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建军:论文写作与学术创新

(2010-12-09 15:55:30)
标签:

杂谈

中外文学讲坛

 

80

20101208日)

 

 

论文写作与学术创新

主讲人:邹建军教授

 

20101208晚上七点,中外文学讲坛第80期专题讲座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如期举行,本期主题是论文写作与学术创新”,主讲人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指导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诗歌》副主编、《世界文学评论》执行主编邹建军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各年级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来自各高校的访问学者,共20多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邹建军教授讲座内容

我个人认为论文写作与学术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同学写的文章,你一看就知道是没有用心的。 “论文写作与学术创新”是我每两年讲一次的内容,今天我除了会讲一些以前讲过的东西,还会讲一些新的很重要的东西。昨天学校给每个博导都发了一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其实也就是讲的我们这个内容。学术规范到底重不重要呢?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术前程。

 

一、          学术规范的三个维度

论文写作或者说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老话题,《大学语文》课的老师早就讲过;但是,还是有好多人不会写论文,特别是学外语出身的。学术规范,似乎也有人知道,但近些年来学术界还是出了好多问题。我们讲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讲科学研究,或者说是科学研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从人文与艺术学科的研究来讲,科研成果最后都体现在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上,而学术论文,往往比学术专著作更为重要。

学术规范,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 格式规范

格式规范。就是要求认识到学术论文的特征,每一个部分要齐全,即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介绍、引言、正文一、二、三、四,结语,注解或参考文献,作者联系方式如电邮、电话、邮编。如果刊物收到的论文缺这少那,那就表明作者不懂学术规范。这是由学术论文的本质所决定的:前面四项是集中表现作者学术创新的一些信息,最主要的内容、最重要的观点以及作者的前期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审查与发表论文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这些方面。论文如果没有几个部分,就很难表明作者的思路,论文就没有层次感,结构是不是完整,引文是不是都注明了出处,就不清楚。

 

(二) 引用规范

引用规范最为重要,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准则所要求的,即论文中的每一条前人的论述,都要用引号引起来,并注明其详细来源。凡是前人的东西,不论是一个观点还是是一段话,不论是一句话还是一个关键词,都要注明来自何处,而不能与自己的论述相混淆。特别是不能将前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不能将别人的当成自己的,那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一旦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一篇七、八千字的论文,没有五条以上的引用文献,是不可理解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是说明你的阅读与调查面较小,就是说明你在论文中应当注明的而没有注明。学术研究总是在传承中才有创新,引用文献是学术探讨的本质需要,也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正如法国比较文学专家梵·第根先生所说的:它有着前驱者,也会有后来者

 

(三) 创新规范

所谓创新规范,是指学术探讨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当然,创新有不同的弧度,也有不同方面的表现:材料的新发现、论点的新提出、新的语言表述方式。如果作者自己都觉得没有新意,的确就没有必要写论文。一般而言,硕士论文要求最少有百分之三十的创新,博士论文要求最少要有百分之七十的创新。学术论文,是指在各高校学报和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实也包括学术专著,它是学术论文的扩大与集中。如果是普及性的文章,如科普文章、报纸上的介绍性文章、流行刊物上的文摘,是以大众文化和科学普及为目标的,另当别论。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发展与强盛的动力,因此,学术论文讲究规范是首要的,无可争辩的。

学术规范融合到论文写作里来讲。看一看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中,在学术规范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要求,有一些什么样的讲究。希望我的讲述对大家,对我们的青年老师、青年学者有所启示、有所帮助。当然,我讲得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四个关键环节

学术论文的写作,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到整理书目、编制索引,从实地的文献调查到对于某些文化、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从论文提纲的编制、论文初稿的草拟到论文的修订与发表,是一个系统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术探讨过程。

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论文选题的“四性

就文学研究而言,并非什么样的题目都有研究的价值,也并非什么样的题目都适合于自己来做。论文的选题特别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可以决定你的论文有没有价值。题目太旧,做了没有意义;题目太大,你也做不了;题目太小,花了很多时间得不到应有的评价;题目太实,又没有理论性和学术性。

