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来之水亘古,人来之水百年(下) — 京城自来水博物馆
标签:
自来水水站人口袁世凯泰山石博物馆慈禧抄表先生旅游 |
分类: 文化·旅游 |
再出门看看。蒸汽机房,现在作为博物馆展室
1910年投入使用。最初还没有电力供应,用蒸汽机驱动水泵。
蒸汽机房,烟囱
在博物馆大院从另一方向远看蒸汽机房和旁边的烟囱,镜头里眼前水边就是那块刻着《水更记》的泰山石,叫做百年纪念石。
聚水井
挨着白墙的建筑,上图拍照蒸汽机房和烟囱就是站在白墙前边。1940年建成,当时打了5口水源井,将水聚集在此。
百年纪念石另一面
上书“上善若水 甘泉永滋”,国学大师文怀沙的题字。
博物馆室内,有文怀沙先生题字的原稿。
来水亭和更楼
左边圆形建筑叫做来水亭,西式风格,右边很有特色的方形建筑叫做更楼,值班用。
来水亭内观音塑像
解放后来水亭内设施被拆除,现在看到的是建博物馆时新塑的。
来水亭外的鸽子
博物馆整体模型
前面看到的几座建筑都在这里。图中右下角的楼房是以后的博物馆新馆,刚开工。
沙盘一角,现在整个北京的供水水系。
下午看完展览出门,二环路,道路下面是二号地铁(环线)。这条路的位置是老北京内城城墙。
最后,再说说《水更记》,据说作者是喝了酒一挥而就的,有点像李白。下面请欣赏:
水更记
天来之水亘古。人来之水百年。
三千余年,六朝古都土井散落、水车游走,饮水、汲水仗仰天地。
清末,西洋工业之风入之帝国,维新之念生之朝野。光绪三十四年,清农工商部大臣溥頲、熙彦、杨士琦上奏天朝,意在京城修建自来水设施。十日内,获谕允。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时隔两载,北京东直门外出现首座水厂。后四十年间,京城自来水业步履维艰。水厂孤行单影,供水“内以禁城为止,外以关厢为限”,惨淡之状,来水亭收之眼帘,入之肺腑。
人民共和国掀开北京供水新篇章。
立国初,官督商办的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回入人民怀抱,更名北京市自来水公司。遵人民政府“先普及、后提高”之旨,兴建七座大型水厂,攻克氯氨消毒之术。十年光阴,清洁之水普惠城内百姓及百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共和国奋起改革,洞开国门,迎来生机无限。
东方风来满眼春。京水人击改革之浪涌,立开放之潮头,成发展之迅势。续建第八水厂、新建国际一流之第九水厂、延扩供水管网。迄今,北京已具近三百万吨日供水能力,达水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城市生命线之青春焕发,为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尽现万象文明,厚积生命之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红。集团公司继往开来,致力机体再造、技术再造、文化再造。且率京水万员,常思京城贫水之危,深谋开源节流之策,力行求真务实之事,永续国都活水源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京水人以水为模,求至清、至善、至柔、至刚之境界,且凝为企业精神。清以正己,善以福人,柔以至和,刚以治业。水之性、潜之人心,人之心,铸就京城水业之品质。
京水百年华诞,幸遇奥运盛典是国举办。水系国运,国依水兴,特为水更记,以昭后人。
戊子仲秋立
刘陈德笔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