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山后人
玉山后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22
  • 关注人气:1,4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史依弘/张军白描清透《牡丹亭》

(2012-06-11 22:41:50)
标签:

昆曲

牡丹亭

史依弘

张军

白描清透版

文化

分类: 挑灯戏话

题记:写此文时,尚不知此剧已引得烽烟四起,蔡正仁、张静娴二老的指责自有其道理,但我仍然感佩于史依弘追求创新与突破的精神。全剧看下来,并无大的出格,尽管很多细节需要推敲、改善,但瑕不掩瑜,尤其是演员的表演,是用心用力地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在做的,这就够了。

另外,一些媒体的记者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眼球,刻意放大艺术争论,用“严厉批评、强硬回应”做标题,有制造矛盾、进行炒作之嫌。

http://s6/middle/62be5ad8nc23b4cdec3f5&690

http://s12/middle/62be5ad8nc23c19d916bb&690

http://s3/middle/62be5ad8nc23c197ee1f2&690


http://s12/middle/5388904fg79c19a8368cb&690

 

    自从北京的张火丁退出舞台后,这些年来京剧界似乎很有些寂寞,当年全国戏迷、非戏迷引颈期盼她一、两年一出新戏的盛况已是一去不返,没了盼头,也就没了劲头。不过,自从去年以来,上海的史依弘开始活跃起来。一个梅派青衣,先是去年推出程派《锁麟囊》,紧接着今年推出昆曲《牡丹亭》。她的《锁麟囊》尚有些程派的味道,也算差强人意,只是要动《牡丹亭》,着实有些让人担忧。史依弘的动作接二连三,很明显,她试图在一次次地强行突围。经历过《情殇钟楼》的温吞水,她的梅派事业似乎颇有些黯淡,至少不出彩,或者难以再上层楼,于是打起了程派、打起了昆曲的主意,也算是个人的艺术突破。

    她和张军合作《牡丹亭》,6月1、2、3日在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三天,说实话,我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买的票。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戏曲又何尝不是?自从昆曲成为世界遗产后,《牡丹亭》便大热起来,热得烫人,大有成为极高端奢侈品的趋势。青春版、实景园林版、先吃席后看戏的厅堂版,甚至有了陈士争的豪华惊悚版,一个比一个突破,一个比一个出位,以至于远在美国的马瑶瑶实在看不下去了,专程回国打出传统版的旗号来叫阵。最荒唐的要算陈士争,就是几个月前把真马拉上京剧舞台演《霸王别姬》的那货,这厮的杜丽娘,穿着金灿灿的龙袍游园,跟太后似的,然后坐在柳梦梅大腿上谈情说爱,娇滴滴的杜丽娘硬是唱得杀气腾腾,让人惊悚不已。看他的《牡丹亭》,很受伤,而且是很重的内伤,恶心得几天吃不下饭。受伤之后,便不太想去“惊”梦,真是怕了,怕弄坏了这一美丽温婉的千古情梦。如今又出了个史依弘、张军的白描清透版,真叫人有些无所适从。这两个主演,史依弘正不甘寂寞地左冲右突,张军更是个能折腾的主,从上昆副团长位置上辞职下海,身跨昆曲、时尚两界,实景园林版就是他鼓捣出来的。后来转念一想,毕竟史依弘、张军还是戏曲出身,也算名家了,有些身份,应该不至于太出格,所以还是鼓起勇气买了票,认认真真、不带偏见地看了。  

    老戏新编,自然要有一些卖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青春版卖的是青春靓丽,实景园林版卖的是真的在古典园林里夜景演出,厅堂版卖的是气派与架势,豪华惊悚版卖的大概是无知的奢侈,即便是传统版,也有卖点,卖的是原汁原味罢了,史依弘、张军此版打出的招牌则是“白描清透”。所谓“白描”,是指那幅贯穿始终、无处不在的白描牡丹图案,所谓“清透”,是指所有道具采用透明材料制作。编创者大概是希望借助于服饰道具的“白描清透”来营造出一种晶莹空灵的表演氛围和艺术境界,这个想法与《牡丹亭》的艺术特质倒也相符。有了这个大前提、大原则,这出戏的创新就不会太离谱,而实际演出从总体上说,还是在规矩之内,虽有些创新,尚不出大格。 

