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2010-03-30 10:56:46)
标签:

古宅

吴氏宗祠

祠堂

窗槛

后吴村

杂谈

分类: 文化古镇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后吴村坐落在永康南部、南溪上游边的屏山北麓。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据《永康姓氏志》和《吴氏宗谱》记载,后吴村始祖为吴昭卿(1176年生),字明之,号屏山。经几番考察,他看中了后吴这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于1217年从仙居桂里迁徙至此安居乐业。780多年来,吴氏后裔们男耕女织,艰苦奋斗,建设故里,创出了巨大的业绩,后吴村成了永康最大的吴氏大村。现在,该村已有880多户人家,近3000人口。令后吴村人自豪的是他们的前辈还为后代留下了许多明代、清代建筑和其他古迹。对该村历史颇有研究,保存着23本《吴氏宗谱》的吴福禄告诉笔者,现在,该村还有明清年间建的祠堂7座、明代古宅15幢、清代古宅43幢。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吴氏宗祠是该市至今保存完好的明代祠堂之一。祠堂大门上坊镌刻着“吴氏宗祠”四个大字,右边有“皇明嘉靖丁未三月望越三日己已”字样,这足以证明这座祠堂已有450多年历史。前年,永康市政府已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立了石碑。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占地1140多平方米的祠堂内收拾得较简洁,三个大厅都建得很考究,仰头望去,托梁马腿均雕有飞禽走兽、花卉彩带。中厅两侧的磨砖墙上写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中厅和后厅上方,挂着“天官少宰”、“左丞相”、“大中丞”、“龙图学士”、“进士”等匾额。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后吴村只出过一名进士,其余匾额均为仙居桂里的吴氏精英所获。后吴人认为仙居吴氏与后吴人同宗,于是挂起这些匾额以示荣耀。因此,数百年来,后吴村一直流传着“后吴一块面前山,只出富贵不出官”的民谣。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解放初,一个在龙泉经商的后吴人,一次就向政府捐了18公斤黄金,此事成了后吴人的美谈。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由于后吴人勤劳善经营,善于置家当,因此特别会建房。据该村老人介绍,仪庭公是全村最大的财主,他自幼勤奋,头脑活络,后来靠做火腿生意发了财。为了炫耀自己的富裕,清末年间,晚年的仪庭公要求他的三个儿子,用一年的积蓄建成了后吴村最气派的仪庭公祠。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在仪庭公祠,柱头、牛腿之雕刻比吴氏宗祠的还精细,不仅花草、走兽、飞鸟栩栩如生,许多古代人物也雕刻得十分细腻,大有呼之欲出之感。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后吴村之富,在古民宅中也能体现出来。店基塘边的一幢古宅门牌是用磨砖衬砌的。据“屏山精舍”坊额下方记载,该屋建于乾隆八年。此宅虽多年失修,但宅内之豪华仍可见一斑。“司马第”是后吴建筑最为考究的一幢古宅,宅的两厢房门口写有“书府”、“墨林”,中照壁檐口下写满了诗文。宅内大厅梁柱、户门、窗槛雕镂之精细,狮毛可数,花草有脉,实属木雕之精品。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在美斋公建的29间头天井,有一株高三四米、根茎直径达50厘米的苏铁树,是后吴村人又一引为自豪的古物。宅内老人吴贵初说,此铁树已有200多年历史。当年有人用“洋油”浇柱,企图烧掉29间头,可就是点不着火,于是后人认为是这株古铁树保佑的缘故。因此,这株古铁树便成了大家公认的象征平安吉祥的宝树。8年前,2位外地人曾慕名前来购买此树,可29间头内的村民一个也不肯卖。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走出古色古香的29间头,来到一古井前。此井十分特殊,井口仅70厘米大,井下却大如小池塘。井栏是用一块绿色岩石打凿的,内圆外六角,三面分别镌刻着“醴泉井”三个大字。据书法内行人判断,这三个大字很可能是清代的永康县丞吴廷康所题。《吴氏宗谱》记载,此井系后吴村先祖所建,由于地下水源充足、水质优良,七八百年来,虽历经战乱,几经修缮,但至今仍完好如初,并能供全村人饮用。宗谱中还有数篇描述颂扬该古井的诗文。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后吴前园是明清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十几幢古宅都保存得较完好,建筑也较考究。柱子大多是榧、楮、樟、檫等名木,走廊、厢房门面、窗槛的雕刻也很细腻。大厅后的古宅四周形成宫殿式构造,很有特色。建于明代的新屋13间头,二层房虽不高,但用卵石砌的天井明堂很大,足有150多平方米,因此显得向阳、开阔。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值得研究的是,当时的地皮并不珍贵,可这明清古宅却建得十分紧凑,基本是宅宅相通,纵横相连,数百间屋内居住的近百户人家互相往来,雨天可不用雨具,晴天晒不到太阳。这充分说明了数百年来吴氏各房子孙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图文音】古迹寻踪--永康市后吴村

辕门斩子 婺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