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刀不老李蔷华,春闺一梦震天蟾

(2011-07-17 04:50:33)
标签:

李蔷华

蔡正仁

春闺梦

俞振飞

程派

分类: 挑灯戏话

备注:

文章中关于蔡正仁先生的一段议论,有不敬、不妥之处,谨向蔡正仁先生表示歉意。其实我对蔡振仁先生的艺术功力是极为钦佩的,也非常感激多年来他对京昆艺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http://s1/middle/62be5ad8na8353e4bd8b0&690

现场录音:

李蔷华 蔡正仁-春闺梦-全场实况录音-20110716上海天蟾

(缺开场的亮相和前几句念白)

现场视频:

李蔷华 蔡正仁-春闺梦-被纠缠-20110716 上海天蟾

李蔷华 蔡正仁-春闺梦-一霎时-20110716 上海天蟾

李蔷华 蔡正仁-春闺梦-谢  幕-20110716 上海天蟾 

 

照片中二人,女83岁,男71岁,加起来154岁,估计可以创舞台演出年龄最长记录了。

http://s8/middle/62be5ad8na835220db1c7&690

 

http://s14/middle/62be5ad8na8356ef4b3dd&690

 

http://s2/middle/62be5ad8na8352b18ffb1&690

 

 

这张图片借自网友元味的博客,我的这张很模糊,可惜了。

有必要澄清一下,此处李蔷华只是点到即止地跳了一下,并未真的表演“屁股坐子”摔倒坐地,对于一位83岁的老人来说,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http://s7/middle/5388904fg773940b95786&690

    纪念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110岁冥寿的演出总共五场,7月16日夜场最为引人注目,大轴是李蔷华的全场《春闺梦》。李蔷华是俞振飞先生的遗孀,程派名家,而且今年已经83岁高龄。以如此高龄而能登台唱整出戏者,实属凤毛麟角,程派中大概只有当年的新艳秋有此能耐。

    今晚的天蟾,观众爆满,现场气氛极为热烈,55分钟的演出,掌声、彩声达到49次之多。说实话,起初我是带着心底的一丝隐忧去看李蔷华的,虽说李老在去年录过CD,效果很好,但录音棚与舞台现场毕竟是两码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春闺梦》本来就是一出唱做并重的戏,里面的身段比较繁复,青年演员都觉得吃力,更何况是83岁的老人?但今晚的李蔷华,状态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好。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引得满堂喝彩。一开口,更是彩声如雷。眼前的李蔷华身板挺直,气定神闲,唱念中规中矩,神完气足,丝毫没有老态龙钟之相,我的心也就随之放下了。

    李蔷华嗓音依旧,在一些高音区气力足得让人惊奇不已,有力透纸背之感。虽说年事已高,少数几个地方终究有些气力不济,但她利用行腔运气的技巧巧妙地转了过去,接得近乎天衣无缝,其功力可说是炉火纯青。她以气行腔,气息收放自如,唱腔绵绵而出,若断若续,若断处气若游丝一线抛入天际而不出轨道,巧力收回,自然续上。整场唱念,除了开场几句念白有些气颤之外,后来的表演则是渐入佳境,特别是最后的大段二黄,边唱边舞,嗓音依旧甜润透亮,中气充沛,简直不敢相信出自一位83岁高龄老人之口。

    李蔷华的做表更是可圈可点。其身段流畅灵活,圆润娴熟,丝毫未见滞涩之处。几次圆场,步伐沉稳,不疾不徐,节奏把握极其精准,严谨而有法度,却又给人举重若轻、闲庭信步之感,反观现在的年轻演员,跑圆场时得集中全部精力,小心翼翼,举轻若重,与他们相比,老艺术家功底之扎实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蔷华在戏中的几处眼神、身段,将一名春闺少妇小鸟依人的娇羞美媚表现得淋漓尽致。“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之前,念白“羞也不羞”之后紧接着回身溜开,载歌载舞,动作轻盈灵动,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尽管她的身材已经有点发福走形,面部也有老态,但是借助表演技巧,你可以完全忘掉这是一个83岁高龄的老人,完全相信这就是一名忽喜忽嗔、忽怨忽恨的春闺少妇。当然,毕竟是年岁不饶人,原来剧中的一些繁难身段,都根据身体条件做了简化或改编处理,但整场演出仍可体现出李蔷华的深厚功底,当年的程派五大名旦之一,着实了得。

