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雨行者--陈晓平
风雨行者--陈晓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20
  • 关注人气:53,4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音】风水宝地--淳安芹川古村

(2010-03-18 10:55:51)
标签:

图文音

芹川村

古民居

风水宝地

古樟

文化

分类: 文化古镇

【图文音】风水宝地--淳安芹川古村

 

http://s8/middle/62bf2c74n820a52d1db27&690&690

 

    芹川村地处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北面3500米的银山北侧山麓,距县城45公里。四周青山围绕,芹川溪直贯南北、将全村一分为二。全村共523户,1900多人口,王姓占总人口的98%,为当地最大的自然村之一。整个芹川村沿小河形成一个“王”字,以小桥流水古民居为主要特色,呈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式的田园美景,是个典型的徽派古村落。

 

http://s5/middle/62bf2c74n820a521c8d24&690&690
 

    据清康熙《江左郡王氏宗谱》记载,元初(公元1301年),王氏祖先百拾公打猎至此,见这里风景优美,四周环山,银峰丛翠,芹涧澄清,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嘱长子万宇公(王瑛)从原遂安县五都的月山底(今浪川乡月山底村)迁居杨柳潭之滨,取村名“芹川”,即现在的芹川村,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另一说为芹川村始祖乃西晋宰相王导之侄王羲之,其后代几经迁徙,其中一支于宋末元初时由山后王家搬到风水形胜的芹川村,由此繁衍,形成了目前的芹川村。所以现在村里给人的感觉是文化底蕴极其厚重,解放前,这个四面环山的闭塞山村,居然出了38家地主,其中一位还担任了民国时期全国总商会的会长呢。

 

http://s9/middle/62bf2c74n820a531d5918&690&690

    芹川村地理环境独特,整座村庄镶嵌在狭窄的风山山麓之间,沿弯曲的机耕小道而进至村口,方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芹川村整体呈坐北朝南之势,整座村址呈衣带型,分布在芹川溪两侧,从村口至村尾全长约1000余米。芹川溪两侧的民居约占60%以上,近60栋,大都呈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为明清时代的徽派古建筑,且基本保存完好,建筑风格较为独特,不仅建筑物内有雕梁画栋,而且还有其他民居少见的水榭、楼阁、戏鱼池等。从村落的外形看,口小腹大,天道自然,山水形胜,是典型的风水宝地。一走进芹川村,就能感到一种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http://s6/middle/62bf2c74n81ffb25387a5&690&690

    芹川溪从村正中由北向南呈“S”型蜿蜿流过,从村头至村脚将村分成两半,整条溪宽6~7米,自古就有驳岸,两岸由青石板铺就,家家户户门口有水埠头,便于洗刷、戏水,其中一处为半圆形较为少见。临溪而建的民居,家家都有暗渠与溪流相连,作为引排水之用,设计精巧合理。芹川溪溪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涸,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唯一源泉。溪中小鱼成群,竞流嬉戏,与戏水顽童相映成趣。村内村外,原有36座廊桥、单孔石拱桥、独木桥、木板桥,均跨溪而架。这些桥除少量木桥随着年代的发展已改建成水泥桥外,大部分还保留原有的风貌,现仍留有进德桥、际云桥等。村中除古民居外,尚有祠堂建筑。

 

http://s6/middle/62bf2c74n820a51970475&690&690

芹川村古民居

    芹川村是个典型的徽派古村落,整个村庄以小桥流水古民居为主要特色,尤其是部分建筑的雕梁画栋,乃古民居建筑之精品.

 

http://s9/middle/62bf2c74n81ffb37b9ed8&690&690

    芹川村内至今有古民居约300幢,其中明代建筑有2处,其余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徽派古民居尚有60多栋及祠堂四座。建筑类型极为丰富,形制多地形样,均为两层,属皖南微式建筑风格,且有其他民居少见的水榭、楼阁、戏鱼池等。

 

http://s2/middle/62bf2c74n73665e5e16d1&690&690

    由于受限制,面宽一般较窄,多为三四开间,约10米左右。每幢房子进较深,房间多,因此给人总体感觉是狭长。房子大门多为石库门,以大青石贴面,并建有装饰门楼,大厅前设台阶,台阶两侧作素面护栏。进入大门首先是天井,然后首层明间是敞开式客厅,客厅两侧次间为厢房,进与进之间有小厅相通,后面几进房布局与首进基本相同,二层多为储藏之用,非主要活动空间,这是芹川民居的一种主流格局。另一种格局其首进为跑马楼式,即四角各一厢房,中间一天井,二层天井檐下作一周护栏,这种格局的民居在芹川只占少数.

