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早年经典《天空之城》画面技巧赏析

标签:
杂谈 |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553124114.jpg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5552N495.jpg
《天空之城》剧照
当这熟悉的宫崎骏特有风味儿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真的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是25年前的作品了。看惯了美式动画那种略显夸张的风格,宫崎骏自然写实的调调令人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真实感,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情绪投入到主人公的冒险之旅上。作为吉卜力公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已经25岁的它这次得到了应有的礼遇。经过认真细致的修复,每一帧画面都显得精致细腻、清爽通透。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556154102.jpg
《天空之城》云朵剧照(点击可放大)
从这层层交叠的云彩,我们可以看到宫崎骏大师对动画透视表现技术的应用,一点不逊于沃尔特迪斯尼。在二维年代,就能创造出如此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画面,让人无法不钦佩这些艺术家们高超的创造力。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55T141J.jpg
《天空之城》中象这种对透视技术应用到活灵活现、媲美真实景观水平的创作还有不少,眼前这幕云层飘过、城堡显现的画面就是另一个典范。云层的虚实及层次所营造出的空间纵深感,让人有置身在中间的感觉。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60235A13.jpg
《天空之城》剧照
瞧这色彩搭配,不仅鲜艳而且让眼睛看来倍觉清爽舒服,这就是宫崎骏一贯对色彩运用的独到之处,丰富而不杂乱,艳丽而不炫目,美也要美得自然生动,让眼球真正有吃到冰激凌一样的快感。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602591049.jpg
从DVD时代开始,日本人很少有那种为了片面追求画面的所谓清晰度,而在数字转换过程中过度施以人工降噪和锐化的毛病,到了蓝光时代,这个优点被继续发扬光大了。《天空之城》是真正优质的“动画”,不仅勾勒线条的笔墨质感丝丝入扣,连纸张的颗粒质感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样的修复如果还不能称之为优秀的话,那就实在找不出怎样的修复才能算出色的了。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60442J22.jpg
《天空之城》剧照
宫崎骏的片子虽然都有一个令人反省的深刻主题,但绝不意味着看来沉闷乏味,相反,令人感觉既紧张又喷饭的场面比比皆是。还记得眼前这幕吗?当年看到这一景时,总感觉宫崎骏在某些人物的造型设计上,还是颇有手冢治虫的风格,海盗妈妈身后的俩“熊猫眼”中,右边的一个正是最典型的手冢型人物。关于这种艺术上的影响与借鉴,在此就不再深谈了,毕竟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最重要的是一样的调调能哼出自己的韵味儿。
http://www.hxsd.com/upimg/userup/1104/02160505N11.jpg
《天空之城》剧照
作为吉卜力公司成立后真正的处女作,这部《天空之城》虽然不能说已经达到对现实具有指导作用的高度,但是这种技术发展与自然维护之间的命题,在今天看来越来越不轻松,因为现实显然比它所预期的某种状况更糟糕。在耳目一新的状态中重温这部《天空之城》,除了获得细腻可人的音画享受之外,更让人联想到现实对它的某些印证。我们确实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我们对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在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