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摄自电视屏幕)
近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剧《装台》是部很有意味的市井情景剧。
称为市井情景剧,是因为剧中反映了都市城中村里那些小人物的现实生活状态。也因为体现的是市井人物,所以剧情不是以大视角、大格局、大排场去铺设它,而是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中去编排角色,以及在剧情中呈现的这个时代。
故事是以顺子领头的一群为舞台表演搭设台子的人。他们装台的场景既有视为艺术的表演舞台,如秦腔剧团;也有各类歌舞演出、乡村婚丧红白喜事典礼舞台,在这些过程展现社会百态、人情冷暖、生活烟火、情感咸淡。
剧中背景是当下西安,场景是生活在繁华城市中老旧小村——摆着各种摊点的拥挤街道,匆忙行人、破旧的房屋、狭窄的巷道、相互熟悉却道不尽的邻里、慵懒的守着祖屋吃租的房东、融不入都市圈的为生计忙活房客、想摆脱却无力摆脱困境的年轻一代,还有成就了却又思土恋乡的游子等,纠结成居住在这里的这群人,五味杂陈、世间百态。
与片中低矮房屋和破败院落相对应的背景是:气派高大的现代都市建筑、展示着千年文明的古老塔楼、聚集着秦地丰富饮食文化的美食、穿梭在都市里流动的时尚车流灯流人流。构成了现代大背景之下繁荣与兴旺。
但这些都无法遮掩这群普通人物面临的生活艰辛,如同繁华的霓虹灯影下盲区,映射出苍白而晦暗的色调。
剧中以轻松欢快的秦腔曲调贯穿剧中。用秦地语言体现在屏幕上是该剧特点,那语言不仅有通常的文化内容,最主要有区别于他处的符号特征。这语调里自带个性、性情和情绪,能够很立体的表达故事内容。
秦腔,在我们习惯用“剧”与“戏”字来命名戏曲剧种里,这个“腔”字最能体现秦腔的与众不同。
说到“秦腔”,是不是有种黄土高坡的硬朗与苍凉?是不是有种声嘶力竭的狂野和粗放?是不是有种乡土里才能散发的自然与醇香?是不是在市井图中才能契合这种腔调?
《装台》中,在缓缓舒展的市井图中,秦腔秦话在空气中弥漫秦地气息,氤氲在电视画面里。这让观众很快进入到场景与剧情中。在当今五花八门的电视节目中,凭吆喝不行,能从形式与内容上搏取观众认可,才能得到观众追捧。
当然,能秒杀观众眼球并让观众能为此追剧很不容易。
它没有大都市言情剧那般撩情,能够迅即带动人的情绪,将人代入到才子佳人、纸醉金迷中。现如今,太多人喜欢通过都市言情剧接轨时尚,在人物里找偶像,为此着迷。特别情感空虚一族,这样的依托甚至可以用以弥补情感荒芜。
它没有职场精英剧那般励志,能够以艺术方式展示职场搏击,让更多身在职场的高压一族,把影视剧当作职场教科书或是舒压的解泄口,从中受益或得到启发。
它也没有家庭伦理剧那般煽情,这些家长里短、隔壁老王的剧情,让有闲暇闲情闲趣的人们最为津道,最能激发人们攻占道德制高点,加以评判和抨击。更没有宫斗剧里闹心,从这个朝代穿越一个朝代的争斗,屏幕上悬念丛生,屏幕前迭岩起伏。
而《装台》更似一部真实的社会题材纪录片,聚焦这群小人物,看着他们用生活磨得光秃的笔,费力地绘制粗陋线条和杂乱图像。它让你体会生活沉重,看到不同境况下的人们为生计奔波、苟且。它让你见识人性本质的一面:或善良敦厚,或贪婪自私,都以艺术形式呈现出生活原景。它让你真实体会世间冷暖,人世百相。因为真实,观众随着剧情发展为人物悲喜交织,受到感染。
但剧中给人的主色调依然是温暖与明朗。即便生活呈现的是黑白色调,但是简洁而明快。任何一种着色都能为画面调上暖色。这种着色里有装台的工友间纯朴的情感、有村中邻里间或家人间的相爱相杀、有利益之下霎时的良心回归,这些都如同主题曲里所唱的:“生活虐我千遍万遍,我待它如同初恋”。爱在,就是暖阳。
这部影视剧最有看点的是几位演技派演员,其中主角刁顺子扮演者张嘉益、蔡淑芬的扮演者闫妮、菊的扮演者凌孜、疤叔扮演者李传缨、疤嫂的扮演者陈小艺、铁扣扮演者孙浩,都在戏中很出彩。尤其是张嘉益,招牌佝偻背象是被量身定制的顺子角色。
曾经看过张嘉益的几部剧,演技不去质疑,只是觉得形象太多暮气,佝偻背、紧锁的眉头,连那似笑非笑都让角色看上去有些勉强与不自在。然而恰恰是这些特征,让他在顺子这个角色里于形于神于心都重叠并吻合在一起,把一个迫于生计小人物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家庭矛盾的焦虑、在外的隐忍与低眉,甚至眉目间掩饰不住的狡點,都为他戏中表演加分。
以我着,张嘉益在这部片里表演超越之前所有角色,老道到不再有表演痕迹。表演到不再是表演,最为精彩。

本片改编自同名小说,作者陈彦是陕西本土作家,这是一片神奇土地,滋养出一批以反映秦地人物风貌的作家,我们从小说、电影、影视剧中陆续欣赏到作品,耳熟能详的有小说《平凡的世界》《废都》、电影《人生》《白鹿原》、电视剧有《白鹿原》等,成为一个时代文学和文艺符号。
一方土地孕育着各自文化,在西安这个有着四千多年文明、三千多年建城、一千多年建都的古老城市,以文学、影视或非遗传承方式记载它的历史和各个时段人文,这不仅是娱乐,而是以艺术手段凭借各种形式予以传承。
从这部围绕装台和从事这项技术的一群人,直接反映出秦腔艺术逐浙冷落。但对艺术的敬畏,使得这些生活潦倒、似乎与艺术不沾边的人,一直把自己视为“文艺”。这也让在剧中贯穿始终的秦腔,能够体现出生活与艺术有机结合的独特情怀。
正在首播中的《装台》已播出二十余集,有无预料中影响有待观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