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科惊魂--准妈妈产前必读

(2009-11-25 16:20:13)
标签:

准妈妈产前

产科

惊魂

育儿

健康

宫缩

大夫

盆骨

分类: 妈咪宝贝

以下的事件是我听到、看到、亲身经历过的。我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希望对准妈妈们有所帮助。至少让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 

昨天看到新闻报道:一位妈妈十月怀胎历经艰辛剖腹产生下一名健康的女婴,可女儿在妈妈身边不足24小时,就被一假扮护士的女子偷走。而丈夫还没有见女儿一面,也没来得及留下孩子的照片。医院有监控,但医院监控室也未看到有人抱走小孩。我当时看到这则报道的时候,我心里特别的不舒服也替这位妈妈着急。我想我如果是这位妈妈我绝对会疯掉的。
其实像这样的事件真的是很多。我们信任医院的同时也得自己倍加小心才是。但医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就在想现在的医院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事件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一点点责任心呢?他们也为人父母,当我们十月怀胎历经艰辛生下宝宝,却在医院出现这样那样的事件。

谁来为这些妈妈和宝宝负责呢?
  我前一阵子听一位正在孕期的准妈妈说:“她去医院做定期检查时,看到医院有家属闹事,说是因为产妇预产期过了所以医院给产妇打了第一针催产针没见多大的效果,接着就打了第二次;结果因打了过量的催产素,致使在医院生产的产妇和肚里的宝宝无一幸存。多么悲惨呀。谁接受得了这样的事实呢?

这也是我在生完我们家宝宝之后,想要对所有的产妇们所要说的以下几点:1、在你选定医院之后最好能找熟人,如果没有熟人你要及时的与你的主治大夫沟通。2、在待产室大夫会给我们将要待产的产妇做胎心监护,这时她们会随时了解肚里的宝宝情况如何?是否可以顺产等等。3、自己也得果断的拿主意。如果是产期延迟最好直接剖腹产。不要强行的顺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妈妈和宝宝的安全。在这时你不仅要听大夫的意见还要自己果断的拿主意。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听一下我当时的情况。我是1月8日住的医院,当时是有少量的羊水渗出所以立即入院。我当时也是找了熟人所以一切都比较顺利,找了一间单人病房,从我入院以后大夫就不让我下床了因为有羊水渗出怕有危险。也做了好多检查比如抽血、胎心监护、血压、体温等等常规检查。1月9日晚上开始有宫缩先是10几分钟一次再到最后的2-3分钟一次,这时家属一定要记住宫缩的时间,如果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就要及时的找大夫或护士。此时就要准备进入待产室了。我当时是2进2出待产室,直到1月11日早上我的宫口只开了3指根本无法顺产。而当时的情况是胎心监护显示:我一宫缩孩子就缺氧无法正常顺产。当时大夫就出去给我的老公说:“只能剖腹产,不能再等了我的羊水彻底的破了,再加上我一宫缩孩子就缺氧没办法顺产。当时我老公就把字签了。”等大夫进来给我说时,我不是很同意剖腹产。我给大夫说:“我还想再生一天看看。”大夫就说:“那你自己看吧如果出了什么意外我们不负责。”在我刚怀孕时我就给我老公说:“到生的时候,我一定要顺产坚决不剖腹产。”我是疤痕体质很容易留疤。现在让我回想起这件事时,幸好当时是被推进了手术室。虽然手术后我的身体留下了疤痕,而且会随着天气的变化会有些不舒服。但是至少当时我和我们家的宝宝安全的走出了手术室。我觉得很欣慰。

还有我们同事姐姐的孩子因出生后的拍打而造成了盆骨脱臼,每个孩子一出生医生都会拍打孩子让孩子哭出声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致使孩子盆骨脱臼。直到1岁多快2岁的时候孩子还是不能站立,这才到医院去看,大夫说盆骨脱臼时间太长了得手术。因为父母发现的太晚了所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动了4次手术也未见好。

这样的一个事件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示。如果在孩子出院时,医院医生能为孩子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如果家长有这方面的经验,要求医院给孩子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就不会发生这样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了。所以无论是医院、医生、还是家属一定得倍加小心和用心。生命的安全还是高于一切。

还有呢在我怀孕的时候。好多人都说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当护士将孩子抱出手术室后,一定要有人紧跟着护士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把孩子给抱错了。要特别注意孩子最好是找找孩子有什么胎记之类的标记,这样就不太容易抱错孩子了。在这方面也得注意呀。虽然这些事情的发生概率很小但也不得不小心呀。我生我们家孩子的时候就这样做的,没办法呀,现在医院就这样你说自己不用点心能行吗?万一出了什么事咱们后悔都来不及呀。这一类的事件还不少呢你比如给孩子输液,输错液体。你说这样的护士有责任心吗?她都不怕吗?小小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让我们作为父母的怎么能放心交给她们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