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一章读后分享
(2018-10-08 20:23:51)
标签:
育儿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生活与读书 |
在我们的育儿生活中,有几个特别常见的场景:
——2018年女儿学校家长读书会分享
一、孩子因为什么事情(比如丢了心爱的玩具)哭了
家长:别哭了!你看大家都在笑你呢!
孩子继续哭;
家长开始有点冒火了:叫你别哭了!不就是一个玩具吗,有什么好哭的?!
孩子哭得更大声。
家长开始火冒三丈: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就是个玩具而已!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二、孩子吃饭,家长不停劝孩子吃他不喜欢的东西(有营养),不停要求孩子多吃点
孩子吃得不香,不想夹菜
家长:快吃!这个肉好吃!(夹到孩子碗里)
孩子勉强吃着。
家长:快吃快吃!这碗吃完了,再添一碗!你正在长身体,多吃点!
孩子勉强吃着,说:我吃不下了,我吃饱了。
家长:不可能!你猜吃那么点,怎么吃得饱,再来一碗再来一碗!!
孩子:......
三、孩子觉得累,对妈妈说:妈妈我腰疼.
妈妈:啊,你怎么会腰疼?俗话说:切猫儿(四川话:蛤蟆)无颈,细娃(四川话:小孩子)无腰!
孩子:......
还有太多太多类似的场景。
这些场景中,家长们都在干一件事,就是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尤其是第三个堪称集大成者,“丧心病狂”到极致,你说你腰疼,我干脆说你腰都没有!这对孩子是极大的打击(不接受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却经常毫无所知,按照惯性信口“胡说”,直到我们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完全不想和我们交流的时候,还不忘给孩子扣上“青春期叛逆”的大帽子。可以这样说,你的孩子青春期有多叛逆,你就有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感谢《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开篇就给了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感谢这本书给我们描绘的生动的漫画场景,让我们不但可以直观地了解两种不同对话导致的不同反应和结果,同时让我们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真切地体会到孩子在两种不同情境下所折射的内心活动、语言和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想收获一个理智、善于交流、懂得合作、能够主动解决问题的孩子,那么就请接收他们的感受吧!
方法很简单,但是却绝不容易!因为那种容易激怒孩子的言行居然是我们的“母语”!这真是一个大玩笑,我们发自内心地爱着孩子们,却动不动用母语来和他们相处;但这也是一个磨炼我们的好机会,因为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母语”,操练让孩子和我们关系更加亲密的语言,我们就能够拥有接受孩子感受的能力。你可以这样做: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然,要改变母语,并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需要我们有一点点耐心,一点点坚持,甚至也可以邀请孩子来监督我们。书中对改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面,有非常多的介绍,也有很多讨论供大家一起练习。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里面的漫画非常棒,让我们的孩子也乐于阅读,关键,这是一本让我们的孩子更加乐于与我们合作的书,值得一读再读!
精彩在继续,欢迎与我们一起共读,也期待更多精彩的分享!
后一篇: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