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优优2岁7个月26天。
优优生病期间,优姥姥意外摔伤了脚,直到现在还是只能坐在床上养伤,姥爷只好过来帮忙照顾优优和姥姥,很是辛苦。前天姥爷回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姥姥不能照顾优优,于是我请假一天,在家陪她们。
上午优优说要画水彩画,我给她拿出画笔,倒了蓝、橙、粉三种颜色的调料,我们家的小画家就开始作画啦。

对于优优画画,我永远采取“只赞扬,不指导”的方针,无论她画什么,我都在一旁细心倾听,拍手叫好,却不教她画任何东西,甚至不在她面前画任何东西。因为我深深地认为,对于幼儿绘画而言,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远比教孩子技巧要重要得多,而过早教孩子画形象,无疑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最终让孩子只会“照着画”,却不会“创作”。
优优1岁3个月27天开始正式接触绘画工具,最初是水彩笔,后来是粉笔、蜡笔、画刷颜料,我从一开始就坚持一个想法——尽情发挥想象力,远比画出一幅完整的画可贵。而我们很多学校或兴趣班的美术教学经常用画得“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这个标准如一个窄窄的框框,把孩子的思想束缚在了里面,让宝贵的想象力失去了翱翔的天空。
尽管我最初的原则是这样的,但是在陪优优画画的过程中,还是不知不觉走了弯路,直到我看到一本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书——《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说:“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这个观点很符合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所以欣然阅读。但是仔细看了书中的内容,才忽然发现,虽然自己不提倡教孩子画画,可实际上却一直在做着“教”优优画画的行为。我没有刻意教优优画什么,但是自己却经常在陪优优画画时跟她一起画,对于画画毫无概念的她,必然会模仿我的画,其实这就是在教她画形象了,她认为这些东西就应该按照妈妈画的方法画,自己也就不再想象和创作了。
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优优画画走过了一条这样的路:
最初拿到画笔,她特别兴奋,一张大画纸铺在地上,她能高高兴兴地涂鸦很长时间。
后来大人加入进来跟她一起玩。准确地说是跟她一起画着玩,优优就不喜欢自己随便涂鸦了,开始反复要求大人给她画同样的形象,记得优优一岁多时要求我们画得最多的是太阳,可能是因为我们最早给她画了太阳的形象,她印象深刻的缘故,经常反复说:“画太阳!画太阳!”。那时我们也不懂这是把孩子带偏了,总是欣然同意。
再后来,优优偶尔画出一个什么形状,自己想象出是什么东西,会开心地告诉我,但是她更多的是开始模仿大人画简单的形象,比如妈妈画的太阳、高山,奶奶画的水等等,得到我们的赞扬后她也很开心。可是没过多久,她就对画画失去了兴趣,我们提议画画,她多半会拒绝。是啊,总是模仿那几个简单的形象,既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成就感,优优当然不喜欢了。但是因为过早看到大人画的形象,她已经没有自己去创作的观念和意识了。
没有孩子不喜欢画画,不喜欢的原因,是成人引错了路。后来跟QQ群里的妈妈们分享这些感受,发现经常看家长画形象的孩子,情况大致相同,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慢慢对画画失去了兴趣。
我庆幸自己为优优引错路不太久,就发现了《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本好书,也深深感谢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牛仔妈。我按照书中的要求,立刻停止在优优面前画任何形象,再陪她画画时,就鼓励她自己画。但这对优优而言并不容易,她还是会经常坚持要求我给她画,一句“妈妈不会画”很难骗过她,毕竟她已经习惯我给她画东西了。我也告诉家里其他成员,不要在优优面前画形象,把鸟居昭美的理论讲给他们听。
再陪优优画画时,我一遍遍地鼓励她:“优优你自己画吧,你画什么,妈妈都觉得是最好的!”开始她不肯自己画,那我们就结束,以后有兴趣了再画。偶尔她画了一堆圆圈或者几根竖道,我就赶紧表扬她画得好,有时询问她画的是什么,也有时她画完了,自己觉得像什么,就主动告诉我。还有时我拗不过优优的要求,拿起笔来跟她一起画,但是就单纯模仿她的笔记,她还挺有成就感,经常点评我画得“对”或者“不对”,很像个小老师。画画对优优而言,又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虽然画得不多,却很快乐。她很少要求我给她画什么了,可能已经习惯了我这个什么都“不会画”的笨妈了吧
!
优优画东西,经常是无意中画出什么形状,然后自己想象出是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慢慢学会有目的地画画。下面这幅《万圣节舞会》,是优优参加读书会万圣节舞会归来时主动画的,都是她印象深刻的东西。她边画边给我描述:一大一小两个圆身子有腿和眼睛的是蜘蛛,大圆圈是蛛网,四周连线的圆圈是气球,粉红色的圆圈是糖果。这是她第一次用画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场景,那时她两岁5个月15天,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优优两岁三个月时,我给她买了画板、画刷和颜料,期待着她爱上用画刷画画。然而过了最初的新鲜期后,优优对画颜料画却不怎么感兴趣了,她更喜欢借着画画的机会在杯子里涮笔玩儿,看着颜料落入水中,把水染色的过程。我越催她画,她越不喜欢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不再强求和催促,有时对优优提议:“咱们画画好吗?”她如果拒绝,那我们就玩别的。有天晚上优优忽然对我说:“妈妈咱们‘踩水花’吧!”我一脸茫然,水花在哪里?她又描述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想说的是“妈妈咱们画水彩画吧”,踩水=水彩,哈哈!每次她主动要求画画,她都会很享受绘画的过程。这是她那天的作品——《小种子》。上面一个个圆形的是小种子,下面一簇簇是草(我没给她拿绿色颜料),左上角最圆的那个圆形,优优说是小种子开出的花。这幅画描述的是《小种子》绘本里的故事:小种子飞呀飞,最后落在草地上,发芽开花。

