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2011-04-14 21:39: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到好好说话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愉快心情。了解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说话之前要先想好,说话时不能急躁,而且要为别人着想。学会一些说话的技巧。适应年级:小学中年级
活动准备:
1.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2.准备闯关的课件。
3.教师准备:镜子
4.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5.教师事前对班长进行心理调查。
6.邀请一位神秘嘉宾。
活动过程:
看来神秘嘉宾不肯轻易露面,大家看,原来他藏在那里呢!(大屏幕上出现一个人物剪影)
【分析】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地学习。所以,教师设计“走迷宫”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
第一关:跟我学
——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分析】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借闯关的形式揭示课题。
第二关:笑着说话
【分析】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知,、感悟和建构。这个过程不是单纯靠外力,由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传授”“教导”和“训练”,而是由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过程,是一种感悟。所以,教师安排学生对着镜子来表达,客观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教学效果。
第三关:漫画故事《张秀才请客》
【分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既要活又不能俗。过于严肃,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情感;过于随便,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却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起不到教育作用。
第四关:心理体验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定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活动中哪怕只有一个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这个活动都是失败的。活动中涉及到对班长的冤枉和批评,所以事先一定要了解班长性格是否开朗,是否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要告知他在活动中会表扬他,批评他,让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分析】这是一对一的对话式教学,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敞开胸怀、接纳彼此,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所以,教师请班长坐下,辅以平和友善的表情动作(比如帮班长摆好凳子,牵他坐下)向他传达平等的信息,达到心灵对话的教育效果。
【分析】“夸班长”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师是想让学生在夸的过程中谈自己刚才的心理体验,心里收获,审视内心,推动自我发展。
对同桌说——沟通你和我,有话好好说
第五关:善于批评
【分析】“说话时替别人着想”是教材中的一个教学要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什么情况下要替别人着想,怎样说才算是恰当,这里面的学问可以专门开一门课来研究。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概念和感受,教师选择了“给他人提意见”这个话题来切入。给他人提意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要想既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又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经过前机关的磨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此时便能在说话时顾及对方感受。
第六关:情景AB剧《失约》
脑。军军应该怎么办呢?
选择A:不答应。
选择B:答应。
请大家做出选择。(学生贴图标)
让我们看看选A会怎样?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军军:(惊奇)啊?(生气)你……
明明:下次吧,下次我再陪你。
军军:(无可奈何)哎……好吧……
明明走了,华华自言自语:嗯,下次,下次你八成还是这样。
让我们看看如果简单地拒绝,会发生什么?
明明:对不起,隔壁小佳让我今天去她家玩电脑,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军军:你太差劲了!你总是不守信用,谁跟你做朋友谁倒霉,看我以后还找不找你
玩!你别以为这样就完了,咱们走着瞧!
明明:有什么呀,我还会怕你不成!你爱怎样就怎样!
【分析】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教师单项传授的结果,而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创造意义的结果。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自我构建和自主发展。教师要由传统的在讲台上讲授为主的家长式形象转变为一名具有多重角色的组织者: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和欣赏者。学生在观看录像的时候必定在不停地思考,所以教师不必急于去问该怎样做?为什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保证学习过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七关:判断
录像:
【分析】第六关和第七关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味生活的机会,要在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一方面将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另一方面尽可能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选取几个学生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共鸣;选取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选取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即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又能得到生活的指导;既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他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又能提高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矛盾与挑战的能力;既能提高认知水平,又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富有活力的个性。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顺利地穿越了迷宫,终于可以和神秘嘉宾见面了,大家激动吗?再一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
神秘嘉宾发言
【分析】教师邀请的神秘嘉宾其实就是一直坐在教室里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知心的朋友,此时由班主任来作总结性发言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整体分析】
【点评】
1、针对学生常见问题。心理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的辅导活动,它的主题必须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本领的确亟待提高。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设计心理教育活动,必能引起学生共鸣,激活其参与的积极性,达到转换认知、触动心弦、健康心理的目的。
2、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心理教育活动必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爱动爱玩,同时也具备相当的是非分辨能力。漫画、小品、游戏等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本活动设计以走迷宫为明线,多种形式穿插进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