    一、剧本

    此版最大的特色,与其说是舞美的创新,不如说是剧本的改编,全剧仅杜丽娘、柳梦梅、春香和石道姑四角,外加串场的花郎两名和伴舞的花神两名,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所有版本中改动最大的一出。全剧共分七场,《惊梦》、《忆梦》、《寻梦》、《离魂》、《拾画》、《幽媾》、《还魂》。《惊梦》基本走的是传统版老路子,《忆梦》即原著中的《言怀》,实际是柳梦梅自报家门,属于交待情节的过场戏,《寻梦》也是传统版老路子,这三折属于基本忠于原著的,后面就开始有创新了。

    《离魂》一折,实际综合了传统版的《写真》与《离魂》两折。原著中先《写真》,直到中秋节方《离魂》,但是这里杜丽娘一出场就来了一段《离魂》中的“集贤宾海天悠”,唱完了再写真描容,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杜丽娘的情绪不对了。“集贤宾”是杜丽娘临终前上场所唱、全部《牡丹亭》中最为悲伤欲绝的一支曲子,让人肝肠寸断,而《写真》中的“倾杯、玉芙蓉”等曲子情绪是先为形容瘦减而惊愁、后为美貌犹存而转骄矜、再为即将香消玉殒而转忧伤。为了情节安排和情绪调度,史依弘不得不一上场就很潦草、很迅速唱完“集贤宾”,如走过场般,基本没什么感人的艺术效果。后面的情节改动更加不合理,因为没有设杜母这个角色,原著中杜丽娘向母亲跪拜诀别的场面不得不删掉,而是改为怕母亲见面悲伤、委托春香代为转达诀别之情,便离魂辞世了,这是极其不合乎情理的改动,女儿和母亲天天住在一起,天天见面,哪有死别之前不见一面的道理呢?这么画蛇添足地解释,反而难以自圆其说。其实此处杜母不出场、改为隔空拜别、改为画外音也未尝不可。

    在汤显祖原著中,《拾画》、《玩真》为两折戏,昆曲舞台上多合为一折,名《拾画叫画》。此处对《拾画》的处理也是作为过场戏,但后面的《幽媾》则一口气综合了传统版的《叫画》、《幽媾》、《冥誓》三折大戏,这一超长时间的折子戏使得全剧结构很不平衡,完全失重。传统戏曲,尤其是千锤百炼的昆曲经典,其剧本极其讲究整个布局的平衡与对称以及内在气韵的流畅与节奏,而此处这样的改动显然是犯了大忌。

    最后一折《还魂》,是故事情节改动最大、但可能也是最为合理、最有新意之处。原著之中柳梦梅偷偷去至大梅树下刨坟开棺,杜丽娘方得还魂,不过这个场面细想起来,有些恐怖惊悚,使得《牡丹亭》全剧美感尽失,这也是原著一直为人所不满意之处。此次改为柳梦梅对着杜丽娘坟墓连叫三声,丽娘遂重回人世。当然了,如果再彻底些,干脆连坟墓都不提,让柳梦梅对着大梅树叫出杜丽娘岂不更加干净、更有诗意?毕竟,坟墓也是个阴气太重的东西。况且梅花自始至终都是作为两人爱情的象征而存在的。

    剧本改编的另一个亮点,便是两个花郎。这两个人基本是作为串场的角色,既可解释故事情节,也可描述情绪氛围,台词非常精彩,表演也很到位,堪称经典。花郎的表演风格很明显带有现代的色彩,尤其是念白带有话剧风格,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冷淡从容与率性随意,与昆曲表演进行着强烈的对比,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要从柳杜二人的梦幻世界中穿越出来,去审视、去思考,这种具有强烈间离效果的手法,新颖、别致,也实用,非常值得继续探索下去。

 

