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兴福寺
| 分类: 江苏旅游 |
从王四酒家出来,就向常熟兴福寺拜佛祈祷。久闻兴福寺大名,如雷贯耳,它位列江南四大名刹之一(南京保圣寺、常熟兴福寺、镇江定慧寺和苏州西园戒幢寺)。尤以唐代著名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更声名远扬;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馀钟罄声。”
自此古寺名声愈盛,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
路旁的牌坊兴福禅寺
兴福寺位于虞山之北麓,依山而筑,占地甚广,周围青嶂叠起,绿郁葱葱。道路两侧,古树参天,林荫大道,肃穆端正,犹如步入神殿之感觉。到达寺庙前,有飞泉石桥,古朴秀丽,因不是节假日,人流稀少,正是参观的好时光。
常熟兴福寺创自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年),以当地人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取名“大慈寺”。相传唐贞观年间,有黑白二龙交勇,冲逆成溪,遂成破涧,故又名“破山寺”。唐懿宗咸通九年,敕赐大钟及“兴福寺”匾额因名兴福寺。兴福寺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禅堂等。兴福寺自开山以来历经1500多年,沧海桑田,兴废屡更,唯依赖名人圣贤,中流砥柱;乃至香火相承,传之今世。
兴福寺沿虞山后山麓置以长廊,使各景点疏密相间,曲径通幽。山门前有三株枫香树,如金刚守卫。据说门前破龙涧在大雨过后,水势奔腾,回音隆隆。过涧上石桥,入山门、天王殿。三圣殿涧边对着山门有两根高大的石经幢。外面有纪念兴福寺祖师的四高僧墓等。方形的白莲池中有千叶重萼白莲,芳色异常,池旁一株白玉兰树斜伸入池,与莲叶相映成趣。东面有米碑亭,内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唐代诗人常建的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米碑旁园内两株桂花飘香,一丛芭蕉阴绿。碑后有竹香书屋,推窗可见青竹成海,竹香扑鼻。书屋东有空心潭,清澈可以烹茗、潭中桥作九曲,周围黄石堆砌如峭壁,潭边有空心亭飞檐凌空。可见兴福寺有悠然见南山之美妙,不愧是江南名刹。
兴福寺门前有一溪流叫破龙涧,上有明代龙涧桥、法华桥的石拱桥。立有唐尊胜石幢,也是有相当年代的历史遗迹了。步入山门,有曲径通幽处之感觉。到处是青翠的树林,环境优美,山势胜形,真是江南桃源人家。进入院内,正巧和尚们在念经朗诵,这里没有其他庙宇的佛界的祈祷声,而是配合雄壮的节奏,有点像脱口秀,有点像进行曲,节奏明快,鼓声阵阵,再加上和尚们的激情,让我耳目一新,看来佛教也在与时俱进。
走出兴福寺是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见解,也许我们确实需要多种思想进行碰撞,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寻找心灵的慰藉。在常熟有这么清净的地方,这么美妙的食物,想必有机会再来一次。
寺庙前的农家乐,规模很大

庭院深深

兴福寺前的照壁

经堂

庙堂

兴福寺,保护重点

破涧上的石桥

同上

破涧在寺庙前有个转弯。

大雄宝殿旁的石雕

多美的书法

大雄宝殿


曲径通幽处

兴福寺沿山而建,与虞山浑然一体。

圆通殿(财神菩萨)

信徒的丝带,代表人间美好的愿望和祈福。

空心亭:亭以常建诗得空心之名。破山之秀,钟于斯亭。

进入兴福寺

破涧与兴福寺

两座高大的石经幢,一座是唐代的。

兴福寺

寺庙旁的农家乐

其规模庞大,可见常熟人家的生活。

同上

通往寺庙的道路,古朴,宁静。

寺庙旁的农家乐

齐梁古刹,代表兴福寺的悠久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