不加指点的画面总是如此写意,不听她讲述我坚决看不出是什么
。其实看到这样的“写意画”,我的欣喜远远大过了看她模仿大人画出了什么比较标准的形象。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真的无法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他们画得如何,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安静地陪他们画,认真地听他们说,由衷地赞赏和鼓励。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绘画热情,至关重要。对于现在的优优而言,画画仍然只是她玩乐生活中极小的一部分,只能说偶尔为之,但是每次她都能享受其中,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收获到成就感和快乐,这就足够了。
看看前天优优的写意画《小花鼠、大象和小鱼》的绘画过程吧:
优优随便用画刷涂了一些粉红色,我忽然想到了绘本《小花鼠》,就问她:“你画的是小花鼠身后一丛粉红色的花吗?”优优高兴地说:“是,我再画一个小花鼠!”用画刷画了几笔发现不方便,又改用手画。

很认真啊!

“小花鼠”基本由数个圆圈组成,优优边画边向我描述:“这是头,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蝴蝶结......”最搞笑的是,小花鼠居然还有肚脐
。有时她不说话,我追问:“你画的这个是什么啊?”正专心画画的优优居然不耐烦地说:“妈妈你别问了!”不让我问,那我就拍照片吧。

很仔细地一遍遍描画。

小花鼠终于画完了,开始画它的好朋友——大象皮皮了。这次改用画刷,准备画一头橙色的大象。优优说:“妈妈你教我画大象吧。”我照旧说我不会,让她教我。这次不是假装,我是真不会啊
。优优已经习惯我说不会了,很不屑地弃我而去,自己努力去了。她怎么画大象呢?我真的很好奇呢!
看出大象的特征了吗?

对啦,长长的象鼻,真是够长哈!

左手也用上了,优优说她现在画的是水,大象把鼻子伸到河里去喝水。

小花鼠和大象都画完了,用大象的最大特点——长鼻子代表大象,优优同学真的是很有创意啊。

优优不满足于原来绘本里只有小花鼠和大象两个主要角色,说要画上小鱼。于是又画了两条粉红色的小鱼,对我说:“小鱼游到小花鼠身边去。”

优优2岁7个月24天的作品——《小花鼠、大象和小鱼》完成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