这样的设计结果就是大脑的蓝图,只不过是通过软件而不是通过血与肉来呈现。马克拉姆的设计构思是建造一个真实的人造大脑,并赋予其真实人类的思维举止。为了证实演示这项技术是如何实现的,马克拉姆建造了一个机器模型,这个机器是一个直径61厘米的轮子状结构,12个非常微小的玻璃“辐条”朝向中心位置。他使用比人体头发还纤细的工具将老鼠大脑切成小薄片,然后将它们互相连接起来,绘制并转换成为计算机代码。到目前为止,马克拉姆的超级计算机——“IBM蓝色基因”,能够收集使用真实大脑组织切片的信息,从而模拟1万个神经细胞的工作模式,这相当于一只老鼠的“神经皮层束”,神经皮层束被认为是大脑的一部分,负责控制意识思维能力。

  马克拉姆称,完全复制人体的真实大脑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关键环节所创建的更有效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化老鼠大脑(造价2亿英镑),也无法实现。我们需要1台特殊定制的10亿美元的机器,用它来当作人体的大脑。他强调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正呈指数倍增加,因此研发适当的硬件仅是时间的问题,我相信在2020年之前将拥有足够高效能的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数据信息,模拟人体大脑的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