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有感——徐映梅
(2011-10-07 11:45:42)
标签:
杂谈 |
【文摘】本文是由花都区教育局的陈照鳞副局长根据曾军良校长视频资料整理而成的讲座资料,介绍了曾军良校长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总结,不少精辟而独到的言论令教师深受启发。
——曾军良
【点评】读完北京市十一学校曾军良校长关于“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讲座资料整理一文,感受颇多,尤其是关于教师要不断学习,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令我触动最大。老师遇到教学问题或对问题学生会不会解决,能否成功解决除了凭经验,更多的是需要不断去阅读和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因此,我觉得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下面是我学习了该文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阅读的广度决定你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决定你思想的高度。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与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出现的新现象。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教师才能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教师自身修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意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想取得深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合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只有如此,才能使自身得以发展,才能成为学习型教师。
其次,让研究成为你工作的习惯。现代教师诊断者、学习的指导者、思想与心理的辅导者、教育的研究者、组织者、评价者与激励着、教育共同体的协调者。教学具有研究性,教师应是研究者,这是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特性。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教师必须明白自身的责任,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对学生负责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应该深层次的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真正理性的尊重学生的需要。此外,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功底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亦呈现多种变化与特性,这就需要教师理性面对和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在思考基础上的理性分析与研究才会有所收获和提升。
第三,做一个智慧型的教育工作者,即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智慧教师应通过智慧的课堂理念和做法培养智慧的学生。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与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和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智慧来自来自于学习。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重要通道。教师的学习必须是连续性的学习(即终身学习)和自觉学习。
智慧来自于实践。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那么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离开了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教师的发展与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智慧来自与反思。通过反思,即连续的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和自我飞跃。
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的研究、反复的实践、不停地思考与反思。要想成为这样的教师必须坚持终生学习,勤于思考与研究,不断反思及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