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建军: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2009-05-29 16:20:10)
标签:

杂谈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邹建军主讲  刘 遥整理

编者按:20081151830分,中外文学讲坛第25期专题学术讲座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会议室准时举行。虽然天降大雪,交通不便,研究生与访问学者们还是在风雪中准时到来。本次讲座由《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诗歌月刊》(下半月刊)副主编、《世界文学评论》执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组长邹建军教授主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本文就是根据当时的录音整理,并经邹教授本人审阅,在本刊先行发表。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教授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近年来我研究外国作家作品时关注的一个重点,先后发表过数篇论文,并出版过《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文学地理学,是我近年来在思考文学问题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我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方向而提出来的一种批评与研究文学的方法今天,我们中外文学讲坛举行本学期最后一次学术活动,我想讲一讲有关文学地理学提出的前提与研究的主要领域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讲个方面的问题

从前中国学者文学地理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我想指出的是,我理解文学地理学从前的人所提到的文学地理学不是一回事,与外国学者所讲的文化地理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段时间,我认真地看了国内外关于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一些资料,一再地说明这样一点。

从前,有一些中国学者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外在的文学现象,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或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文学地理问题,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这样四个方面

一是“文学地理”。所谓的文学地理,主要是指中国文学史或外国文学史发展所构成的文学总体状况:比如有学者研究由于抗战的爆发,中国文学版图发生了改变,文学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然后是武汉,然后是重庆,这就构成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地图;还有一位学者讲魏晋时期文学的空间转移,先是南北一体,后来是由南而北,再后来是由北而南,如此等等。我觉得这问题不是不可以研究,但是意义与价值不是很大。作家与作品、社团与流派所构成的文学版图及其发生的变化,它是用地理分布的研究方法来讲文学整体形态的变化,这样的分析当然是可以做;但是,文学的本质并不是一种外在化的东西,文学是由人类精神流变所构成的,文学作品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审美的直接现实,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不是靠统计与分析就可以说清楚的。并且,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外在的因素是很以信决定其整个演变的因此,我并不认同这样的文学地理研究,因为这种整体的描述只是一种外在的形态,对于文学的研究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意义,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推进。

二是作家地理。从前所谓的作家地理问题,其实就是研究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作家分布问题,会构成一个地图。比如唐朝的时候,四川出了几个诗人湖北出了几个诗人江浙出了几个诗人等等,它们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什么样诗歌存在状态。这样的研究,主要是对作家出生地与流布地的数据统计,用来说明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与文学发展问题,或者是地域文化的特点与作家成长的关系问题。其实样的统计与分析是很难说明什么实质性的问题的。我在十年以前就做这样的研究,通过对几部作家辞典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想说明美国华裔文学的文体构成、各地区作家的分布、作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等问题,后来我觉得这样的统计与分析真是缺少科学性,文章就没有正式发表过。为什么我认为这样的研究不会说明真正的实质性问题呢?比如说,台湾在1949年后产生了一大批诗人作家,从数量与质量上来说,也许大陆任何一个省、一个地区,恐怕不能它相比。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能不能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呢?实际上是很难的,即使投入再多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得出科学的、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

三是某个地域形成的作家群问题比如南阳作家群巴蜀作家群湖乡作家群等,探讨的主要是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问题。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地理问题,而只是一种文化研究;因为研究者关注只是一种文化传统及其特点,而不是文学所生长的地理空间,文学中的自然山水意象作家之所以能够构成群体性,也是有其地理基础与文化滋润的,但当代的中国学者们研究的并不是其地理环境问题,因此对于作家群的研究不是文学地理学研究,而只是一种文化研究;或是说它们只是对作家群体本身的研究,也就不具有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

四是研究作家笔下所建构的空间意象比如贾平凹小说中的“商周系列”、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张承志小说中的“草原部落”等等,哈代作品中的“威塞克斯”等等。首先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很有意思,是当代中国学者研讨当代文学的重要角度,与我所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有相当的关系;但是,这样的研究关注的中心是社会空间与人物形象,是民情风俗而非自然山水,因此也不是真正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或者说它们并没有能够构成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内容即使是研究作品中的种种意象包括自然山水意象,也只诗人作家在作品中因为美的创造需要而想象出来的一种意象,诗人作家寄托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地方意象而已。

因此,我们说以上所总结的从前学者关注的文学地理四个方面,与我讲的文学地理研究并不是一回事,有的甚至相距很远。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文学地理学研究我想应当主要关注以下个问题:

作家受到自然地理、山水环境的深刻影响。 就一国文学而言,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英国所具有的独特海岛环境及其海洋性文化,对英国小说作家戏剧作家、诗人、散文作家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英国几个岛屿在北大西洋里,四边环海,与欧洲大陆不相连,一年中有很长的时间雾很大,这样一种特的地理空间,在英国很多作家的笔下有非常独到的描写如在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中、在柯勒律治的诗中,以及在狄更斯的小说里、在哈代的小说里。而且,这样的自然山水环境也影响到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的发生与人物形象的性格,以及作品的结构、意象、形式等。如果没有那样的地理环境,那英国文学与文化的发达就没有基础。

就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而言,更是如此。郭沫若的诗、散文与小说受其故乡环境和自然山水的影响很大,多数作品都有故乡的影子。他老家房子的后面就是一座高山那座山不是一般的高,它简直是直插云霄,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峨眉山的第二峰——二峨山。他的大门前就是两条大河——大渡河和青衣江的交汇处,那里的视野也非常开阔,河的两边多的良田与大树,从整体上来说真山河相汇、气势非凡。这样的地理环境或者说自然山水环境,对郭沫若创作影响巨大郭沫若的作品往往很有气势,同时兼有秀丽与灵气;他的为人热情大方、底气深厚,同时也比较灵活、富于变化。我记得龙泉明教授曾经作过一次学术讲座,标题叫《斩不断的创作之源——论作家的童年情结》,有一个主要的观点:每一个优秀作家作品,都与童年与少所时代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童年情结,其来源包括他从小所生长的自然山水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家,童年和少年时代所生存的自然山水环境对他日后的创作,往往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个是作家从小开始的生活中的自然山水环境对其气质与个性的影响,一个是一国的自然山水环境对其文学构成与演变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文学地理学探讨的重要对象

、文学作品中对某一地理空间的建构

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建构,往往体现了作家的审美倾向与审美个性,以及他的创作理想与创作目标。在古希腊悲剧中,神与神之间、人与神之间故事展开的环境,就是与古希腊人所生活的自然山水环境密切相关的,或者说那里的自然山水环境成为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基础;同时,古希腊剧中也有剧作家对地理空间的建构,那自然是作家的一种想象与创造,但并不是空穴来风与无源之水。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往往展示了人与自然抗衡的精神,同时也就有作家对地理空间的想象;巴尔扎克的系列作品《人间喜剧》中,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其实也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