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布施后,回酒店用早餐。接着去琅勃拉邦的王宫参观。由于昨天吃闭门羹,今天顺利成行。老挝王宫并不大(是我看过的最小王宫之一,与老挝的整体国家实力相符),这幢建筑物的历史也不久(建于1904年,应该是最年轻的王宫),为西萨旺冯国王的寝宫,后一直为历代国王的寝宫,国王于1959年去世后他的儿子西萨旺凡达纳继承了王位,直到1975年,老挝成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废除君主制,王宫作为国家博物馆供世人参观游览。
王宫大门
迈佛寺
王宫位于琅勃拉邦中央,在普西山与湄公河之间,它的建筑风格集老挝古典韵味与法国情调于一身,呈十字形,建在多层平台上,是一座比较奢华的宫殿,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澜沧王国的遗迹和许多国家级的文物。王宫入口处平台上有一座莲花池和两门大炮守卫,进入正门的石阶都采用意大利大理石,入口上方还有一个三头大象石雕,是老挝君主制的象征。整个王宫建造的还是比较朴素典雅,只是大殿内有很多壁画,再加上色彩的调和,才显得有点富丽堂皇和古雅华贵。整个王宫有议事厅,书房,收藏室,起居室等,面积不大,布置相对比较传统,在寝宫里,跟当年有国王住的时候一样,主要的寝具都有摆放,游人只能远观,不可近触。
王宫的可看点是大厅里悬挂了西萨旺冯国王的巨幅画像,无论你走到房间的哪个角落,都会觉得国王在注视着你,眼睛在看着你,仿佛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估计这是法国人的杰作,西方绘画的技巧很特别,立体感很强。其次在王宫的会客厅,还可以看到法国画家1930年绘制的反映当时老挝人民传统生活景象的巨幅壁画。据说,因为阳光光线的不同,每一面墙壁应该在一天当中不同的时间欣赏。再次是国王的议事大厅,映入眼帘的第一张居中的宝座,不是皇上的龙椅,而是留给高僧的,国王和王后宝座是在左右的,可见老挝是神权远高于王权。 王宫博物馆最具价值的艺术品是一座站立的金佛(PhaBang),而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的地名也因这座金佛而得以命名,当年1356年由高棉王国奉送给澜沧国开国国王法昂(女婿)的珍贵礼物。其名为“勃拉邦”,琅勃拉邦市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佛像高达83厘米,重50公斤,80%都是纯金子打造,只见佛陀释迦牟尼双手上举到胸前,掌心向外,作大无畏印。(小乘佛教的所有寺庙里只供奉一尊释迦牟尼,而大乘佛教的寺庙则可以供奉各种佛和菩萨,甚至罗汉等)。
走出王宫 ,在离王宫不远的地方,一座金光灿灿的寺庙,在阳光下闪耀着,这就是迈佛寺,也是琅勃拉邦最著名、最大、最华丽的寺庙。寺庙建于18世纪,座落于王宫内。寺内供奉着一座绿宝石铸成的佛像。迈佛寺的建筑风格比较特别,石阶都采用意大利大理石,可见其规格之高;这是王室专用寺院,与王宫遥相呼应。从浦西山上向下望,迈佛寺红瓦,白檐,多层屋顶的高大建筑非常醒目。
汉传佛寺(大乘佛教)的寺院一般有下列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围墙院落,前面开个山门(象征僧俗分界线),再加上一座护持佛法的天王殿和一座供奉佛祖的大雄宝殿。而小乘佛教则不同,一座佛塔或者一座佛殿,就可以单独成为一所寺庙。
走出王宫,天空开始下着蒙蒙细雨,此刻我联想起老挝王国的过去和现在;曾经在历史上,老挝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国家,与世无争;虽然受到殖民主义的入侵,但王室仍然得到保护和发展,才有今天的琅勃拉邦的世界文化遗产。随着革命浪潮的席卷,王室成员不是死亡就是流浪,一个时代终于终结了。王宫博物馆让我看到历史上的老挝,一个平凡但又艰辛的王室,只是今天就像湄公河水一样,逝者如斯夫。
王宫外,通往普西山。

迈佛寺

王宫大门
西萨旺冯国王的雕像,这座雕像是在60年代俄罗斯的一位雕塑家的杰作。
西萨旺冯国王的雕像,蛮有王者的神态。腰佩宝剑,手握宪法书,向人民宣誓。

绿化中的迈佛寺

王宫花园

准备参观

王宫大殿上的浮雕

王宫花园

金碧辉煌的迈佛寺

迈佛寺

迈佛寺上的浮雕

老挝的图腾,降雨的神龙

绿草如茵的平台

迈佛寺的边门

迈佛寺的规制很高,涂金绘红是主基调。

迈佛寺的大理石平台

迈佛寺侧面

老挝的图腾

迈佛寺的门框上的绘画

人物栩栩如生

迈佛寺的窗檩

边门

侧面

迈佛寺

迈佛寺

王宫博物馆

王宫外大街

王宫外大街

仔细看迈佛寺是四重沿,可见其规格最高。

王宫外的庙宇

老挝建筑风格的庙宇

大街上

庙宇中的装饰

同上

庙宇

佛教故事

琅勃拉邦的地图

王宫内

国王寝室,与普通人没有差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