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脱俗的高雅雍正——珐琅彩瓷器

(2011-07-23 19:51:11)
标签:

雍正

珐琅彩

瓷器

官窑

康熙

分类: 文博天地

http://s9/middle/62be5ad8n773df5b28b38&690

 

    7月16号去上海看戏,忽然想起已经好久没去上海博物馆了,心中着实牵挂那只精美绝伦的雍正珐琅彩竹石碗,于是下了车直奔上博瓷器馆,去探望一番。

    小时候对雍正的印象完全来自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江湖三女侠》,书中的吕四娘、冯琳、冯瑛属于绝顶高手,飞花摘叶的武功让人钦慕万分,雍正则是个专门用血滴子四处暗杀异己的阴险凶残的暴君。后来接触了一些史料,特别是1998年看了电视剧《雍正王朝》,完全颠覆了我对雍正的印象,剧中的雍正,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每天忙着批奏折、发脾气,不分昼夜、累死累活地当皇上,还要防着别人夺权而不得不采取铁血政策,因而不被人理解,留下千古骂名,他似乎并没有什么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而上博的这只瓷器则让我认识到雍正的另一个侧面——他还是个文化造诣和艺术修养高深之人,他竟然也有闲情逸致,有点“不务正业”地去亲自鼓捣瓷器,留下了超凡脱俗的无上妙品——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是从清朝康熙年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其创作构思大概来源于北京的景泰蓝。景泰蓝是在铜胎表面施画珐琅釉,即“铜胎画珐琅”,珐琅彩则是在瓷胎表面施画珐琅釉,即“瓷胎画珐琅”。康熙间,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在瓷胎釉面上还无法很好地用珐琅釉写字作画,所以康熙珐琅彩都是内有釉外无釉的作品,直接在无釉的瓷胎素面上施画珐琅釉,器物表面缺少莹润如玉的感觉。到雍正间技术上取得突破,攻克了在瓷釉表面再上珐琅釉的难题,珐琅彩获得突破性进展,并一跃而成瓷器极品。至乾隆时,粉彩技术取得突破,赢得乾隆厚爱,珐琅彩因此逐渐淡出而让位于粉彩,是故雍正珐琅彩成为珐琅彩之极品。

    雍正继承了康熙的爱好,对瓷器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一贯勤于政务、堪称日理万机、忙碌终日的他,却分出极大的精力,亲自过问瓷器事务。因景德镇路途遥远,雍正干脆指定景德镇只进献素白釉瓷器,并在皇宫内设立瓷窑试验烧制珐琅彩,他亲自选定图样和题诗、指派宫廷画师高手作画,甚至连红色印章的颜色深浅都亲自过问。正是由于他的鼎力支持,珐琅彩才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雍正一朝留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伟大遗产。雍正珐琅彩瓷器,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画为宫廷画师高手所作,诗从历代诗词佳作选出,书亦由画师中书法高手所写,印亦为高手所制,相得益彰,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山水、竹石瓷器,画面清新淡雅,瓷面温润如玉、所有这些诗书画印均由雍正亲自选定,显示出雍正高雅脱俗的品味。这些作品实际是把传统国画直接移植到了瓷器上面,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开创性举措。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第二个异族王朝,有清一代的各位帝王均显示出极其深厚的汉学功底,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者为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诸位君王,对汉族的诗词曲赋、书画瓷器有着五体投地般的崇拜,而瓷器则成为表达这种崇拜的最佳方式,所以康、雍、乾三帝都对瓷器投入了极大的心力精力和人力物力,使得中国的瓷器技术和艺术双双达到巅峰。

 

    上海博物馆所藏竹石碗堪称存世雍正珐琅彩中最为高雅的一只。画面上丛竹疏密有致,以墨色浓淡表现竹子的远近,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竹下巨石局部以线条勾勒外形,局部以皴擦表现外形,再加以苔点,很好地表现出山石的阴阳向背。碗的另一面则为题诗“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字体清秀文雅,与画风相得益彰,并有“风彩”、“彬然”和“君子”三方印章,整个画面由此而显出清新脱俗的风格。“色连鸡树近,影落鳳池深。”出自唐代诗人卢象的《和徐侍郎丛筱咏(一作蒋涣诗)》,原诗为:“中禁夕沉沉,幽篁别作林。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年年承雨露,长对紫庭阴。”

