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实践活动课观后感(原创)

(2010-12-05 13:25: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课观后感

实验小学   马俊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课程。它不再让学生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室这样狭隘的圈子里,而是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了适应社会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最近,我观摩一节“综合实践课”----《服装的变迁》。可谓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下面,本人仅从生成教学、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转变观念,尝试新教学模式
  转变观念是切实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彻底改革,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所以,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引导者,而课堂变成了学生们展示的舞台,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为了与这堂课有关的的材料分们别类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但是不难看出,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下了很大功夫,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收获的过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
    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适当的活动要求或内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活动所需器材,实践、操作过程,并记录观察现象、数据,完成实践成果报告,得出活动结论,或预测某种自然现象发展趋势,或好的建议等,并且在此基础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乐于合作。这是实践活动课核心部分,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环节。如上述活动内容较简单,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实施?”但也离不开教师引导。在董老师介绍本节课时也曾说道,他们几次改变了要研究的方向,而且边研究边发现新的问题,边深入探究。
    3、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学生活动中及实践成果汇报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并及时给予赞赏再对活动成果进行较合理的评价。并且通过提问、答疑等形式把活动内容与自然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活动。
    综合实践课课教师开发设计的“服装的变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表演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爱上这样的课,对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渴望。他们还制作了综合实践组的展板一块,展示学生的作品,展示每期的“实践天地”报,这样的做法,既补充了因课时少而不能完全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尽可能多的增长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成长。
    总之,观看了综合实践课的上法及注意的事项,感触颇多。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感到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的艰难,仅停留在“点”上的闪光是远远的不够的,“面”上的常态实施才是我们努力追寻的目标。我想我们没有力量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教学,我们应从自己、从细微之处、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生根、发芽,惠泽于我们广大的学生,这是我们带给学生成长的最好礼物。要知道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样的课程,就给了学生什么样的成长方式!既然我们教这门课,就要在这上面动脑筋,想办法,力争让学生通过你的教学得到益处,在有限的课时里学到无限的内容。既教给他们一些本领,更要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才是一个教师最高的追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学校的领导对这门学科的重视,是上好这课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工及学生中形成对该学科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得这一学科真正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生活能力的阵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