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音】墨香古韵的屯溪老街

标签:
图文音原创书法匾额古韵墨香老街文化 |
分类: 风雨行程 |
看时间尚早, 便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车夫问:先生你去什么地
方?我说:去屯溪老街看看。车夫疑惑地说:这一大老早去老街,
哪有人啊,店门还没开呢。我笑笑说:随便转转吧。
声响。晨曦的阳光淡淡的照在幽幽的古老建筑上,像一幅朦胧的
水墨画。整条街道,蜿蜒伸展, 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老街
两旁店屋多为单开门,一般为两层,少数三层,且都是砖木结构,
外实砌扁砖到顶,
量都不大, 色彩淡雅、古朴。 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
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店面门楣上布满徽派木雕, 戏剧人物
栩栩如生,新安山水淡淡隐现;楼上临街木栏与裙板,并安置有各
种花窗,十分典雅。一个人徜徉在老街,走在石板路上,欣赏着那
古色古香的建筑,时光仿佛倒流于数百年之前。
历史印痕的精美匾额跃入镜头。这些赋有书法韵味的古招牌、古
题额记载着一段段历史;衔接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更是一部书法
作品的艺术画卷。
小贴士:
大类,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据考证,匾,本意为户口册,有点像今日的门牌,后来逐渐演变成亭
台楼榭的名牌,再后来又演变为宅内店堂的题名标志,因多悬挂于建筑的
上方,又称为匾额。“中国人赏匾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匾究竟起源于何
时,却是现代人尚未考证清楚的。目前国内名刹古迹能见到的最早的两块
木匾是唐代的。一块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上的‘佛光真容禅寺’竖
额;另一块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观音之阁’立匾。乾隆是历史
上最喜欢和擅长题写匾额的皇帝,那也是中国历史上匾文化最盛的时期。
近代的康有为、翁同舒等都是书匾的高手、圣手。还有像孙中山、郭沫若、
赵朴初、启功等都有精彩的匾额传世。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博爱”
等以匾额倡导革命理想,为后人景仰。
匾的准确定义是:挂在门顶、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亦单称匾和
额。
匾的分类,大体有五六种:
1.祝寿类:如寿比南山、杖国耆英、椿萱齐茂、永德祺寿。
2.歌颂类:如文昭炳蔚、熙世抡才、凌云家风、万福来朝,清白遗风。
4.营建类:如凤集高梧、栋宇维新、丕振鸿基、华堂锦销。
匾额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的徽州,人们爱匾、敬匾,刻匾、
送匾之风盛行,匾文化源远流长。
书写匾的一般为四类人:
第一是军政要员,(即官书)如康熙、乾隆、孙文;
第二是文化名人,如作家,艺术家、史学家,像郭沫若、启功(即名
人书法);
第三是书法家题写的,如颜真卿、黄鲁直、于佑任、沈尹然(即名家
书法);
还有一种就是民间写手所为,他们既无官职,也无名气,只是在当时
当地算能写一手好字者,这种作品虽题有下款,但大多是无法考证的。
匾大多为楷体或行楷书写。困为楷书规范,严谨,写得好的显得敦厚,
端庄、雄强、朴实,要求很有气势、骨血丰盈、点画圆满周到,筋脉舒展。
这需要很深厚的功底,斗大的字都是直接写,极少采用放大,当然挎贝放
线,雕刻都是再现书法艺术精神的重要因素,其中用篆书,隶书的草书体
书写的匾相对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