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690QL高强钢焊接工艺的研究

(2015-02-17 21:24:06)
标签:

s690ql高强钢焊接工艺

分类: 焊接工艺评定及规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强钢S690QL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冷裂纹、热影响区脆化和软化等问题,制定了有效合理的焊接方案,采用STT打底,焊条电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进行填充、盖面,通过选择低氢焊接材料,合理控制焊接电流、焊接电压、速度、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等措施,得到成形好、无焊接缺陷、力学性能优良的焊缝,为高强钢的焊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关键词:S690QL高强钢;焊接工艺;冷裂纹;热影响区
序言
       近年来,公司为Gusto、AmClyde承建的多台海上吊机建造项目,为提高结构的承载力而大量使用高强钢管结构。作为吊机的主要受力部件拔杆是使用高强钢S690QL材料,这种高强钢焊接技术要求高,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冷裂纹、热影响区脆化和软化等问题,必须对焊接工艺参数及焊接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笔者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和控制措施,进行了多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保证了较高的焊接生产效率,得到了业主和第三方的认可。本文拟就拔杆中的高强钢对接管为例,来分析研究高强钢焊接工艺及焊接控制措施。
1 试验材料
根据业主规格书及AWS D1.1标准的要求,试验材料选用EN 10025-6 S690QL,规格Ф406mm×25mm。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分别见表1、表2。
1 S690QL高强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Si
Mn
P
S
N
Al
B
Cr
Cu
Mo
Nb
Ni
Ti
V
Zr
0.17
0.23
1.17
0.010
0.001
0.004
0.080
0.0031
0.33
0.03
0.22
0.031
0.04
0.003
0.004
0.00
S690QL高强钢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ReL)/MPa
抗拉强度(Rm)/MPa
伸长率(A)/%
750
790
18
这类钢是一种热处理强化钢,在低碳的基础上加入提高淬硬性的合金元素,易形成低碳马氏体和上贝氏体的混合组织,若在Ms点附近的冷却速度过快,来不及“自回火” ,冷裂倾向比较大;加入Cr,Mo,Nb,V等合金元素而增加淬硬性,这些元素会引起再热裂纹;焊接时若线能量过大,高温停留时间长而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形成上贝氏体和M-A组元而引起HAZ区的脆化。因此,在焊接时要注意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使生成的马氏体进行“自回火”处理,以防止冷裂纹;合理控制热输入和预热温度,使获得最佳的800~500℃之间的冷却速度,改善抗脆能力、提高热影响区韧性。
2 焊接方案的制定
按照标准和规格书要求,考虑到拔杆结构特点及现场施工情况,笔者针对Ф406mm×25mm管材对接,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制定了两套试验方案:方案一是采用STT打底,焊条电弧焊(SMAW)来填充、盖面;方案二是采用STT打底,药芯焊丝电弧焊(FCAW-G)进行填充、盖面。若管件评定合格,则此工艺可支持单独用SMAW或FCAW-G焊接加衬垫或背后清根的S690QL高强钢板焊缝。
根据母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按照焊接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以及结构特点、受力状态,选用与母材化学成分相近的焊接材料,并严格控制焊接材料的扩散氢含量([H]≤5mL/100g),其相关内容见表3。
焊接材料及相关内容
焊接方法
焊材牌号
规格
(mm)
极 性
保护气种类
焊机型号
STT
Union K52Ni
Ф1.0
DCEP
75%Ar + 25%CO2
INVERTEC STTⅡ/STT10
SMAW
K-11018M
Ф3.2
DCEP
-
ZX7-630
FCAW
FABCO XTREME 120
Ф1.6
DCEN
100% CO2
YD-500GM3
注:“-”表示不适用。
3 焊接工艺评定
3.1 坡口准备
根据现场情况及高强钢的焊接特点,准备S690QL钢管,数量为Ф406mm×25mm 2件,开V型坡口,具体的坡口角度、根部钝边、根部间隙见图1所示,焊接时采用管倾斜45°、固定焊的6G位置。
1 坡口细节
3.2 焊前预热温度及层间温度的控制
预热主要是为了防止裂纹,降低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通过马氏体“自回火”作用提高抗裂性,所以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避免层间温度过高,使800~500℃之间的冷却速度低于出现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使热影响区的韧性下降。本试验中焊前预热温度控制在100~120℃,焊接中层间温度最高值不超过200℃。
3.3焊接工艺参数
控制焊接热输入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步骤,热输入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应选择合适的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热输入。焊接时,采取的工艺参数见表4和表5。 
4 方案一 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方法
焊层
焊材牌号
规格
mm)
焊接电流
A)
电弧电压
V)
速度
mm/min)
GMAW(STT)
打底焊
Union K52Ni
φ1.0
80~100
16~18
80~90
SMAW
填充焊
K-11018M
φ3.2
90~140
22~26
100~130
盖面焊
K-11018M
φ3.2
90~130
22~24
120~140
5 方案二 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方法
焊层
焊材牌号
规格
mm)
焊接电流
A)
电弧电压
V)
速度
mm/min)
GMAW(STT)
打底焊
Union K52Ni
Ф1.0
80~100
16~18
80~90
FCAW
填充焊
FABCO XTREME 120
Φ1.6
220~240
24~26
160~180
盖面焊
FABCO XTREME 120
Φ1.6
200~220
22~24
180~200
3.4焊接过程控制措施
3.4.1鉴于高强钢材质的特殊性,下料及切坡口前都要预热100~120℃,结束后用保温棉进行保温缓冷。温度降到室温后用电动砂轮机打磨坡口表面氧化皮。
3.4.2组对前检查坡口面的硬度,以防止硬度过大,产生淬硬倾向;对坡口面做磁粉检查(MT),确保坡口面完好。
3.4.3进行组对点焊时也要预热,预热温度为100~120℃;在焊接结束之前应确保焊缝温度维持在合理的温度区间范围之内。
3.4.4焊接时的引弧和熄弧要在坡口内进行,严禁在坡口以外的母材表面引弧;注意接头处、道间、层间的清理,清理时使用电动砂轮机进行。
3.4.5焊接过程中不能随意停止焊接,要保证所熔敷的金属厚度在母材厚度的2/3以上。
3.4.6焊接过程中,焊道要控制好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不要使焊道过宽,尽量采取窄焊道,使焊道成形
良好。
3.4.7在焊接的过程中,注意焊道的布置,每一层焊道由坡口两边向中间焊接;盖面焊时,采用与回火焊道相近的盖面焊道构成,焊道顺序见图2。
2 焊道顺序图