    李蔷华曾与晚年的俞振飞合演《春闺梦》,轰动菊坛,所幸留有音像资料,使我们得以一睹真容。今日配演王恢者则是俞振飞弟子、上昆团长蔡正仁,当今昆曲界小生行老大,其名望不可谓不尊崇。蔡正仁的表演确实为全剧增色不少,虽已年届七旬,但嗓音依然清脆甜亮,只是其扮相、台风十分油滑轻浮,有点痞子习气,这也是我一直对其不感冒的原因。我一直认为蔡正仁的台风虽有儒雅之处,但更鲜明的是轻浮油滑,与乃师俞振飞的浑身书卷气相比其气质逊之何止千里,而且也不及汪世瑜的潇洒飘逸。他的扮相是个巨大的先天不足,当年一出《牡丹亭》,梁谷音的杜丽娘端庄大方,美丽动人,人见人爱,但他的柳梦梅就让我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特别是惊梦和叫画,让人难以忍受,以至于我向朋友们推介昆曲时,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接受,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他们解释,后来干脆到了柳梦梅一出场就快进的地步。当然蔡正仁的演唱和做表功力还是当今昆曲界首屈一指的,年过七旬的他当晚在台上的表演不遗余力,让人感佩。

    演出结束谢幕时,观众涌到台前,李蔷华之子关栋天一直在台上张罗,程派演员、著名“社会活动家”李佩红也专程从天津赶来在台上忙活。期间还发生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上海市前人大主任龚学平上台慰问,一个御用记者窜到舞台中央给领导拍照,挡住了台下观众的拍摄,现场嘘声四起,关栋天连忙上前将他轰走,让观众拍摄,此人讪讪地退到一旁。   

    因为赶火车,我没有时间留在后台门后等候,据网友透露,李老下台后就吐了,趴在桌上缓了近40分钟,桌上放着救心丸,儿子关栋天激动地大声对她说:“妈妈,我太为你骄傲了!你太伟大了!”后来起身,妆也没卸,由岳美瑅和赵欢搀扶着勉强走出化妆间,岳还一度想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李老,但李老坚持自己走到门口,向等候的戏迷致谢,在戏迷的热烈鼓掌中踉跄离去,其场面让人动容,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人感慨万千,以至一位戏迷说“我宁愿看不到她的戏也不愿意她受这份罪”。

    看老太太这阵势,此次全场演出十有八九是绝唱了!

   

   


刚出场时
http://s14/middle/62be5ad8na834f7f8a84d&690

http://s4/middle/62be5ad8na834f82ffb43&690

 

http://s6/middle/62be5ad8n7738802dae15&690


http://s16/middle/62be5ad8na83521d094cf&690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352b459b7b&690

http://s4/middle/62be5ad8na8352bccbc43&690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352c0d12eb&690

http://s15/middle/62be5ad8na8353ec9f95e&690

此段表演二人配合默契,赢得满堂喝彩。
http://s10/middle/62be5ad8ne92147786a09&690

http://s1/middle/62be5ad8na8353f6dfa30&690

王恢被抓走时,张氏昏倒在地。为了照顾李蔷华的身体,改为靠坐在山石上。此后要唱大段的成套二黄,且有繁难复杂的身段,李蔷华演来却得心应手,嗓子更是越唱越好。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35460c558b&690

http://s13/middle/62be5ad8na83546e21a9c&690

http://s15/middle/62be5ad8na83564abf95e&690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3564eea2db&690

http://s9/middle/62be5ad8na8356572dc28&690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3565b524eb&690

http://s2/middle/62be5ad8na835663466d1&690

http://s1/middle/62be5ad8na835668b3080&690

http://s10/middle/62be5ad8na83567059d69&690

http://s11/middle/62be5ad8na8356742825a&690

http://s6/middle/62be5ad8n77388a694705&690

张氏被军士脚踢,飞身跌坐在地。李蔷华改为向前跳了一步。
http://s14/middle/62be5ad8n77388a74c4bd&690

http://s15/middle/62be5ad8ne92160d6ef7e&690

 

http://s1/middle/62be5ad8na83564280ab0&690

 

此次纪念演出号称“雅韵千秋”,舞台上悬挂着俞振飞的生活照和舞台照。

http://s12/middle/62be5ad8na8365093435b&690

俞振飞的这一张照片很像我的一位长辈。
http://s13/middle/62be5ad8na835469b0eec&690

 

剧院大厅和过道摆满花篮,其中有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所送花篮。坂东玉三郎也是一位神道,不会说中文,却硬是把昆曲《牡丹亭》的口型背了下来,与苏州昆曲剧院合作演出,人称“玉牡丹”。

http://s3/middle/62be5ad8na83660f5aa1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