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学后感----吴秋兰
(2016-04-22 15:22:33)这次的继续教育,我选取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进行学习。受益匪浅。课堂中的内容有很多都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特别是第四章中的《班级与行为管理技能》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
一、环境教育
其实,班级环境的布置,可对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也可对学生起到无声的教育作用。
例如:根据学习活动合理摆放课桌椅,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黑板,听到教师的声音。课桌椅的摆放要便于教学,便于教师指导每个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时常变换。同时,考虑到满足特殊孩子需要(如弱视、听音有问题、需要个别协助等)。教室内墙壁布置要清新、美观、时常更新。既适合学生身体、心理特征,又符合班级管理需求教学活动需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这样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收集环境中的知识信息的能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行“最美教室的评比”活动。因此,每个学期开学,我都会与孩子们一起布置我们的教室。增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二、制度治人
无规距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都应有它的规章制度。一个班级也不例外。 制定公平、公正、可行、有效的班规对班级管理起到极大的作用。因此,我开学首要的事情就是与同学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制定班规:1了解班级学生身心发展、智能开发、文化背景的基础信息,在了解班级整体发展情况和个体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常规。
2.建立教室秩序,在班级生活中制定学生表达或参与的规则,如:就座、行走、聆听、表达、交往等基本行为方式。
3.制定班级安全责任管理制度,针对一日生活中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分组情况,确定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保证对学生一日生活的全程照顾和管理。
5.制定班级生活常规,如:晨扫、课间、进餐、午休、收发等。根据学生能力分配工作内容,提出要求。
6.制定分项学习常规,如:早操、课堂、作业、礼貌、游戏等,每一项有明确的要求,初步制定时要求不能过高,到达后再修订提高。
7.为有个别需求学生制定特例常规,如:对有过敏史学生食物专供,对有某项活动障碍的学生安排适合的活动和照顾等。
8.适度建立班级组织,确定班、组长,合作伙伴,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并有训练、有检查。
9.制定常规要注意内容简明、扼要,条例一次不宜过多,3——7条为宜。描述要可操作,可观察,如“有礼貌”不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正面表述为主,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做。
10.定期制定书面计划。包括拟定常规的目的、内容、标准,执行的策略与方法,所需材料和资源,评估方式等。
制度治人,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更公平、更有效。另一方面,既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又减轻老师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