 

1、适度性

首先,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有适度性。所谓适度性,是指论文的选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选题太大了,需要涉及的资料太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很难完成,很长时间见不到成效,就没有动力再写下去了。如西方小说在20世纪的演变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各国的旅行这样的题目。时间太长,一百年时间里西方小说体式的演变情况,就很难在短时间里考察到位;如果资料收集到不了位,那你根本就无法进行下去。空间太大,东方与西方,涉及到多种语言与文字,如果你的语言能力没有超越三种以上,就无法了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世界上多个民族文学里的旅行形态。

论文的题目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了,没有进入学术探讨的层面,不存在理论提升的空间,如“柯勒律治诗歌中的附注形式”、“易卜生诗作《出租的厅房》解读”。不是说这样的题目不可以做,但由于太小、太具体,你就是分析得再细致、论证得再充分,其学术价值很有限。上次有一位老师写“布宁小说的解读”,非常为难。

2、可行性

其次,要有可行性。指你所选题目所需要的资料,是不是在学校图书馆与资料室,以及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或者是不是学校资料库中的强项。有关英美文学、日本文学、比较文学方面的资料,我校就比较丰富;而除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文学、除美国之外的其他美洲国家的文学、除日本之外的其他东方国家的文学,资料则比较缺少。是不是本专业已经比较有研究的领域,如19世纪英国文学、20世纪美国文学、古希腊文学、19世纪北欧文学、近代以来的日本文学、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中英文学关系、东方文学的某些领域等,相互之间可以讨论,可行性就大一些。相反,如果选择阿拉伯国家的文学、东南亚国家的文学、中亚国家的文学研究方面的题目,研究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你的亲属在阿拉伯国家,另当别论。

3、价值性

再次,要有一定的价值性。所谓价值度,是指你所选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新意,虽然不要求填补空白,但要求在某一点上有所创新。学术界正在展开讨论的热点话题,或者是有关破解许多其他问题的关键话题,也可供写作论文时参考。选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然花了很大的力气、研究了老半天,写出来的论文就得不到应有评价。不要老是去研究欧洲19世纪的那么几个小说家19 世纪欧洲的戏剧作家、诗人、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是不是也可以研究一下呢?经典作家作品往往是更有研究的价值,但前人对于经典作家作品的研究太多、非常细致。如果我们没有新的角度,那就很难再做出新意。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更开阔的眼光来对待世界各民族、各语种的作家与作品呢?比如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作品,比如近些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与作品,比如说英美国家二流甚至三流的作家与作品?因为前人研究得比较少,也许它们更有研究的价值。是不是可以在一些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方面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呢?同样是那个易卜生,前人对其戏剧作品研究得很多了,如果我们研究其诗歌与诗剧,则会取得一些新的成果。同样是那个柯勒律治,前人对他的诗作研究得比较多了,如果我们注重研究其文学观念与美学理论,研究他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批评,那我们的成果,也许可以受到外国学者的关注。如果能够选取学术史中的一些空白点、争鸣点、关节点来进行探讨,写出来的论文价值就会大一些。当然,最重要的是观念与角度。同样是那个作家与作品,如果我们能够选取一些新颖的角度,援用一种新的理念与立足一种新的立场,写出来的论文也许会是全新的。

4、问题性

你所研究的是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一个问题,而只是一个对象,而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意义就不大。比如说论易卜生的诗剧《布朗德》,就只是一个对象;如果说论易卜生诗剧《布朗德》的女性主义解读,那就只是一个角度。如果说论易卜生诗剧《布朗德》情感结构的多维性,就是一个问题。有没有问题意识,特别重要;如果没有问题意识,那你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做科研、写论文。每一篇论文都要提出一个问题,也应当解决一个问题;如果问题都提不出来,那还解决什么问题呢?因此,问题性是最为核心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基于一种理论的思维与学术积累的深厚。

