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2010-01-12 10:45:00)
标签:

图文音

新市古镇

文化名村

蚕花

茶糕

觉海寺

圆子

文化

分类: 文化古镇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江南著名古镇--新市坐落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湖州市德清县东部,东去30公里,便是乌镇和西塘,往北30公里外,有南浔与周庄、同里。相比这些江南古镇,新市古镇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堪称别具一格。新市始建于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因此新市的商贸文化从时间可上溯到两晋,从地域能辐射到日本、南洋,尤其是丝绸贸易,新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新市同样人文荟萃,南宋有状元诗人吴潜,清朝有影响日本一代画风的画家沈铨,现代有著名神学家赵紫宸和他的翻译家女儿赵萝蕤,中国古桥古船专家朱惠勇……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新市古镇至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夏建镇,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建制历史就达1700多年,其历史居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之冠。千百年来居民临河而建,傍桥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风情,新市是浙北地区大运河侧的重要商埠,自古繁华,民风质朴,是典型江南水乡古镇,曾有“三潭九井十八块三十六弄七十二桥”,老城(尤其是西河口一带)保存完好。别名仙潭。因晋代著名道士陆修静隐居于此,并在镇内水潭步云升仙。南宋诗人吴潜、明代诗人陈霆、清代画家沈铨、清代诗人、笔记作家沈赤然、现代基督教学者赵紫宸、现代诗人《荒原》著名译者赵萝蕤等的故乡。南宋在杭州建都,新市为京郊。当时新市酿酒业发达,故宋王朝特在新市设立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担任。新市西河口一带茶肆酒楼十分兴盛。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在新市寓居建造别业,如诗人杨万里、黄庭坚、杨蟠、大学士朱熹、左丞相薛昂、常州通判沈浚、翰林李献、监察御史王复、右丞相游似、卿曹徐天民、少卿刘粲民、次对官张子正、御史中丞姚愈、卿曹王尚之、转运使吴柔胜、侍郎何剡、和州宣抚使杨沂中、循州宣抚使张俊、显莫阁学士刘光祖等等。游似在假山头建游相园,刘光祖在西成桥建川刘府,杨沂中建永和宫,张俊居永灵东庙以东(今造纸厂址)。一时间,文风鼎盛。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蚕花庙会
  上千年历史积淀,以及千百年流淌的古运河带来的对外开放交流机会,赋予了新市内涵深厚、风格独特且包容性较强的民俗文化。其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蚕花庙会。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相传,春秋时期的一年春天,越国美女西施自会稽往姑苏送蚕花,途经新市镇,看见十二位采桑姑娘在其轿前翩翩起舞,西施为之所动,遂将绚丽多彩的绢花分赠众女。从此,新市蚕桑丰收,物泰民丰。为追念西施,每逢清明,新市人便会举行蚕花庙会。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1999年,中断63年的新市蚕花庙会重新恢复,一顶花轿引来4万多人“狂欢”。从此,传统的蚕花庙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每年清明节,狂欢的人们一边观看蚕花娘娘、蚕花仙子的巡游表演;一边参与民间自发的社区文化活动,游千年古刹觉海寺、祈祷蚕花廿四分。政府也组织经贸洽谈会,开展招商引资。同时,外地一些民间艺人也闻风而动,纷纷前来登台表演,使这古老的民间习俗更添欢迎气氛。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特色美食  
    近百年来,新市人喜欢上了吃羊肉。新市羊内的制作方式十分考究,原料选自一年生的湖羊,用文火加酱油、网油、红糖、饴糖等数十种调料焖煮一整夜。其特点是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在众多的店家中,“张一品”的牌子最响。当然,单吃羊肉不过瘾的话,可上银都大酒店吃“全羊宴”。
  除羊内外,茶糕及芽麦圆子,也是新市小吃中一大特色。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新市茶糕采用糯米粉蒸制,中间嵌一团绞碎的猪肉。刚出锅的茶糕香气四溢。咬一口,油润香糯,滋味悠长。远胜过火腿肉粽。
  而芽麦圆子,是新市四乡八村农家的传统点心,大多为农家自制自食,也有为馈赠亲友而特地制作的。芽麦圆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粉、小麦芽、棉线草、白糖、芝麻等,是纯绿色食品。它口感香甜糯软,冷食尤佳。
  另外,新市的细沙羊尾、豆豉、干挑面、酥糖等,均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特产。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近年,新市镇党委政府更将“羊肉黄酒节”办到杭州吴山广场,让羊肉和黄酒的香味随“吴山天风”飘进杭州的千家万户。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古桥和古弄
  新市古称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构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早在晋朝以前,新市就已形成市井,街道间有弄堂贯穿,市河上小桥横卧。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淫,逐渐形成了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据记载,新市镇区最多时曾有36条弄72座桥。但因历史变迁,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桥11座。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太平桥,为单孔石桥,横跨小西河。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状元桥,位于镇北乐安港西。因宋朝时新市人吴潜考中状元,后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桥名,蕴含金榜题名之意。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钟楼弄,长180米,宽约1.7米,位于觉海寺旁。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极富江南水乡情调。弄的一头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优雅的迎圣桥,古刹、小桥、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构成一幅古朴的图画。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胭脂弄,秦淮河”。连通北街与寺前弄胭脂弄,明朝时就已出名。这条长70余米,宽1.5米的小巷,当时多为娼妓所居,因弄内胭脂味扑鼻而得此名。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宗教文化
  新市自东晋至晚清的千余年间,佛教、道教文化兴旺,先后建成的寺庙庵堂达30多处。随着历史的变幻,大多已遭战乱毁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觉海寺和刘王庙两处。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觉海寺,位于新市镇北街迎圣桥(现称寺前桥、如意桥)北堍,坐北朝南,占地约4000平方米。觉海寺是一座风景优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民间有“先有觉海寺,后有灵隐寺”的说法。其大雄宝殿上悬挂的匾额,为著名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亲笔所书。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始建于南宋的刘王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所建,其山门庄严肃穆,牌坊石刻“刘王庙”三字为楷书阳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龙戏珠”与“狮子滚绣球”。朝南封火墙上的砖雕《三国演义》片段及人物、骏马等,仍有较高的观赏和考古价值。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枕河人家
  西河口是新市一条典型老街,南始陈家潭北至朱家桥,长约二华里。缓缓流淌的市河由南向北将数以百计的民居隔在两边,再由数十座精美的小石桥连成一片。千百年来,伊伢而过的桨声楫影,曾勾起多少沿河人家的遐思。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西河口水街的西边,历代为临水而建的靠街楼,基本保持清末民初水乡老街之特色。古朴优雅的石库墙门、精美的砖雕民居、独特的封火墙、石砌的堤岸河埠,向你诉说着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位于西河口中段的钱宅,是一处多进深的大院。五代吴越王钱缪在新市的后裔们曾聚居于此。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据记载,晚清至民国初,西河口仍是新市的一条主要商业街,沿街居民大多从商,临街店铺栈坊最多时达500余家,有60多种行业。当年的西河口,两岸船舶川流不息,三尺柜台宾客盈门,一派兴旺景象。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195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茅盾的名著《林家铺子》时,曾选取西河口作外景地之一。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蚕花姑娘》摄制组,也是选取西河口作外景点。“鱼米之乡,采桑忙,两岸青青万枝桑”,老电影中的甜美歌声,唱的就是西河口售蚕茧的热闹景象。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图文音】德清新市古镇

罗汉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