    二、服饰

    柳、杜二人的服饰,抛弃了传统的刺绣折枝花卉图案,而是全部采用白描牡丹的电脑印花图案。因为是牡丹的局部,不仔细研究甚至看不出这是一枝牡丹花,有点像打哑谜,费尽猜疑。从单纯美术角度讲,白描牡丹与传统的刺绣折枝花卉相比,确实各有千秋,但从舞台观感来看,坦率地说,白描牡丹在美感度上要逊色不少,至少可以说,以白描牡丹为衣服图案,并不出彩。

    服饰颜色的设计几乎可以用失败来形容,每种颜色本身很难准确描述,反正就是那种不正的感觉,红不红、黄不黄、绿不绿、紫不紫的,套用《锁麟囊》里梅香的话说就是“哪儿来的紫合月白毛蓝色儿啊”!颜色的搭配更是出人意料,有些场次的服饰颜色怪异,观感很不舒服。

    《惊梦》时,杜丽娘与柳梦梅均着淡土黄底(姑且这么描述,实在找不到准确的词)、黑色线描牡丹图案的衣服,杜丽娘的黑色牡丹上还有金线闪烁,这样的效果其实很一般,杜丽娘亮相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当然也没有什么大差,只是与传统的刺绣服饰、尤其是省昆的服饰相比,真的差远了。春香的服饰连外形都进行了创新,只是怎么看怎么像短打武生,颜色搭配更是不知所云,难为设计者是怎么弄出这么个四不像来的。

    《忆梦》时,柳梦梅着湖蓝底、牡丹图案服饰出场,也未出大格,但后面的就有点胡来了。最核心的《寻梦》一折,杜丽娘的服饰竟然是翠绿色底上印粉色线描牡丹,然后从胸部以上到肩部镶了大量的水钻,银光闪烁。《寻梦》时的杜丽娘要百感交集,表演氛围要寂寞、雅淡之中先有些许的温婉多情、再有些许的惆怅失落、最后转而为哀痛绝决,这样的细腻情感之下,杜丽娘穿红着绿、银光闪烁地在台上,这种刺眼的不适合闭着眼睛想都能想象得出来。看这样色彩的《寻梦》,需要毅力。如果不是为了仔细观察史依弘的身段表演,我早就闭起眼来听戏了。

    《离魂》时,杜丽娘的衣服是粉色底蓝绿牡丹图案,春香则是深绿色底印黄色花。一个生离死别的惨痛场景,两个角色就穿着这样的服饰满台红绿地唱做。

    《拾画》一折,柳梦梅服饰为土黄色或秋香色底,全身印着大幅的黑线白描的枝干,借助望远镜仔细研究了半天,方才看明白上面似乎有含苞的牡丹和一些竹叶,含苞牡丹花萼那两笔,活脱一个燕子尾巴,还以为改花草兼翎毛了。这套衣服,满身都是图案,设计得累,画得也累,看得更累,真是何苦来。

    《幽媾》一折,杜丽娘穿着鲜橘红色衣服,外罩白纱,据说是设计师的得意之作,不过恕小的眼拙,还真没看出多少好来。

    末折《还魂》,柳、杜二人俱着大红底、黑色线描牡丹服饰,以显示喜气,只是大红与黑色相配去表现婚庆之喜,太现代派了。

    从一个戏曲观众的角度来看,服饰设计恐怕要算全剧最不成功之处。

 

    三、舞美

    现在的戏,无论是新瓶新酒还是新瓶老酒,外面的瓶子终归是新的,这个瓶子就是舞美,一定要挖空心思去弄,就靠它去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了。还好,此版《牡丹亭》的舞美还有点分寸,总体上并未喧宾夺主,只是那个时刻存在的“乾坤圈”值得商榷。

