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孩子做了这个,为孩子做了那个,归纳起来,其实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调动孩子积极性,孩子做的一切事都是在积极性的前提之下,积极性是一切事情的基础,有了积极性,他愿意做很多事情,在符合了积极性这个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所做的事情才有真正黄金般的价值。
太多家长花了太多的时间用于教育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因为好多事情孩子心里知道,或潜意识里就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我们不如花时间调动孩子积极性,然后孩子积极主动的去做对的事情,他做的事情都感觉有兴趣,身上就有股劲,愿意乐意开心主动,调动了自身的能量,不需要外力。就象我们大人所说的充实感,因为我们大人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对,但还是止不住的要做,或明知有些事对,但就是不想去做,缺的就是那股子上进劲,所以我们也要有同理心。
有些人说,我要让孩子这样、我要让孩子那样;我觉得这样对孩子好、我觉得那样对孩子好,确实,非常好的计划,看上去很好很完善,其实对孩子好的事情多着呢,这些事情对孩子的成长都很好,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反而适得其反,就变成了强迫,只能表达出家长自己的主观愿望,上一篇说到“孩子的自由”,本来的好事变成的剥夺孩子的自由,这是在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久而久之,孩子内心会有一种强烈的可怕的反对力量。那计划和现实为什么相差十万八千里呢,为什么事情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呢,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积极性”,因为孩子注意力、做事意愿的生理特点是这样的,只有搞定了这个因素,我们才能拥有育儿的金钥匙。
所以所有的事情落实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具体怎么调动孩子和积极性,方法特别多,也特别不好拿捏,如果好做的话,育儿就成容易的事了。所以,前面的很多文章都和这个相关,无数次的提到积极性或相关。如果有些人非要问,具体要怎么做,“我夸他了,我表扬他了”,还要怎样,或是说“别人说了什么什么方法,根本就不管用”,其实这没有什么捷径,一个小技巧、一个招式就能搞定,那是痴人说梦,要做整个方法的战略下,然后是战术问题。
如果你整天用不正经的方式对待孩子、整天和孩子打嘴官司、整天吵孩子、不带孩子玩不给孩子讲故事、用言传代替身教、溺爱孩子、整天让孩子别扭着,这些基本的事情你都做不到,上来大言不惭号称说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且拥有一个鸡鸣狗盗的雕虫小技,急功近利,基本行不通的,只顾眼前,那可能会一时有效,偶尔可以,所以,醒醒吧,摆脱对小技巧的依赖,任何事情是没有捷径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