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风流水天然调  抱得琴来不用弹

(2011-09-16 13:26:42)
标签:

于右任

书法

研讨

杂谈

松风流水天然调  抱得琴来不用弹

——于右任书法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按:2011年9月6日,由全国政协、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篆刻院联合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一于右任书法展》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厅开幕。7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接待厅举行“于右任书法学术研讨会”,下面为本人参会的书面发言稿与现场发言的综合。

   

    我好几年没有到北京来了,今天在会上看到好多位熟悉的老师和朋友,真的很高兴。

    今天我的发言假如要按一个题目的话,可名之为“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这是于右任在《怀素小草千字文》真迹后题跋中的一句话。题跋的前面有言:“此为素师晚岁最佳之作,所谓‘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意境似之。”这虽是于老评价怀素小草杰作风采的赞语,然拿来作为于右任书法的评介,也是非常的真切与妥当的。

    我对于右任最早有印象不是因为他的书法,而是在大学时期读到他的一首诗一一《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诵读之下,觉得真有传世佳句的味道,决不是一般人写得出来的!从此以后对于右任印象深刻,特別关注。直至今日,每当看到于右任的像片与他优秀的书法作品时,心中都会不自觉地冒出那诗一般雄壮的旋律。

    桑作楷先生曾谈到林散之对于右任书法的赏评。林老晚年,桑先生购得了《于右任书法集》之后,便拿到恩师家请其品评。林老居然前后看了有40分钟左右,最后写了二个字,一个字为“真”,一个字为“纯”。“真”应为真率自然之意,“纯”应为精湛纯粹之意。林老以“真”“纯”二字表达心得,亦可谓于老之知音了。

    我自己对于老成熟的书风有三言六字之观感总结:一为“自然”,二为“大气”,三为“温润”。“自然”即是舒坦自在,一片天机之意;“大气”即是元气淋漓,气象雄伟之意; “温润”即是晶莹透彻,温润如玉之意。这三点得一就不容易,于老则兼而备之,不可不谓一代大家宗匠,流芳千古者也。

    我在这里先谈谈于老书法中的“自然”。

    老子有言:“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眼里自然是高于天地与道。在古书论中,也有“书肇自然”,“自然为上”的教言。书法之学可以说始于人工、终于天然。人工化为天机,才能臻乎神妙上品。观察古今书法之实际,虽同求“自然”,而有真与伪的不同。许多书家虽以“自然”为宗旨,但终脱不了匠气,难免雕凿之痕。就拿于老有的学生的书法来论,虽面貌形态似之,而总欠真正的自然之意。另外与于老同时的书法名家谢无量,其老也真得自然之妙谛。其名一盛,仿者一批,但鲜见真得天然之致的。可见“自然”有真伪之差别,也可见真得“自然”之不易。

    另外“自然”尚有得之深与得之浅之不同。我曾用心研究和实践过气功中的自发动功,并通过努力,领略到了人身中有一种出于自然本能的韵律与节奏,一种纯天然的动象。自此而知这才是真自然与深度自然之根本,知道艺术中的自然是一种修为与等待,是一种深度的体验与发挥。“自然”如果不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便难免陷入“伪”与“浅”。

    于右任其人其书具足自然的优异特质,一者来源于先天的根基本性,其次便是后天的追索与修为。有关在书法上自觉的追求,于老有这样的说辞:

    “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因为迁就美观而违犯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

    “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自然之波澜以为波澜,乃为至文”。

    在书法上于老可谓是自然自在之代表;在人的修养上于老又是艺术界希圣希贤的典范。从他的学养与气象来看,于老无愧是真正的儒学成就者。从于老1963年的日记中记载了他所读的一批书名:其中有:《明儒学案》,《崇仁吴康斋语录》、《泰州学案》、《苏东坡语录》、《罗近溪汝芳传》、《三原学案》、《白沙学案》、《阳明语录》等。从这些书名便可知其生平与晚岁的追求与操守。也正因为有其学与持,故存其人品、存其书品也!其去世后大家惊讶其不但没有想象中的遗产,且留下了十几张借据。这倒使我联想到了孔门俊彦颜回来了,他们同样过着清苦简朴的生活,且能做到坦荡荡与陶陶然,这绝对不是没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与境界的人所能呈现的。

    正因为特别喜欢于老其人与其书,所以对他的书法一直很关注。南京于右任标准草书社曾经办过纪念性的展览,其中于右任部分作品是我在我院(南京博物院)所藏于老作品中挑选的。大凡出版的书作与文字,都会浏览一下。我认同于老书法有早期的魏碑,中期的行书,与晚期的标准草书三个阶段与三种成就之归纳,其中中期的行书与晚期的标准草书更为突出,且不可互相替代。好多人喜欢他中期行书的饱满与大气,也有人认为他晚年的草书自然韵深。这就象江苏对于林散之的书法的品评,也有人喜欢他80岁左右法度严密的,有人喜欢他90岁左右最晚期天然的。我的观点是林老80岁左右法度严密兼之最晚期天然的,以及90岁左右最晚期天然兼有前期法度严密的都是他老人家书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这个观点被朋友们所接受。对于于右任的书法我基本上也是这个观点,他的行楷书中间有晚年气象的是代表作,晚年中的草书中写得有早期的大气的,这可能是于老书法中两个最精的部分。

    我台湾有一个朋友,收藏了五百多幅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他与我讲了一些有关于右任书法的事情。为什么于右任留下来的作品这么多呢?为什么这么一位国民政府的元老与书法大名家的晚年又那么清贫呢?原来他给人写字都是分文不取的。只要你的名字通过一定的关系送到他手头,就能得到他的作品。同时他讲到,在台湾于右仁有几个代笔的,台湾圈内人都知道是那几位书家曾给他代过笔。这使我想到,于右任在大陆时期是否也有代笔人呢?代笔肯定会影响到于右任书法整体的质量与评介,所以很值得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