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金穗文学圈推荐博文上首页】

幼儿和成人一样,思想也是很活跃的,特别是在校学习阶段,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习惯上把那些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称为“双差生”或者“后进生”,这种现象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存在。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观察分析,这些“后进生”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学习纪律双差;第二种是学习差、纪律好;第三种是学习好、纪律差。
首先,谈谈学习纪律“双差生”的三种情况:
1.智力低、不守纪。这类学生由于智力的障碍,学习的知识得不到消化,日积月累,产生厌学情绪,放松纪律性,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点破罐破摔,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纪律性越来越差,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说,“走进教室就头疼”,就是这个理。
2.智力一般、不守纪。这类学生上课也许不认真听讲,只顾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玩耍了,课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恶性循环之后,知识的链条出现断裂带,渐渐对学习没了兴趣,最终进入到差生的行列。
3.天资聪明、生性好动。这类学生经常自己管不住自己。课堂上老师在前边讲课,他也许坐在后边不敢说话,但是也不听课,不是拆笔装笔,就是扣手指甲或玩别的,有些甚至玩手机游戏。这是好动学生常犯的错误。由于经常的不用心学习,最后也可能变成了双差生。
其次,看看学习差、纪律好的学生:
这类学生在班级或学校总人数中占极少数。学生本身品德修养很好,热爱班级,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学习也很努力,但是因为资质愚钝,在学习上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说说学习好、纪律差的学生。这种情况在学生群体中更是凤毛麟角,但不可不重视。这样的学生属于那种天资非常聪明的,课本上的知识满足不了他们,所以在校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自由散漫,但是每次考试成绩却很好。这就是老师偶尔赞叹的某某学生,看着整天在玩,考试成绩却总是很好的原因。
针对“后进生”的不同情况,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分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双差生”中的“智力低、不守纪”者,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不急躁。根据具体对象找出恰当的切合点,从守纪入手,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只有先守纪律,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从最简单的教起,培养其学习兴趣。即使最后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至少可以让他成为一个遵规守纪的人,不至于成人后危害社会,危害他人。
对于“智力一般、不守纪”者,必须双管齐下,严格规定学习内容,定期检查。有必要时,家长和老师配合,监督其学习。同时,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随时了解其动向,及时纠正其学习、纪律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好是把一切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样的双差生有可能在不断地教育中转化为优等生。
对于“聪明好动”者,只要能够找到其好动的原因,对症下药,让其安静下来,那么在努力之后,一定会是优等生。一般这样的学生个性比较强,也很爱面子,之所以不守纪律,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聪明,老师一般都喜欢聪明的学生,即使犯事了老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敢胆大妄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可能会变成“双差生”。老师只要引导得当,一定会由“双差”变为“双优”,关键看老师怎么引导。
对于“愚钝但守纪”者,学校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其学习兴趣上。虽然资质差,反应迟钝,但毕竟不是傻子,还是可以教育的。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其最喜欢做的事情入手,培养兴趣,然后慢慢地向学习上引导,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兴趣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对于“学习好、纪律差”者,老师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这类孩子和“聪明又不守纪的双差生”本质的区别是,虽然有时让人感觉到他很不遵守纪律,但是在学习上他会很努力。也许会有人认为,这话有点矛盾,不遵守纪律,咋能努力学习。其实一点都不矛盾,这样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强,消化知识的能力也很强。他们一般在大众面前,表现得有点自由散漫,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厌恶,但是剩下一人时,他会变得很安静,会把自己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但能及时完成课堂布置的学习任务,一般还会自己加压。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学生,自习时间,同学都在写作业看书,他满教室乱串,干扰这个,干扰那个,批评一次,安静不了五分钟,又开始了。回到家里后,每晚学习到零点。高考时一次考中全国名校。对待此类学生,教师只要能做到让其在学校里不要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能安静的在教室里坐到放学,就是最佳的状态,因为学习跟随课堂走,其它不用老师担心。
总而言之,对待差生的转化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歧视、讽刺挖苦,更不能动不动就说让其辍学。只要教育者懂得心理学、教育学,能从差生身上找到其差的原因,然后用最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差生一样是可以转化为优等生的。假如教育者对待差生都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让其离开学校,流入社会,其结果可能不只是学习纪律差难么简单了。有些学生辍学以后很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如果是这样,既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四少儿残虐幼童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教育者和家长还是多给孩子们一点耐心和爱心的好,帮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