 

(二) 材料运用的三个要求

无论是对外国作家作品还是对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的研究,无论是对民族文学还是对比较文学的研究,作为文本的文学作品、作家的日记、作家的传记、作家自己的或者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家的访谈录、有关作家作品的新闻报道、作家所生活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前人对其批评与研究的文字、有关作家本人的照片等等,都是基本的学术资料。材料是做学问的基础,没有材料是不可能写出论文的;没有充分的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合格的学术论文的。

1、全方位地占有材料

首先,全方位地收集、详尽地占有相关资料。如果要想将一口水塘里的鱼一网打尽的话,必须将水全都抽干。1)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图书,到国家图书馆网上查阅一下,到超星图书馆查阅一下,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相关的图书资料。2)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标题、作者、引用等多种方式查阅一下,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注解参考文献中,查阅一下中国人民大学所主办的几种刊物,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相关的学术资料,如《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美学》等刊物。特别是看一看每一期后面的论文索引中,有没有你所需要的论文资料。(3)著名的国外学术网站,看一看国外同行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查阅一下几个本专业的最新期刊论文,如《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艺》、《译文》、《中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中外文化与文论》、《东方丛刊》等,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往往都体现在最新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因此了解近年学术期刊论文,对于论文的写作特别重要。

2、认真鉴别与分析

要对所收集到学术资料进行认真的鉴别与分析。不是所有的图书资料都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不是所有的报刊资料都值得引用,也不是所有的文献都能够说明问题。因此,要分析材料是否具有可靠性,对所有的材料都应当有一个考证、鉴别、分析、判断的过程,都应当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不能拾到蓝里都是菜,包括作家本人的言论与同时代人的记录,我们都要考虑这种言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发表的,其言论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一定要联系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具体的历史语境、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学术资料的可信度与价值量。因此,对于我们所见到的每一条材料的科学分析与准确判断,往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进行细致的打磨

拟用于论文中的所有资料,都必须进行细致的打磨。所谓“打磨”,就是不仅要让所有的材料真实可信,而且要让所有资料的内容与意义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让它与自己的观点能够高度地统一起来。所有的材料都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我们要从材料中自然地得出结论,得出的必然是一种十分可靠的结论,不能有一点牵强与附会;如果自己都觉得有一点勉强,那样的材料最好不要用。同时,我们也要最低限度地运用材料,即论文中的材料,能够引用一些关键的术语就能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引用一句话;如果引用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引用一段话。当然,这是对论文中材料运用的更高要求。

 

(三) 论文提纲的两个要求

1、逻辑结构要清楚。开始写作之前,作者对自己论文的问题与主题、逻辑与结构、理论与观念、标题与层次等应当已经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或者不是太清楚,最好就不要开始写作;当然,有的细小的问题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逐渐才明确起来的,但论文的主要论点、如何开头与如何结尾、论文要分几个部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要清楚。

2、各种材料各就各位。论文作者在进行写作之前,首先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最好详细到两级标题:论文的标题是总论点,下面的每一个标题就是分论点;与此相应,论文所使用的材料也要各就各位,哪一部分使用哪些材料,都按顺序进行配置,如果认为每一部分的材料与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统一,那就可以开始写作了。有的人所写的论文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没有自己稳定的框架,对于这样的论文我们往往只可提出意见,却很难修改,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在写作开始之前拟出详细的提纲。如果将自己的思路理得很清楚,并落实到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材料充实的提纲中,那写出来的论文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四) 从九个方面进行修订

如果前面的三个环节做得很扎实、很到位,并且是集中时间、一气呵成的,那修改起来就不需要费很大的功夫。如果前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论文写作的过程时断时续,或者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很勉强,那修改起来就很费功夫。修改主要应考虑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看论文的结构是不是有逻辑性,论文的几个部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论文的几个部分与主标题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二是看二级标题与二级标题之间在结构与字数上是不是基本平衡,每一个标题之下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厚度是不是大体平衡。

