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蒲若茜:奥克莱尔印象

(2008-09-19 17:47:07)
标签:

杂谈

 

 

    今早离开奥克莱尔(Eau Claire, 天地间还是白茫茫的一片。

    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近四个月的异国小城,心中还是有依依不舍的眷恋。虽然漫天大雪中独居戴维斯别墅(Davies House)的日子是孤寂的,但孤寂有孤寂的美丽。回到喧嚣的都市,我是否还有这样的心境来写一篇告别旧地的文字呢?

    让我感动的是奥克莱尔的静谧与美丽。戴维斯别墅后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流过,那么静静地流过,听不到一点流水声,一如奥克莱尔的生活那么平静无波。小溪边是疏落的芦苇草,绵延的青草地,远处和近处是错落有致的树林,在深秋树林被染成了彩色,赤、橙、黄、绿,好一幅绚丽的秋之美景。悄然无息中,大雪纷扬而下,昨日还是一片艳阳,今早起床大地已经白茫茫一片。天地已经变色,可并没有惊雷闪电,除了静谧还是静谧。

   奥克莱尔人的友善、单纯与沉静与奥克莱尔的天与地一脉相承:诺大的一群人,却听不到一点嘈杂,人们总是静静地排队,静静地等待音乐会或戏剧的开演。生活在这里的人,显得那么悠游自在,不用着急、不用吵闹,不用忧虑,讲话的声音也是那么轻柔,那么不紧不慢。

   但平静的外表下是思想的惊涛骇浪。奥克莱尔位于美国中西部,白人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被认为是美国国内思想比较保守的地方,但人们思想的前卫却依然让我惊诧不已:来到奥克莱尔几个月,我见到了不同宗教、性别和文化取向的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复杂和多元。

奥克莱尔是一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小城。除了各种派别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还有巴哈伊教等非主流宗教团体。基督教里教派甚多:就是一个路德教派,都信仰耶稣是救主,但却有不同的礼拜方式,彼此之间分歧甚大。教徒们都非常热心推广各自的信仰;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就开设有各种宗教课程,有附近教堂的牧师每周一次到学校讲圣经。

宗教信仰的多元已经让人叹为观止,而人们性取向的多元和性关系的开放更加让人瞠目结舌:来到奥克莱尔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去应邀去参观一个农场,经营者是一对男性同性恋者,他们共同经营农场,住在乡间的房子里,种花种菜,还养了一群供自己观赏的五彩缤纷的小鸡,生活似乎过得惬意又自在。偶然一次去喝咖啡,又碰到一对女性同性恋者,其中一位大方地走过来给我的朋友介绍: This is my partner”(这是我的伴侣),然后两人坐下亲密地就餐。在我选修的妇女研究课堂上,忽然一日老师又邀请来一位身材高挑、面孔秀丽的变性人(transgender),大谈自己由男性变为女性的情感、心理和生理过程。又一天一位男学生来访,开门见山介绍自己是双性恋者(bisexual),而他年仅二十岁,只不过是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而已。听说美国的许多州正在为同性别婚姻(Same Sex Marriage)而修订法律或重新立法。而在离我们校园不远也有一个女修道院,里面的修女们都是终身不嫁的。不过里面的修女大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太太,没有一个年轻女孩愿意为天主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文化、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小小的奥克莱尔也有不同社群的存在:在离别之前的一周,朋友带我去参观了门诺人(Amish People)的聚居地。虽然身在物质文明非常发达的美国,门诺人却拒绝现代文明,他们不用电灯、电话、电视,也不坐汽车,用的是最原始的物质材料,乘坐的是木制马车。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社群中,自成一体。但门诺人允许自己的下一代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旦选择离开,便永远不可能回去。据说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是愿意选择留在自己的社群里,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原始生活。

小小的奥克莱尔, 犹如一扇窗口,让我窥知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告诉我,这就是美国平凡人生活,美国百分之七十、八十的人所过的生活。

 

 

作者简介蒲若茜(女,1970-),四川人,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prq@jnu.edu.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