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创业一词在大学生中越来越热之时,人们更多的是把创业跟成功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还不足3%,但大学生眼里的“创业成功”依然跟马云、比尔盖茨,或者雅虎、百度等名人和名企密不可分。
其实,创业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在教学生如何去当好一个雇员,而创业教育却是在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位老板。这就是创业教育区别于传统学科教育的本质所在。
纵观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我们居住的社区、学校周围,有着大大小小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都是创业者,而且,只要他的企业可以存活在八年以上,并且在为当地提供或多或少的就业岗位,为国家的税收贡献着力量,我们都可以称其为成功的创业者。所以说,我需要跟同学们说明的就是,创业成功的标志也不一定就是你要成为马云,如果那样的话,你就像观星一样,感觉创业成功似乎遥不可及。
在巴黎,有的咖啡馆里仅仅有三张桌子,可这家咖啡馆却已经开了三十年,咖啡馆的老顾客几乎不变,他们就喜欢这里咖啡的味道以及点心的特色;在德国的一些小镇上,一些很有品味和特色的小店,会成为镇上著名的小店……我要说的是,创业的最初目标其实是越低越好,你很容易实现的目标,会不断增强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世界上所有的成功几乎都是靠一点一点的进步逐步积累起来的,我至今还没有见到一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企业家。
其次,创业者大多喜欢追求自由的生活。
毫无疑问,假如你踏上了创业之路,你从此就成为了自己真正的主人:不必朝九晚五的去工作,因为你拥有时间上的自由;不必听从别人告诉你这样对或者不对,你完全可以决策自由;如果你依靠自己的努力挣到了钱,当然也不必在意别人告诉你如何支配,因为你拥有资金的自由……正因为创业者可以拥有这么多的自由,因此一些从不愿受人支配、不愿循规蹈矩的人,就会选择创业的生活之路。正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的《自由与爱情》中所写那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他们眼里,自由的价值是超越生命和爱情的。
还有,确实有很多创业者,不愿意把企业做大。
在东南亚有很多家族企业,业绩非常好,但是就是不愿意上市,他们认为财务公开,业绩公开的方式会限制他们的自由,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了。
在欧洲好些国家,那些商店到了周末就要关门,不管顾客是否还要购买商品,因为店主要出去旅游或者做礼拜,或者休息。店主把开店也是做为一种生存方式而已。
发明了Gmail的英国剑桥大学创业讲师道森-金,在开发出来三个月就卖给了谷歌,并且现年28岁的道森,已经创建了6家公司,并且全部卖掉,据他自己说最便宜的也卖了200万美元。当学生问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成自己的品牌的时候,他说他只喜欢创建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处于不同层次的创业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
有的人创业为了不依赖他人独立地生存;
有的人创业是为了拥有永远不会失业的安全感;
有的放弃可以无忧无虑生存的工作,创业是为了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有的人放弃高薪而去创业,是为了过一种更加受人尊重的生活,用自己的能力去打拼属于自己的自由王国;
有的人干脆在创业成功的时候,卖掉自己的企业,转身去做咨询,做公益,做慈善等,这也是一种追求体现自身价值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选择了让你真正快乐的职业,不论创业还是就业,就是成功的职业选择。跟财富和地位相比,快乐最重要!
……不论你因为什么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创业的本质就是选择了自己当老板的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非要达到别人眼里的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少员工、拥有多少公司的所谓的“成功”标准,才是成功。只要自己感觉开心、快乐,我认为就是走对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是成功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