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的“房中术”与现代防治“早泄”
(2010-06-24 09:30:53)
标签:
杂谈 |
中国养生有句话“食疗不如气疗,气疗不如人疗,以人疗人,真得其真”。据葛洪《抱朴子》认为,夫妻性爱生活,是阴阳合和之常。若阴阳不合则对人无益;若纵情恣欲,则损人元气,会短命脉。男女不交,便使阴阳不通,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隋唐著名医生孙思邈就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提出了 “阴阳不顺伤人”,主张“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在性生活中既要注意方法、适度的时辰,又要牢记房中禁忌,凡醉饱、劳累、喜怒过甚、大寒大暑、狂风暴雨皆不宜房事。有记载:“夫远思强记伤人,忧虑过衰伤人,喜乐过差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阴阳不顺伤人,有所伤者数种而独或于房中,岂不惑哉?”
房中术是有中心的。什么中心呢?以男性为中心,讲的往往是一男驾驭多女的技术,是御女之术,而非御男之术。如《养生方》说:“食脯一寸胜一人,十寸胜十人。”所谓“胜十人”,指的是一夜之中或者是不间断地与十位女人连续交合,并非指在不同的时间分别与十位女人行房事。古人主为但能御十二女子而复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不泄者,年万岁。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数交而时一泄,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损。若数交接则泻精,精不得长益,则行精尽矣。在家所以数交接者,一动不泻,则赢得一泻之精,减即不能。数交接,但一月辄再泻精,精气亦自然生长,但迟微不能速起,不如速交接不泻之速也。因此古代道人把女性称为“炉”,以房事交合为“火候”,以男性为“鼎器”,以男性的精炁为“药”, 女性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炉,把男性“鼎器(锅)”内的精华,通过房事“火”的烧炼,而得到能让人延续生命的长生药。是“男不损阳,女不伤阴”的道家的养生方法,称为“还精补髓”, 也就是忍精不射,可以用来补脑。因此古人提倡在男性保持不射精的情况下,交合的女性越多越好。
现代科学认为男人的高潮是伴随着射精而实现的。在一次射精过程中,肌肉强烈收缩三到八次,顶多花个三到十秒即宣告结束。但就是这么短短几秒钟,事后却让男性感到疲劳,特别是一夜多次射精更是明显。但是如果一直不射精的话,则会一直神采奕奕。其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战国的《养生方》中,关于射精就用了如下几个词语:施,倾,星,决,可见是早就认识到射精的重要性了。进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控制射精的技术,叫做“玉闭”(这个词在汉代以后就衍生出“闭固”、“固精”、“不泻”等专业术语,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像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便说:“修道者必须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遂身退,功遂而身退,则陷欲以为剧。何况妄施而废弃,损不觉多,故疲劳而命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