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代执笔法考辨  (连载一)

(2014-07-19 15:04:21)
标签:

历史

文化

                               中国历代执笔方法考辨

                                   一一以美术图像作为考察的对象

 

                   大抵古人执笔只求其便,今人执笔只求其难,吾不能不伤今人之愚矣。

                                                                                                        一一钱振锽(1)

 

       在正文之前先辑录“江南大儒”钱振锽(1875 -1944) (2)有关执笔的名言,是因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历代执笔发展的大势,不但见地超凡,道来更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句话应是钱振锽看到古今执笔大异其趣,由过去“只求其便”转变为当时“只求其难”的执笔现象的愤慨与嘲笑。另外,这句话也代表了笔者多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本人多年来一直关心古代执笔的实相与真相,希望作一次专门的考察与研究。在此特别要感谢南京博物院将本人“中国历代执笔图考”之课题列入院的重点工作,使我能够在退休以前完成这一心愿。于是专注地搜集历代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执笔图像,然后平心静气地细加甄别,得出的初步结论正可作钱振锽这句话的注解。因为有数量不菲的图像资料可以证明:晋唐至宋元主要流行的是二指执笔法,至明代始一转而为三指执笔法,而被贴上“最传统、最科学”标签的五指执笔法,要到清代以后才渐占上风,至民国以后方才形成一统天下之势。要是笔者所言不虚,这正是历代主体执笔流变之事实的话,能不佩服钱公对古今执笔总结性的高见乎!

       这一研究课题得益于时代的高速发展。首先是图书出版事业的兴旺发达,艺术类画册出版愈来愈多,愈来愈精,使得隐藏于历代美术作品中的执笔图像易于查找,也越找越多。其次是网络通讯的发达,使得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易于检索与搜集,能够找到一些正常途径无法搜集到的资料。可以肯定地说,借助这些优势与方便,今天能够完成一些前人不可能完成的考察与研究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有关执笔的图像资料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历代执笔的实相也可能更加地清楚明白。所以,现在所作可能对以往会有一种突破,对于未来却只能是一些基础与铺垫。

       为了对执笔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执笔图像的搜集与考察扩展到港台与亚洲有关国家,甚至扩展到世界某些国家。将古今中外的执笔作一比较与省察,有利于对执笔有更全面的了解与准确的判断。

 

(1) 钱振锽《名山书论》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2) 钱振锽(1875—1944),字梦鲸,号名山。江苏常州人,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人称江南大儒。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官至刑部主事,后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辞官回乡。在常州东门外开办书院“寄园”,培养人材,著有《名山集》《名山诗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