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裴艳玲之烈士暮年心壮-《寻源问道》上海东艺20120415(1)

(2012-04-17 11:26:00)
标签:

裴艳玲

寻源问道

夜奔

分类: 挑灯戏话

http://s15/middle/62be5ad8nbdd722651aee&690

 

穿戴道具也在台上(《蜈蚣岭》中武松)

http://s5/middle/62be5ad8nbdd7580e05a4&690

 http://s6/middle/62be5ad8nbdd75a8bbbd5&690

精彩感人的谢幕视频,加唱黄天霸和钟馗三段。饱含泪水的一段《钟馗》感动全场。

 

    女儿明天就要去英国,晚上一家三口在饭店吃饭,店堂里鬼使神差般地放起任贤齐的《心太软》,我曾经对这首近乎无病呻吟的歌嗤之以鼻,今日听了却大有所感,竟至于数次眼眶湿润,并非为这首歌,而是为了前一天晚上即4月15日上海东艺的裴艳玲《寻源问道》专场。妻女皆惊诧,了了一两句解释,她们依旧不明就里,唉,我很有些孤独。

    今年1月份,在天蟾的贾喆武戏专场,初见裴艳玲先生表演《夜奔》。当时的老太太,我称之为“老神仙”,神采飞扬,甚至眉飞色舞,那份精气神叫人欣喜。然而此次的专场演出,表演更加精彩,观众几乎疯狂,在沸腾的气氛背后我却强烈地感受到深深的心痛和感伤。曲终人散后,回到车上,数次发动,又数次熄掉,后来索性静静地坐在车中,待自己情绪平复。夜里的春风拂面,却有些料峭的寒意,舞台上的场景一幕一幕地重现,动作身段的斩截利落、唱腔念白的慷慨悲歌、饱含泪水的眼睛,我有些神思恍惚了,足足半小时,以至于停车场的保安过来查看,方如梦初醒。

    凌晨回到苏州,步行通过小区的花园,水边的海棠已是绿肥红瘦,便是碧桃也已渐次凋零,满地落英,属于她们的热烈和繁华已然过尽,我又一次想起寻源问道的裴艳玲,她的豁达之中透露出深深的惋惜与无奈,廉颇老矣,再怎么英雄面对似水流年也该无奈叹息,叹息她永远也放不下的“玩意儿”。家中,床上,依旧是一个不眠的通宵。“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眼前是月下春色的缠绵恼人,心中却是肃杀的秋意袭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康熙王朝》的主题歌“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一时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烈,同时也是苍凉,涌上心头。一位老人,一位65岁高龄的女武生,为了戏,为了责任感,为了她自己的价值观,仍然不服老地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摔跌翻扑,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感慨万千的场景。  

    一天过去了,我依旧沉浸在浓浓的感伤情绪之中而不能自拔,这场两个小时的演出激起我太多的感慨与思考,注定将成为我一生之中最为珍贵的感情财富之一。说句心里话,看戏这么多年,这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

    开演前和段落之间,老太太有一番肺腑之言,“我的观众,我的上帝”,观众就是上帝,这话从老太太嘴里讲出来,是那么的妥贴自然,一点也没有矫情造作。“26年前我来上海演过《夜奔》,当年的我可是身轻如燕,演得多好啊,可现在我多老啊!”,“我已经65周岁了,我要是能演到70岁多好啊!”演了一辈子英雄角色、豪气冲天、壮志凌云的裴艳玲,说这话的一瞬间,眼角泪水溢出。老太太拭泪,台下掌声铺天盖地中夹杂着唏嘘不已。她拭泪一瞬间的画面,定格在了我的心里,那拭去的英雄泪,也流进了我的心里。满打满算还有五年的时间,这五年,我们强烈地期盼天天看她的戏,却又不能不痛惜她的身体。眼前的老太太身手矫健、精神抖擞,等到她力不从心的那一天,她该如何安慰自己?我们又该如何排遣自己?我突然之间想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顿时如堕冰窟,遍体生寒。  

    昆曲部分的《乾元山》之前,老太太一边穿戴,一边说话,“如果我下辈子还能投生人的话,我还唱戏”,不是豪言壮语,仅仅是家长里短式的唠叨而已,就那么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地从她的口中、也是心中流淌而出,却充满至真至深的情感。我的心猛然一颤,“如果我下辈子还能投生人”,多么豁达了悟,却又是多么的让人痛彻肺腑。我深深地理解,戏已经深入她的骨髓、融入她的身心了。戏比天大,简单的四个字,对于裴艳玲而言,背后该隐含着多少艰辛甚至血泪。我知道,也能理解,她,真的不容易。

