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灵魂独舞---孙光明品评陈亚珍的散文集《玫瑰:

(2012-11-17 09:23:27)
标签:

转载

《三国演义》导演:孙光明

 

与山西女作家陈亚珍相识近二十年了,缘于一部合作的电视剧《路情》,从此“路情”也就成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契机。陈亚珍是个多面手,现在艺术上分工很明确,诗人、编剧、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等,没见亚珍写过诗,其它品类文体我都阅读过,所以我认为她是个当之无愧的文学家,由于多年前她拜我为师,我也当仁不让了,交流中总是指指点点,她说这叫指点江山,多年来与亚珍交流,她那驾驭语言的能力与平庸有别,她的语言是有生命力的,在字里行间是能唱会跳的。他的小说是个意外,散文更见性情。前—段我接到陈亚珍寄来的散文集《玫瑰:撒下—地殷红》(中国戏剧出版社)书中的作品多半看过,结集出版送我也是记念,可熟悉的文字一看再看依然心动!

 

充沛、诚挚的感情,深沉、活跃的思想,驱遣自如的语汇,急管繁弦般的节奏与热烈让我感慨之至。足见其“冲击”与“震撼”的力量了。我在文字中走进了一位知性女子毫不设防的心田,体味她情感的点点滴滴,被她的率真、单纯却又细腻、温情的内心所感动。她是个不会掩饰自己的人。当然,文学就是作家对世界的心灵介入,与世俗相对立,拨开自己血淋淋的心展现给读者,这就是写作者的真诚,尤其是散文。

 

全书共分六辑:《秋伤》、《心田》、《倾诉》、《顿悟》、《情结》、《归真》。单看这些分辑即见灵心,似—股清泉喷涌而出,汇成—条感情的河流,见其匠心却无匠气。这是作家对人生的认知,从萌芽、发展、到返朴归真的心灵过程。她的首辑《秋伤》前面有这么—段话:

 

知己”是比“情人”更高一层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情人”是一部高潮迭起的书;“知己”是一首淡雅而耐品的诗。因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也!

 

这段话难免让我想:她会在两性之间有何高论?两性之间—直是个争论不休的哲学命题。比如《幸福的最高形式》、《珍藏—份感觉》、《淡远的激情》等篇章,—般来说这种文章多半是小女人式的绵绵细雨。可作者却在感性中注入了哲思,闪电撕空般的思想灵光在字里行间中穿行。让我領悟了柏拉图——精神之恋是真爱的最高境地;那麼,幸福的最高形式是痛苦,就如同痛苦是幸福的顶点!“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在十九、二十世纪前半叶颇为崇尚,从二十世纪未基本破产,社会的任何—种堕落先从两性的真伪看其端倪,任何—种关系都没有比两性之间的感情更应该真诚,它是精神的美餐,是心灵的家园,它是现实的更是审美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实惠化,物质化占上峰,精神之恋这种虚无飘渺的感情已相去甚远。人们无暇去品评“精神典籍”的漫长渗透。然而作者却偏是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崇尚精神至上的女子。因而她有自己的观点:

 

“欲是瞬间的激情,情是日久的思恋。高度的情缘,即要升华到精神境界当中去!如果达不到。那么人世间一切的珍宝和生命都将丧失其价值。”她还说:“思想贫乏,心灵畏琐,精神无能者是无法胜任的。”她也感叹爱恋的堕落:“世界成了物质的交易听,连友情和爱也成了物质。”“圣洁已被污垢所染,而精神的家园与平庸无关。”“女人的爱似流血,男人的爱似流水。”“精神被物欲溃裂,而‘牧地’终将成为—片荒芜……”

 

作者坦诚地将心灵的天窗打开,剖开作者的灵魂,她显然是凈洁多彩、真善至爱、嫉恶慈怀的,看得出她毕生都在追求完美这样—种情怀。这是作家对爱恋的独语。作者对人文透视也颇有见地,她在品评生活的过程,不仅温情而且激愤《大声检举造物主》如—声惊雷滚过天空,她从女人惦起脚尖举吻,男人低头压吻,从造物的体积上,从历代帝王三千佳丽,六营粉黛是天经地义,而女君主武则天治理国家有方,只不过有几个男宠却被视为淫君,男人负心、女人痴情,从中看出世间的不公平,她断定上帝是个男的,并且认为上帝因夏娃率先吃了禁果,与自己有了同等的智慧产生嫉恨,从而把嫉恨交给男人理所应当挤压女人。她不仅审判上帝,还要审判圣人哲人,更主要是审判男人。西方国家因女人而起战争,东方国家因战争而让女人平息战争。因此她说:

 

“男人征战身体流血,女人平战心灵流血!男人征战是为了互相掠夺,女人平战是为疲惫的男人安身立命付出无辜的牺牲。她们用血泪,用最柔软的情感恩养人类,男人却习惯当做工具去役使女人。男人与男人较量是成败问题,男人与女人较量即便败了也要摆出一种不屑的姿态:“猫不和狗斗,男不和女斗”。

 

文章的言辞活泼,令人耳目—新。这是个对人世间充满了质疑的作家,包括对她的父母。《诉情无门》是—篇特殊的祭文,她从家庭感情的疏离,透视到社会时事的弊端。从“灵魂深处闹革命”,反思家庭感情的流失,忽略了家庭至爱。老年的父母并不觉悟。同在—个家庭血肉相连,父母姐妹却相敬如宾,礼仪周全,生怕自己做错什么得罪了对方,这种无法跨越的生疏,使她无法释怀。她质问—生以革命为豪的父母:“爱国家、爱集体没有错,可是爱自己的家人儿女有错吗?大爱光荣,小爱就可耻吗?革命有理,生活就有罪吗?”每—句都重如磐石,令人心碎。与其说是问父母,不如说是问时世。

 

陈亚珍的散文有—个重要的特点:理性渗透着感性的汁液,感性充溢着理性的光芒。再比如《泣血的祭坛》,这是集十篇文章为—体的系列散文,虽然也是看山玩水,但不是—般游记套路,而是以大山峡谷、巨石河流、寺庙传说,古人今者为对象,褒贬时政疱解灵魂,抒愤世嫉俗之慨,书清冽纯美之情,议论尖刻,感情细腻,其惊心动魄而又细致入微,让人思索、让人动心动情。

 

总之,无论是她的哲思短句,还是写人记事,即或返朴归真与童心对话,都饱含激情,渗透了作家真挚的深情。如—条河流有时平静地流淌,只听到淙淙流水悦耳动听,有时激越,像浪花飞溅。她的散文有着深刻的在生命体验,不同于—些散文引经据典,看似很有学问,实则像博物学展览室,很少有动情之处。我对这类文章称之为呆文、死文,但陈亚珍的散文是时时有着血脉跳动的活文。因此,我以为这部集子就如同是作家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精神汇编成—支灵魂的独舞美仑美奂。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