三是看是不是还存在一些不具备说服力的材料,每一条材料是不是都很精当;如果存在不合适的材料,就要将其进一步打磨,让其闪光发亮。

四是看材料与观点是不是高度统一;如果材料不能说明观点,材料对自己观点的展开没有什么帮助,就要毫不可惜地将其删掉。

五是看观点是不是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如果没有充分论述,则要加强论述;论文的展开一般有一个由正面、反面再到综合的过程,问题的各个层面都要考虑到。

六是看所有材料是不是都注明了出处,包括直接引文与间接引文,包括一些专用的名词术语等;凡是应当注明出处的,都要尽量详尽地注明出处。

七是看所有材料是不是都经过了认真的核对;如果没有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就一定要重新进行核对,并且要达到无一字差错的地步。

八是看所有项目是不是都齐全,包括“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作者介绍”以及上述四项的英文翻译;正文中的引言、一、二、三及其标题、结语、注解、参考文献、作者联系方式(地址、邮编、电话、电邮)等。

九是看一看论文的排版与形式,从美观的角度来说是不是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善、不够精美,再做出最后的调整,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如果能从上述九个方面进行修改,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了,论文写作才算完稿。这样的论文,就可以以书面的方式与电子文本的方式,投到学术期刊。

 

三、          本专业写作的三项要求

由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论文的写作才存在一些比较具体的讲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学术论文,有以下三项要求

 

(一) 要有比较的观念和视野

其他专业的研究者,当然也需要有一种比较开阔的、世界性的眼光,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学者,更需要有开阔的眼光、跨越性的视野。比较文学学科特别讲究研究者要有由跨国家跨民族跨学科跨文化等构成的比较视域,要有放眼全世界的胸怀与现代的学术观念。

所谓比较视域,就是要求你的眼界中要有两元以上的文学与文化现象,不能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不然你就会在自己的学术思考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世界视野,就是要求你要有的时空观念,西方东方都要知道,古代近代都要了解。如果只知西方不知东方,只知古代不知近代,那说明你的知识结构可能存在很大缺陷。所谓现代观念,是指你的学术思考要与近年世界学术大潮同步,要与当今世界一流学者的学术研究产生一种共鸣性,理论思考与方法采用要与本学科学术前沿相一致。如果你对20世纪西方文论很陌生,对当今文学创作的最新形态很冷漠,对学术期刊上的最新发表的论文不阅读,那你的学术观念很难说具有现代性。观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相应地,对于本专业的学者在知识结构与学术观念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否成功的前提,是每一个研究者个人的理论水平与学术素养;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应当是研究者个人独立的、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二) 材料上必须中外兼备

本专业学术论文里面所使用的学术资料,不能只是中国学者的,也不能只是海外华裔学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中所用的学术资料必须是既要有中国学者的,也要有国外学者的。既要有用中文撰写的,也要有用外文撰写的。如果你的论文是研究中外文学关系,比如说是研究田汉与王尔德的关系的,那可以有外国学者的论文,也可以没有外国学者的论文;如果你的论文是研究英国作家王尔德本人的,不论是他的戏剧、小说还是诗歌、童话,那就必须要有国外学者的学术成果。近年来,研究王尔德的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已经不少,中国学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论文更多;但国外学者对王尔德的研究,从他在世的时候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版与发表过不少的关于王尔德的专著与论文。因此,英美学者以及其他国家学者的王尔德研究成果,是不能不了解的。我们历来对本专业学术论文在引用文献上是有明确要求的:参考文献要有10项以上,其中必须有3条以上的外文文献;注解要有5项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要有3条以上,还不包括外文著作的中文翻译。

