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陈听常

(2014-12-30 13:28:45)
标签:

股票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陈听常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使其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1. 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溶液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可以充分利用本章的章图及图9-1为引入溶液的教学创设情景。

2.【实验9-1】十分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立上。糖溶于水的过程是糖的分子扩散的过程,食盐溶于水的过程则是离子的扩散过程。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不必展开,只要求学生了解,无论是分子还是离子,它们都是极其微小的粒子,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间,以此来理解溶液的本质。对于溶液的基本特征,要抓住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均一,是指溶液各处都完全一样;所谓稳定,是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但要注意,这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在蔗糖溶解过程中,杯底部溶液当然要浓一些,上层要稀一些,但这仅仅是分子扩散尚未达成均一时的情况,形成溶液后,各处就一样了。另外,还应启发学生多从微观的角度去想象,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