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江交汇

(2015-11-16 15:11: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内旅游

     从聚龙峰旅游出来,离抚松县政府大楼不远,出租车司机带我参观了当地有名的三江汇。三江交汇,江河静静的流淌,江水与蓝天一色,森林与河水天地浑然,是不错的旅游地点,据说当地政府也有意准备开发。

http://s8/mw690/001O8pojgy6X2t0zrHF47&690

三江汇,右边是黄泥河,左边是松花江的源头,前方是松江河。

 

     一查地图才知这里还是松花江的源头,是松花江、松江河、黄泥河,大牛沟的交汇处,风景美丽,蓝天一色,怪不得是人们旅游的地方,只是名声不在外而已。由于没有很好的开发,看三江汇需要走向一个豁口,再加上树木枝叶的遮挡,使画面有点遗憾,不过可以完全记录三江汇的景色。

     我突然有个想法,要查阅这些地名的来由,幸好现代网络的发达,通过多种搜索,才知长白山的地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历史文化。抚松县于1910年8月23日从双甸县更名,其含义"抚"是抚慰之意,"松"是因位于松花江上游(就是三江汇),这个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综合吉林省长白山附近的地名,通化是"通归王化"、敦化是"大德敦化"、安图是"安定图门江"等等,可见这些地名由来有浓厚的清朝政府统治色彩。而抚松在清朝统治者心目中的龙脉地位,从地名就可见一斑。

      同样松江河因两岸产大字香之类植物,原本叫松香河,后改名为松江河。

     大牛沟,"牛"满语意为青苔,大牛沟就是长满青苔的沟

     黄泥河,因河流域是黄粘土,雨后河水含量泥沙较多,故名黄泥河,

     通过这些地名的描述和叫法,可知三江交汇处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文化。 

    站在三江交汇之处,看到松花江的上游,想到流经东北大地的松花江,这是中国第7大河流;尤其那首家喻户晓的“松花江上”抗日之歌,使我联想起东北大地富饶的土地,珍贵的宝藏,今天能有幸看到其源头,其幸福指数油然升高。 

     松花江流域很广,其中的源头分东流松花江和西流松花江。西流松花江吉林省第一大河。有源头有二处:一为漫江;二为白头山天池。西北流经抚松、靖宇、桦甸、蛟河、永吉、吉林等14县、市,长约790公里,在扶余县西北三岔河口与嫩江会合,下称松花江。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抚松两江口以上为河源区,由头道江和二道江诸水组成,流经长白熔岩高原区(海拔千米以上)。河床以窄深、坡降大为特征。 

     松花江历代叫法很多,因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对地名的叫法不统一也不固定。直到金时称松花江为宋瓦江。元时称松阿里河、宋阿江和混同江。明初时称松花河,明宣德时称松花江(谐音宋瓦江),并一直有固定的称呼至今。

    有时查阅资料能了解中国历史的来源,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边旅游,边学习,边探索,边考证,这是网络时代“急功近利”的办法之一。

http://s8/mw690/001O8pojty6X2SUv9af67&690
这张地图清楚表明三江汇的地理构造 

 

http://s5/mw690/001O8pojgy6X2sZqN5Ga4&690
前方是松花江上游,由于森林枝叶繁茂,挡住镜头的取景。


http://s14/mw690/001O8pojgy6X2sZzzwFad&690
松花江上游江水与蓝天一色,非常和谐美丽


http://s6/mw690/001O8pojgy6X2sZIf4h35&690
同上


http://s1/mw690/001O8pojgy6X2sZTDmoa0&690
有一片树林,枝头黄叶缤纷,非常好看


http://s9/mw690/001O8pojgy6X2t04Mzu98&690
由于没有开发,无法到达江边,

http://s15/mw690/001O8pojgy6X2t0lJPEee&690
这一片就是万达明珠的楼盘,开发商销售不理想,售价为6000元一平米。许多投资客买了只是空闲。


http://s3/mw690/001O8pojgy6X2t0sjoSd2&690
三江汇处

http://s7/mw690/001O8pojgy6X2t0In2ee6&690
静静的三江汇,没有汹涌的奔腾的江河流水,只是默默的倾诉历史的沧桑。


http://s16/mw690/001O8pojgy6X2t0RG7Z4f&690
再看一眼三江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聚龙峰
后一篇:长白山的树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