    自始至终,舞台中央一直都有一个巨大的圆圈存在,或升或降、或平或倾,不断变换姿态。设计者的用意,浅显一点的大概是寓意着汤显祖笔下那个断井颓垣的后花园,深奥一点的则要以此来象封建礼教对心灵的无形禁锢,但总是觉得多余,画蛇添足。很多时候这个圆环割裂、限制了表演空间,打扰了观众融入剧情、融入人物,我甚至会担心演员跨出来时会不会绊脚。此圈的负面作用,以《寻梦》一折为最。高大空旷、幽暗深邃的舞台空间,映衬着杜丽娘的孑然一身,孤苦凄冷,大与小、深与浅、远与近的强烈对比才能更深地表现出青春的渺小与无力,然而就是这个圆环割裂了整个画面,破坏了全部意境。既然以白描清透为招牌,就应该追求极简极淡的舞台布置,又何必弄这么个大圈挂在视野核心区内招摇?也许,编创者只是想以此作为一个招揽顾客的标志性噱头罢了。

    依据“清透”的要求,所有桌椅、梅花等道具均用亚克力板材制作,透则透矣,清则未清。这一创意本来可以做得很出彩,可惜这椅子的线条和外形实在有点搭浆,四条腿之间连了两层横杠,啰啰嗦嗦,一点也不简洁轻盈,看上去比实木的明朝椅子还要笨拙。开个玩笑,是不是担心亚克力板材不够结实?另外一个建议是,可不可以在桌椅上安排一些曲线,比如做成明朝家具的线条式样?现在的桌椅,方方正正,有点呆头呆脑的,特别是椅子,与空灵清透很不搭调。

    全剧的灯光是个大问题。可能是为了追求如梦似幻的效果,现场灯光偏暗,这个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这样暗淡的灯光下人物表情都无法看清了。看戏看戏,说白了,看的还是角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其实舞台上一直在释放淡淡的烟雾以营造如梦似幻的氛围,这就足够了。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旋转的色彩背景灯光。游园惊梦和寻梦时,舞台背景上都打着旋转的彩色灯光,充满绮丽梦幻的感觉。这个灯光在游园时很适合,象征春光满目,但寻梦时就不能要了。寂寞、伤感、失落、惆怅、孤独、幽静的寻梦,弄这些花里胡哨的灯光满世界旋转,与人物、与情境极不合,对观众是个巨大的、反面的干扰。看到这里,我真希望那个灯突然坏了。

     

    四、音乐

    此次的乐队,加入了古琴、竖琴、钢琴、提琴以及争议四起的梆笛等乐器,现场的效果倒也不错。尤其是钢琴的伴奏,一点没有喧宾夺主之感,多是在演员内心独白时或者刚刚起唱时作为背景音乐,远远地如同飘在空中一般,若有若无,时断时续,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空灵之感。多年前,张军曾搞过一个专题“当昆曲遇到钢琴”,其中一段《玉簪记》的“懒画眉”,全部用钢琴伴奏,昆曲的甜糯、连绵、悠长被叮叮咚咚的琴声打碎、打断、打乱,优雅的感觉丧失殆尽,甚至于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张军会不会跑调,那不是唱曲,简直是受罪了。这一次的音乐尝试,就很好地注意了这个问题,一些现代音乐元素极有分寸地担当起背景音乐的角色,起到了非常好的烘云托月的作用,丰富了音乐和唱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表演

    史依弘的表演,让人眼睛一亮,不得不承认,她真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演员。尽管她的表演、尤其是唱念,梅派青衣的痕迹还很重,“京昆”的特点过于明显,但是几个月内能有如此成就,太有天赋了。再经打磨,这出戏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个人的代表作。

    整出戏中,梅派青衣痕迹重、调门太高,恐怕是她唯一的不足之处了,但这也是京剧演员唱昆曲的先天问题。梅派青衣的唱,要尽量往外放,有多远放多远,而昆曲杜丽娘的唱,要含着、收着、拢着、蓄着,但史依弘的梅派惯性还是太大,唱着唱着就出去了。举个例子,《惊梦》的“山坡羊”,那句念白:“春哪春,得和你两流连”,很慢,很静,很幽,骨子里却又嗲得人无可无不可,史依弘的这九个字,真是字字珠玑,精彩至极。但是后面那句唱“没乱里春情难遣”,起首“没乱里”三个字就太重太硬,痕迹太著。需要知道,此时的杜丽娘正是春情缱绻、昏昏欲梦之时,起首这三个字务必是幽幽地、悠悠地从心底里缓缓地渗出来的,要有朦朦胧胧的美感,不能有任何的力度在里面。

