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陈红霞
(2010-05-13 08:58:31)
标签:
杂谈 |
【摘要】:生本教育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的生本模式,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的“教”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它大大促进了现今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文阐述了笔者走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两年的实践摸索中结合生本教育理念,探索出的音乐新模式教法,从“课前三分钟”、 “个人展示”、“小组合作”、 “先学后教”、“ 生本考试”这五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生本教育 课程标准 音乐教学 模式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节好的音乐课,就要使学生主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激发学生身心共同参与、共同体会、共同体验,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这种教学新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
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依据,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我的音乐课也从“师本教育”逐渐走向“生本教育”,让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学生的生本教学新模式:
一、“课前三分钟”模式
生本教育模式中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每天走上讲台的同学在课下都要做充分准备,这样就能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发挥学习自主性,在全班同学评价、打分,从而为小组加分的过程中,使参与者对下一次活动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对“听众”而言,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课前三分钟是让学生上台介绍一首他们自己搜集的歌曲或乐曲。
(一)、课前三分钟赏析古典乐曲: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第一单元岭南春早时,我让他们带来与春天有关的古典音乐,这时候很多与春天有关的古典音乐就呈现在课堂上了: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海顿的小提琴奏鸣曲《春》、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施特劳斯的《春之声》等,让学生感受我们岭南地区广东的“春早”与古典的“春天”的不同。
(二)、课前三分钟听赏感恩歌曲: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中亲情系列时,他们带来的感恩歌曲:《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父亲》、《母亲》、《念亲恩》、《烛光里的妈妈》、《听妈妈的话》会激发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体会。
(三)、课前三分钟听赏流行音乐:我有一段时间有意在课前三分钟,留给学生听一些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或唱一首流行歌曲,因为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严肃音乐之中,也可表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这些流行音乐,效果就可能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带来了很多好的流行歌曲,如《红旗飘飘》、《祝你平安》这些歌曲,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内容也很健康,《阳光总在风雨后》和成龙的《男儿当自强》能激起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挫而不折,积极进取。让学生自己寻找他们喜欢并且有健康意义的流行音乐,让他们自己介绍音乐和共同分享音乐,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课前的三分钟若利用得当,长此以往,学生就积累了很多课本以外的音乐歌曲和乐曲,从中得益非浅,使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二、“个人展示”模式
生本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如果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别人的承认那将得到极大的满足。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实上面提到的课前三分钟的展示,也体现了“个人展示”模式,让个人走上讲台,展示个人的风彩,在台下同学的赞许中,获得自信,个人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意识。
除了在课前三分钟体现个人展示外,音乐课堂的唱歌课型中,我也运用了个人展示的模式来教学:音乐课里,发声练习很重要,不能任由学生“爱怎么唱就怎么唱”,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喊歌”的现象。制止喊歌,培养美好嗓音,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校园需要美的歌声滋润,音乐课堂需要美的歌声支撑,为了让学生用美的歌声唱歌,我让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及时监督、提醒、纠正。我创设这种环境,授予舞台,给予机会,监督学生在舞台上用美好的嗓音来歌唱,提倡“轻声歌唱”,用较省的气力唱出纯净的歌声,从而杜绝了全班齐唱而出现那种“喊歌”的现象,让音乐课堂充满美妙的歌声。
四、“先学后教”模式
生本教育提出“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如果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是一种时间顺序,这样就更明确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从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是生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教学曲谱时,我也运用了“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这种教学模式。音乐教学中,唱歌并不是难题,困难的是提高学生对曲谱的认识和识唱能力。曲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在生活中不着边际的空洞的抽象思维的东西。因此,很多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甚至有畏惧感,对于歌谱较简单的歌曲,如《四季歌》、《友谊地久天长》、《送别》等,我都会要求学生自学歌谱,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先学歌谱,最先学会的小组,最先上台汇报演唱歌谱,后面上台的小组在倾听其他小组汇报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强巩固知识,不用老师教就学会了。
这样的教学就不用老师来教,而是学生先自学,后教学,这样就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五、生本考试模式
传统的音乐考试方式,一般都是背唱歌曲、乐器演奏、笔试答题等,背唱歌曲和乐器演奏通常是把学生挨个地叫到讲台前进行音乐考试,老师由于要专心听学生考试而没有顾及纪律,下面的学生有的在自己唱、自己奏;有的过位请教同学、有的打打闹闹。轮到的学生拖拖拉拉,没有轮到的吵吵闹闹,考完一个班得多次整顿课堂纪律,到下课了,全班还剩多个学生没考完。如果用笔试答题的方式,学生又容易抄袭作弊。我的生本音乐考试方法是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综合起来的积分制考试方法。
我让生本组长负责登记本组学生的成绩,班长负责检查组长登记的成绩是否属实。具体办法如下: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学习用具:每节课的学习用具带齐的小组每人加4分,没带齐学习用具的学生我少带一样扣一分,该生所在的小组不奖励也不扣分。
2、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没有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小组每人加4分,课堂上被老师点名三次以上的学生扣一分,该生所在的小组不奖励也不扣分。
3、回答问题:课堂回答问题发言积极,答对的加一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超过三人的小组加4分,多次回答问题的同学不重复加分。
4、当堂过关:当堂学习内容在下课前五分钟过关检查,能够过关的小组成员各加5分,不过关的不扣分,准备下节课过关。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
[3] 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4] 雷雨声:《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 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