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品红苑圈》“一品红老师”推荐首页!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知识,用艺术的手段教会学生做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育这门科学领域里,传授知识给学生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传授,如何让受教者心甘情愿地、主动地、快乐地接受,方法更为重要。
笔者几十年从教的体会是,在赏识中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一,在赏识中激励学生前进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许多缺点,更别说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作为老师,每天面对众多的学生,特别是面对学习、纪律双差的学生时,不能总是盯着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双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及时鼓励,以此来激发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努力争取做优秀学生的能动性。
二,在赏识中培养学生的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特别是少年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更强烈。在学生群体中,优等生的骄傲自然不必说,双差生本来就没有信心努力,如果老师也歧视这些处于劣势群体中的双差生,那么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在时光中沉沦。对于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老师要多关注,多鼓励,要多从一点一滴中培养他们的信心,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三,在赏识中用爱感化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在关注优等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双差生,要对双差生付出更多的爱心,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触动这些劣势群体的学生,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世间唯一不变的是变,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变,眼前的双差生成人之后将会怎么样,谁都难于预测,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对于差一点的学生,老师要用足够的爱心去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四,在赏识中用耐心点化学生
劣势群体中的学生,不只是学习差,有些学生的纪律性更差。特别是做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譬如:遇到违犯校纪校规的学生,有些老师往往是以简单粗暴的批评或者让其写检查的方式来处理,还有更甚一点的用恶劣的手段体罚学生,如,给学生脸上刻字,烫伤学生面部,割伤学生手腕(这些恶劣的做法都是曾经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这些愚蠢做法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反而会给写生的心灵留下终生的伤害。所以,无论是学生违纪还是学习差点,老师要能够做到对其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寻找学生身上的切入点,以之点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愿意主动改正。
五,在赏识中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学生成绩的优劣、纪律性的强弱是受智力、性格、生活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老师的眼里,应该把每个学生看成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老师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来对待,即关注优生,冷落差生。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差,但是热爱劳动,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一切活动,这一点是许多优等生做不到的。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老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总之,“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尽最大努力,通过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知识,丰富智慧,自觉向善向美,积极进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