    张军的表演,要是再含蓄内敛一点会更好,有些新的东西似乎值得商榷。不过他的《拾画》,真是精彩,年轻一代中无人能及。当然,他的巾生戏,受蔡正仁影响太大,虽然可以看出张军在刻意避免,但仍然时不时有蔡的影子流露出来,不好。要说《拾叫》的柳梦梅,尽管都讲汪世瑜是巾生首席,但我最喜欢的是石小梅,女小生,却充满冷静的阳刚之气。中国的戏曲就这么奇怪,男的演小生,娘,女的演小生,却阳刚得很。

 

   

 

 

以下图片借用元味的作品

 

《惊梦》中的服饰,淡土黄色底上黑色线描牡丹,观感尚可。

http://s11/middle/5388904fgc19005b0ce4a&690   

《惊梦》

此处有个极为精彩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细节。

柳、杜二人云雨既毕,柳梦梅将杜丽娘送回,杜丽娘依旧保持打盹的姿势,柳念“小生去也”,“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正待走时,却发现袖子被杜丽娘的右臂压住,柳梦梅转身,轻轻抬起杜丽娘右臂,再款款而去。
http://s1/middle/5388904fgc19005e61ef0&690

 

《寻梦》

杜丽娘就在这个圈子里寻梦,舞台空间的深邃、空幽感因为这个圈子的割裂而荡然无存。

翠绿色底配以粉色牡丹,然后肩头镶了大量水钻,银光闪烁,这样的花哨之下能幽幽静静地寻梦?!

乾坤圈上也是白描牡丹的图案。
http://s3/middle/5388904fgc19006351922&690

 

《离魂》

这是写真时正在唱《玉芙蓉》。

杜丽娘就是在这样的粉色衣服中作生离死别。
http://s4/middle/5388904fgc190068fdca3&690

 

http://ww4/bmiddle/403e7b6cgw1dtvtqlk4iwj.jpg

 

《离魂》中真正的离魂身段
http://s4/middle/5388904fgc19006f8da53&690

 

《幽媾》中“叫画”一段

柳梦梅的衣服满眼树干

后面空中垂下的透明条上也是白描牡丹图案

这个椅子造型是否有些夯拙而缺少灵气?腿上有两圈横档,忒啰嗦了些。
http://s9/middle/5388904fg79c19a6031f8&690

 

《幽媾》

http://s16/middle/5388904fgc190080e24af&690

 

《幽媾》

乾坤圈作张开状,一条红带从天而降,上有一枝牡丹,暗喻幽媾姻缘。

http://s1/middle/62be5ad8nc2336701dbf0&690


《还魂》
http://s2/middle/5388904fgf8fa05780f41&690


http://s14/middle/62be5ad8nc23367aa9bcd&690

http://s5/middle/62be5ad8nc233689007d4&690




谢幕
http://s16/middle/5388904fgc190097cba7f&690

 

春香恢复了《游园》时的打扮,整个一短打武生。
http://s11/middle/5388904fgc19009e65e5a&690

 

http://s11/middle/62be5ad8nc23369fdc34a&690

http://s15/middle/62be5ad8nc2336a90979e&690

http://s7/middle/62be5ad8nc2336b7c1c86&690

http://s7/middle/62be5ad8nc2336c380196&690

http://s6/middle/62be5ad8nc2336cf44cf5&690

http://s2/middle/62be5ad8nc2336db65781&690

编创人员上台谢幕
http://s13/middle/62be5ad8nc2336e3b0afc&690

一色的牡丹恤
http://s3/middle/62be5ad8nc2336f3ca472&690

http://s9/middle/62be5ad8nc2336fda5568&690

http://s14/middle/62be5ad8nc23370868aed&690

小瑜儿也来捧场,曹可凡、翁思再也在现场。
http://s3/middle/62be5ad8nc233665cd9a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