    这只碗放在墙壁展示柜的一个角落里,却是题诗朝外。从1997年8月1日第一次去上博,进进出出不下几十次,却一直没能得窥全貌。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这只碗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竹石图画面,但展示柜中却把题诗朝外,每次去看都对着碗背的竹石图望洋兴叹。每当我勾着脖子、脸贴着玻璃想尽量看到更多画面时,都会引起保安人员的紧张注目。

http://s1/middle/62be5ad8na86ba22cf370&690

 

在展厅里最多只能看到这个角度的画面,脸贴在玻璃上,脖子扭得几乎抽筋。保洁员就站在边上等着,一俟你离开,马上喷清洁剂死命擦洗玻璃,好像我有病毒似的。扫兴!
http://s15/middle/62be5ad8na86ba37bf08e&690

 

从网上找来的图片

http://s9/middle/62be5ad8n773df5b28b38&690

 

下面有镜子,意在让观众能够看到“雍正年制”的题款,也稍微能够看到一些画面。
http://s10/middle/62be5ad8na86ba3fbce39&690

 

http://s14/middle/62be5ad8na86ba184ae9d&690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另一款雍正珐琅彩竹石碗,画风显得有些粗放,与上博竹石碗的精雅细腻画风稍异。

http://s11/middle/62be5ad8na8b990c9feda&690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珐琅彩竹石图茶盅。

http://s2/middle/62be5ad8na8c539ac8431&690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珐琅彩墨梅茶盅。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c539cae02b&690

 

    雍正珐琅彩的另一类杰作是蓝料彩,在晶莹剔透的白釉胎体上通体施蓝料彩,画面多为山水,散发出青花瓷和山水画的独特神韵,美不胜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珐琅彩山水碗,画面中悬崖高耸,险峻万分,构型极为独特,一股磅礴雄壮气势扑面而来。画面山石由细笔线条勾勒外形,以皴染出来的色泽浓淡表现阴阳向背和远近层次。山头苔点、山间茅屋、溪旁林木、小桥岸渚、舟船渔网等精细入微。碗的另一面以墨书题写:“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题句前后以红料描画“寿如”、“山高”、“水长”三印。“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之句至今未能查明出处,有可能是时人特地为瓷器画面所撰。

http://s3/middle/62be5ad8na86b993eb122&690

 

看看画面的细部
http://s6/middle/62be5ad8na86b995f9ba5&690

http://s11/middle/62be5ad8na86b9a20dd0a&690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珐琅彩山水碗,画面描绘了水边山石耸峙,飞泉直下的场景,远山近岫层次分明,海水环绕整个碗周,画面风格恬淡幽远,另一面题诗“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此句亦未查明出处,可能为时人特为瓷器画面所撰。
http://s2/middle/62be5ad8na8b9917839f1&690

http://s5/middle/62be5ad8na8b990e3d2f4&690

http://s16/middle/62be5ad8na8b991950a0f&690

前两年,拍卖市场上曾出现一款雍正珐琅彩山水碗,画面上峰岭巍峨间多高松古柳,水面上小艇点点,水天一色,意境深邃悠远。另一面以墨彩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与北京故宫所藏一致。诗句上首钤“寿古”篆书印一枚,下首钤“山高”、“水长”篆书印二枚。
http://s10/middle/62be5ad8na86b9925ed89&690

 

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一只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为雍正御用茶壶。壶身开光绘两幅不同的山水画,一幅题句“树接南山近”,另一幅题句“烟含北渚遥”。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原诗为:“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http://s15/middle/62be5ad8na86bfbfaa74e&690

http://s14/middle/62be5ad8na86bfc1710ad&690

 

雍正珐琅彩另有花鸟主题作品,亦清丽可喜。

竹雀碗,题诗“拂羽琼花丽,穿林宝树垂”,有“翔采”、“彬然”、“君子”三枚印章。“拂羽琼花丽,穿林宝树垂”尚未查明出处。

http://s2/middle/62be5ad8na8bac8bf94a1&690

再看几款上海博物馆藏的康熙、雍正精品瓷器。

上海博物馆藏雍正景德镇窑墨彩山水图笔筒。
http://s1/middle/62be5ad8na86bae2f4e50&690 
http://s8/middle/62be5ad8na86baee11387&690

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落花流水图碗,画面环绕碗周,并无题诗。上部以折枝法绘花卉纹,下部水纹间有落花朵朵,意境悠远,回味无穷。
http://s15/middle/62be5ad8na86ba56777ce&690

 

雍正青釉云龙纹缸,此缸体型巨大,造型规整,釉面莹润无比,几无瑕疵。这已不是瓷器,简直就是玉雕了。
http://s7/middle/62be5ad8ne94347b91136&690

http://s15/middle/62be5ad8na86ba736002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