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奥克莱尔是一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小城。除了各种派别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还有巴哈伊教等非主流宗教团体。基督教里教派甚多:就是一个路德教派,都信仰耶稣是救主,但却有不同的礼拜方式,彼此之间分歧甚大。教徒们都非常热心推广各自的信仰;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就开设有各种宗教课程,有附近教堂的牧师每周一次到学校讲圣经。
宗教信仰的多元已经让人叹为观止,而人们性取向的多元和性关系的开放更加让人瞠目结舌:来到奥克莱尔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去应邀去参观一个农场,经营者是一对男性同性恋者,他们共同经营农场,住在乡间的房子里,种花种菜,还养了一群供自己观赏的五彩缤纷的小鸡,生活似乎过得惬意又自在。偶然一次去喝咖啡,又碰到一对女性同性恋者,其中一位大方地走过来给我的朋友介绍: “This is my partner”(这是我的伴侣),然后两人坐下亲密地就餐。在我选修的妇女研究课堂上,忽然一日老师又邀请来一位身材高挑、面孔秀丽的变性人(transgender),大谈自己由男性变为女性的情感、心理和生理过程。又一天一位男学生来访,开门见山介绍自己是双性恋者(bisexual),而他年仅二十岁,只不过是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而已。听说美国的许多州正在为同性别婚姻(Same Sex Marriage)而修订法律或重新立法。而在离我们校园不远也有一个女修道院,里面的修女们都是终身不嫁的。不过里面的修女大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太太,没有一个年轻女孩愿意为天主奉献自己的青春。
在文化、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小小的奥克莱尔也有不同社群的存在:在离别之前的一周,朋友带我去参观了门诺人(Amish People)的聚居地。虽然身在物质文明非常发达的美国,门诺人却拒绝现代文明,他们不用电灯、电话、电视,也不坐汽车,用的是最原始的物质材料,乘坐的是木制马车。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社群中,自成一体。但门诺人允许自己的下一代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旦选择离开,便永远不可能回去。据说大多数的年轻人还是愿意选择留在自己的社群里,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原始生活。
小小的奥克莱尔, 犹如一扇窗口,让我窥知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告诉我,这就是美国平凡人生活,美国百分之七十、八十的人所过的生活。
作者简介:蒲若茜(女,1970-),四川人,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prq@j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