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夯实教师专业成长基础
(2015-01-05 16:38:49)
标签:
365教育体会 |
分类: 教育 |
重视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培训为本。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细胞,他们适应教师职业生活的速度和质量,决定了其一生专业发展的成色,也直接关系到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新平县教育局日益重视对新教师的“入格”培训,并由教科所全面负责该项工作。所谓入格,是指新教师完成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基本常规工作。通过几年分类试点,总结推广,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教师“入格”培训体系。
2014年,新平县教育局制定了《新平县新聘教师培训方案》(新教发[2014]87号),作为今后新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它必将引领一代新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
我们把新招聘的教师和县外流回的教师都纳入新教师培训的对象,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他们在新平县职业生涯的新起点上,有明确的职业操作规范,有结合自身实际的追求目标,有相对统一的科学的从业理念,在高起点、高标准的平台上启航。
我们把“学员为主、立足实际、适当超前”作为培训的基本原则。集中培训是短暂的、有限的,必须充分调动新教师自主研修的主观能动性,辅以更多便于自主学习、在岗研修、自我提高的研修课程;培训内容从新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突出针对性,强调实用性,注重实效性;依据素质教育要求,注重新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现实,适当超前,逐步形成先进的具有特色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终身发展服务。
我们把“抓过程,看成效,不忽悠,不护短”作为培养新教师的基本出发点。立足于校本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系列培训措施,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班级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新教师的道德素质、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一、通识培训
在新教师与县教育局签订聘任合同后,教科所便组织一次2至3天的岗前集中培训,培训课程以通识性课程为主。通过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职业认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和有效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方法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成绩统计与教学质量分析,教育政策法规与学校安全工作,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等专题培训,树立新教师教育观念,巩固专业思想,增强献身教育事业心与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树立依法从教和安全防范意识;熟悉学校德育工作过程,初步掌握德育工作常规;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能基本适应教学需要。
二、教育教学实践培训
在岗培训是新教师培训的核心环节,跟踪时间为一个学期。该环节的培训能够真正体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团队建设的思想。一个成熟的校长一定会用自己的团队理念去引领新教师向自己的标准看齐,有梯度地去打造团队的各个组件。因此,作为宏观管理层面,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培训方案,体现学校文化内涵和治教精神。教科所不定期对学校培训情况进行跟踪和督查。
操作要点:
(一)亮家底
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里增添了新成员,首先就是要让他了解、熟悉这个家。从待人接物,日常行为规范,到价值理念,都要充分的融入其中。有三堂课是必须上好的。
第一堂课当仁不让,应该是家长的。家长是严厉的,是仁慈的,是温暖的,是充满爱和期待的。要为新成员定规矩,辨是非,明方向,示目标,要让新成员在充满期待中开始第一天的工作,并能持之以恒,乐此不疲。
第二堂课,是学校的核心部门教务处的。教学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决定着职业生涯的成败。因此,教务处的培训必须是全面的,有逻辑的,精确的,明白的。必须用例题(典型案例)来分解教学的全部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传递大环境下的模式要求,另一方面要激励新教师发挥个性特长,弘扬创新精神,渗透学校的个性文化。
第三堂课,是学校的综合部门政教处的。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求全方位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包括班级管理、群团建设、人身财产安全,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理想信念
(二)行动跟进指导
为使新教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观摩学习、自学充电、成长汇报”三个环节来提高新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课堂的能力。
1.观摩学习。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各学校在开学支出组织新教师的观摩学习培训,学习老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驾驭课堂、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学习。二是在县教科所组织的高效课堂竞赛中,安排新教师现场观摩学习。三是进入复习阶段,各学校组织好复习课教学观摩学习培训,由学校骨干教师或学校领导上示范课,并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说明。每次观摩要求新教师听课(观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