 
3.4.8后热处理
焊接结束后,采用电阻加热器在焊缝两侧各150mm范围内进行后热处理,温度控制在250~300℃,保温时间2小时,以减少焊接接头的扩散氢含量,降低焊缝的脆性,提高焊缝接头的综合性能。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无损检测(NDT)
业主规格书要求焊接完成后72h对试件进行NDT检验,包括焊缝外观检查、磁粉检测(MT)、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等,检验结果表明未出现任何缺陷,满足AWS D1.1标准和业主规格书的要求。
4.2 弯曲试验
根据业主规格书和AWS D1.1标准要求,将加工好的4件侧弯试样进行弯曲,弯曲时压头直径d为63.5mm,弯曲角度为180°;对弯曲后的试样凸面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查,试验结果满足标准规范要求。
4.3拉伸试验
根据业主规格书和AWS D1.1标准要求,将加工好的2件缩减断面拉伸试样进行拉伸破断,检测拉伸强度。
4.4 冲击试验
将制备好的标准冲击试样(取样位置位于上、下表面,缺口位置分别位于焊缝中心、熔合线、熔合线+1mm、熔合线+2mm、熔合线+5mm,共10组,每组3件试样,规格尺寸10mm×10mm×55mm)放在JB-500冲击试验机上,在-30℃下进行夏比冲击试验,其吸收能量值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5焊缝宏观腐蚀
焊缝金属宏观照片表明焊缝熔合良好,无裂纹等缺陷。
4.6硬度检测
对焊接接头的上、中、下表面各一排进行硬度检测,每排包含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两侧的母材,每个区域各三个单独的压痕,HV10硬度值均没有超过420,满足标准规范要求。
5 结束语
从两个工艺方案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来看,试件的NDT检测及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其中,SMAW操作方便、适应性强,适合焊接各种位置,质量可靠,但效率较低;FCAW-G焊缝成形较好,效率较高,但易受气流、风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质量不如SMAW可靠。两个焊接工艺方案都具备可行性,在施工现场可根据操作性和环境条件等来灵活选择采取何种方案,也为公司高强钢的焊接施工和质量控制积累了经验。
S690QL高强钢焊接难度大、易出现焊接缺陷等问题,但通过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前的预热温度和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采取合理的技术和后热处理措施,便能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和焊接质量。
该高强钢的焊接工艺已成功的运用在公司建造的多个吊机项目中,为高强钢的焊接制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赢得了业主和第三方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Structural Welding Code-Steel AWS D1.1/ D1.1M:2010.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2]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 焊接手册. 材料的焊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李亚江,暴一品,蒋庆磊,马群双. Q690高强钢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J]. 现代焊接,2011, 6,J12~J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