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在引用文献注解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较重视英美等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则不太重视。注重近代以来研究者的成果,而对年代比较久远的研究成果则不太重视。如果资料来源过于单一,那说明我们所使用的方法不是太科学;如果引用文献只是来自某一种方面,合理性与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不能说中国学者研究外国文学及其作家作品就一定要以中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样是基础。我们中国学者可以有自己的研究基点,但我们的研究所涉及资料的来源,一定要是世界范围内的。作家所在国的学者之研究成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英国学者研究哈代小说的成果,如果不能尽量参阅的话,那我们的研究也许就缺少根基;关于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研究,如果我们不注重日本学者的成果,那我们的研究也许同样存在问题。当然,最近十年本国学者所取得的成果,也非常重要。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在学术资料的来源上要同等重视,中外兼备。

 

(三) 学术规范与国际接轨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各国的文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作家、作品等所构成的文学现象,因此我们的科研成果更多地是要与国外同行学者见面,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中就要尽量地参照与采用国外同类学科已经形成的、最权威的学术规范。自2003年开始,本专业所主办的《外国文学研究》开始采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所制定的MLA文体,并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论文发表格式。因此,我们撰写论文的学术规范,需要考虑按照与国际接轨的理念来制定。学术规范,由以下细节所构成:

首先,论文的各个部分要完整。学术论文的标题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且表述清楚,没有歧义;论文的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用副标题。标题与主要内容要相符合,不能文不对题。论文的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及其英文翻译,一样都不能少。论文的引言要有自己的标题,正文要有三章以上,正文的每章都应当以一、二、三来加以标示,每一章也要有标题。每一章之下要有三节以上,每一节都要有标题;论文一定要有结语,并且要有标题,其下的一、二、三节,也要有标题。

其次,论文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要求。学术论文的内容提要不能少于250字,也不能多于400字;在内容提要中,只需要客观地叙述论文的主要框架、主要观点、主要创新点以及所得出的结论,不引证材料、不作自我评价。关键词一般一超过6个词组,要将论文的主要信息与重要观点显示出来。

 

结语:维护学术规范的三种力量

学术规范的建立是一个国家学术能不能够繁荣、理论能不能得到发展、民族文化素质能不能够得到提高的根本问题。而学术规范主要体现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上。学术规范的建立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三个方面:

1、国家有关部门所制定的标准。如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本图书馆、国家标准局、国家新闻出版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所制定的有关行业标准,一些标点符号、论文与学术著作的格式要求。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关的著作与论文,就要按照这些部门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

2、有关行业组织所制定的学术准则与标准。如中国高校学报学会所制定的论文发表规范、清华大学学术期刊光盘所制定的论文规范等。《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以美国MLA格式为基础所制定的论文发表格式,也是属于这种情况。本刊的学术论文发表规范,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运用,正在为人文艺术学科的学术论文规范的国际化作出努力。

3、论文和著作的撰写者。其实,论文和著作的撰写者是学术规范建立的最重要力量,同时正是论文与著作撰写者才能真正的维护正常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生态,才能保证学术创新体制的正常运转与学术活力的有效增长。因此,凡是不懂学术刊物的学术规范的作者,发表论文是困难的;凡是不懂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的,就更难。

 

接下来就请三个博士生每个人讲两个方面:一个是这学期去参加的几次学术会议的感受,还有一个就是讲课的感受。

 

杜雪琴老师:我去参加的是“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的听会感受有三点:

第一点是我了解了一个作家——库切,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我了解了库切,以后再谈到他的时候我不会再感到陌生,这次会议填补了我的一处知识空白。第二是我结实了一个研究群体,接受了来自国内外学者的新观念。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从头到尾都参加了,我的感觉是通过这个研究群体也了解了中外学者的新观念,了解了中外专家学者的严谨、谦逊、儒雅的治学态度与为人风范。国外有些学者虽然听不懂中文的发言但是从头到尾都在听,如果是英文的发言,他们都会很认真的听、记笔记,这些学者大都很谦虚。我觉得这种为人平和谦逊的态度是我们该学习的地方。第三是我认识了一种方法,也验证了今天邹老师所说的文本细读法,体会最深的就是其中有两篇学者的文章特别好,他们都是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对文本有非常透彻深入的理解阐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