 

http://s11/middle/62bf2c74n81ffb59ee3da&690&690

    芹川村古民居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大多数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园子用来建造前后花园,加上小溪穿村而过,两岸村民都喜欢在自己的园中建筑天然鱼塘,就算是今天新造的房子也有此项设计。因此,在这里大有开门见花园,观鱼清水塘,梅花映门香,桂飘十里香,秋兰入幽室,凌霄攀高墙的人间天堂之神韵.

 

http://s16/middle/62bf2c74n820a522e050f&690&690

芹川村古桥

古廊桥--进德桥

    进德桥是位于浪川乡芹川村南,横跨芹川溪东西的古老廊桥,古为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桥上有牌匾「德業流芳」。进德桥下为单孔石质拱桥,圆弧拱由厚约20厘米的块状石灰岩纵联砌置而成,拱桥的拱高为1.3米,拱的跨度为5.7米。桥面建有廊房,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高约8米,廊桥总长16.1米,宽4米,廊房为2层结构,檐上雕刻精美,内建有长凳、石椅,以供路人栖息纳凉。

    最具风格的属村口的“进德桥”,为廊桥式,拱形石桥上是飞檐翘角的古建筑,亭内梁上的横匾书有“德业流芳”,墙壁对联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匾与联均为书法家毛焕麟所书。该桥至今保留完好,堪称银峰耸秀,为芹川的八大自然景观之一,其余的七大景观是芹涧澄清、象山吐雾、狮古停云、玉屏献翠、金印腾辉、餐霞滴漏、沙护鸣钟。

 

http://s15/middle/62bf2c74n73665ecf994e&690&690
 

古石拱桥--际云桥

    际云桥位于浪川芹川村内,是明代古石拱桥,建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距今已有370多年历史。其横跨芹川溪,为沿溪两侧村民提供了交通的便利。际云桥为单孔石桥,圆弧拱,纵联砌置,拱高约2.4m,桥面长6.9m,宽4.8m,桥面为石块平铺,现已有部分破碎。桥身北侧刻有"際雲"二字和"崇祯三年冬月吉建"。际云桥是芹川村内仅存的明代古桥,桥体保存完好。

 

http://s6/middle/62bf2c74n81ffb1c796b5&690&690

芹川古樟

    芹川古樟位于芹川村口的芹川溪两侧,共5株。其中左岸3株、右岸有2株,平均胸围约4米,高约25米,村冠约60平方米以上,郁闭度达85%以上,被列为淳安县古树名木,编号为No.0999至.No.1001,另两棵编号不清,树龄皆有数百年,生长茂盛,且造型都极为优美,尤其是裸露的粗壮的根部,盘根错节,更显其苍劲古朴。位于左岸的No.1001号樟树,距今有800多年了,胸围达6.5米,树冠达100平方米,根扎入土地有七八米深,树干要十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为5棵樟树中最大,因古樟树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村民亦敬之如神明。逢年过节,或家人偶染小恙,均将香插进树洞里,将红布挂在树身上,以祈祷平安。

 

http://s14/middle/62bf2c74n820a50caa6ed&690&690

 

    古樟以南150米处即是古廊桥――进德桥。古桥、古樟遥相乎应,使人还未进入芹川村就有跨越时代之感。

 

http://s9/middle/62bf2c74n73676eb17408&690&690

http://s1/middle/62bf2c74n73665ed95460&690&690

http://s16/middle/62bf2c74n81ffb01f4d5f&690&690

 

http://s14/middle/62bf2c74n73665e8ceadd&690&690

http://s11/middle/62bf2c74n81ffafc3ee9a&690&690

http://s8/middle/62bf2c74n81ffacade627&690&690

http://s3/middle/62bf2c74n73665e34a7a2&690&690

http://s4/middle/62bf2c74n820a53dd2403&690&690

http://s14/middle/62bf2c74n81ffaf47e90d&690&690

http://s12/middle/62bf2c74n81ffad39aefb&690&690

http://s2/middle/62bf2c74n73665e9959f1&690&690


婺剧 碧桃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