    最难的《蜈蚣岭》一段,老太太边武边唱,一套繁难的武功下来,落地时脚滑了一下,台下一片惊呼。唱毕,掌声、彩声如山呼海啸,老太太歉意地笑着打圆场:“千小心,万小心,结果还是不小心”,台下观众一叠声地问“脚崴着了没有?”、“伤着了没有?”、“要不休息会儿?”,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直至散场,好多戏迷聚集在门外,关切地议论,“脚崴着了没有”成为今晚戏迷最热心的话题,个中关切、尊重、怜惜之情让人感动不已。什么叫演员与观众感情的水乳交融?这就是了。

    演出结束,谢幕,依旧是排山倒海的彩声,疯狂的观众执着地呼喊,老太太三次谢幕、三次加唱。两段黄天霸的西皮后,最后有观众点唱河北梆子《钟馗》,全场刹那间一片寂静,都在等待那一刻撕心裂肺的悲凉。“来到家门前,门庭多凄冷。有心把门叫,又恐妹受惊。未语泪先流,暗呀暗吞声”,老太太已是满眼饱含泪水,我相信这泪水是为剧中人物所感动,更是为现场观众热情所感动,更是为台上台下的人们为中国戏曲的前途命运所牵肠挂肚而感动。唱毕,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中,舞台上的老太太依依不舍地一再告别,准备退场前,突然热泪盈眶的一句“我舍不得你们”,听此言,台下泪奔者众,我更是如遭电击,揪心的痛弥漫开来,这样带着悲壮味道的谢幕,我从没感受过。这是一场演员与观众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眶泪水,一阵掌声,胜过千言万语。那一刻,整个剧场内充满着荡气回肠的慷慨悲壮,充盈着赞美诗般的神圣光辉。一切都在升华,凝聚成一股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撞击着现场所有人的心灵。

    回来一遍一遍地看谢幕加唱的视频,每次听到《钟馗》,每次听到老太太退场之前那句发自肺腑的“我舍不得你们”,皆感动。三十好几的人了,却如此脆弱,我知道,我所感动的是老人对艺术的一片不悔痴情和拳拳之心,那份担当,那份情怀,那份责任感,似乎触动了我心底里埋藏两年的东西。玉山且向花间颓,颓了两年之久,是否该“为写芳鲜句,扶起玉山颓”了?

    东艺的名家名剧月终于结束了。裴艳玲的戏,作为名家名剧月的闭幕式,安排在暮春时节的4月15日,冥冥之中似乎有着一丝暗喻和象征的意味,隐隐约约却又强烈直白。“开到荼靡花事了”,裴艳玲,一位孜孜于寻源问道求真者,难道真的会是戏曲的荼靡吗?

    今晚的大批观众,专程从香港、台湾、新加坡飞来。

    今晚的大批观众,都是年轻人,在台前疯狂地呼喊。

    荼靡之后,已见花犹烂漫,也许,这一点值得老太太欣慰,值得我们所有人欣慰,更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甚至去反省:裴艳玲的《寻源问道》,将铅华洗净的戏曲艺术,近乎原生态地,一尘不染、晶莹剔透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没有任何华美的包装和噱头,依旧引来无数戏迷的疯狂,尤其是大批年轻人。中国传统戏曲究竟源在哪里?道在何方?请看后文:

    再见裴艳玲之文武昆乱不挡

    再见裴艳玲之寻源问道求真

 

 

这次又悲催了,买了1排2座的票,头牌正中的绝佳位置。却不料乐池里面又临时加了4排座位,我成了第5排,总有人头挡着,别扭。

http://s2/middle/62be5ad8nbdd71684d8b1&690

 

开场白。

穿着水衣上场演出,不化妆,意求返璞归真。
http://s8/middle/62be5ad8nbdd717a175d7&690

http://s6/middle/62be5ad8nbdd718aeb3e5&690

http://s12/middle/62be5ad8nbdd719f4743b&690

http://s11/middle/62be5ad8nbdd71b1057da&690

http://s7/middle/62be5ad8nbdd71d5e8086&690

http://s3/middle/62be5ad8nbdd71e8842c2&690

http://s14/middle/62be5ad8nbdd71fcb4bcd&690

乐队
http://s4/middle/62be5ad8nbdd721436e3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