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脊】金坑大寨红瑶长发族的女人们【2011端午广西龙胜游记4】

标签:
龙脊金坑大寨瑶族红瑶龙胜梯田 |
分类: 中国游记 |
P1. 大寨梯田景区门口的红瑶族女挑夫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续)
D2 阳朔-龙胜- 龙脊金坑大寨梯田-西山韶乐
(本文始发博客地址:小步走天涯的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u/1656545351)
从阳朔驱车前往龙胜梯田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经过桂林市上了高速,没有驾车任务的我和阿芬难得休闲的在车上小憩了一会。前面的半个小时在桂林继续欣赏了桂林山水,下了高速不久我们就开始走七弯八拐的山路上山了。今天是一个大阴天,没有阳光的照射,风景本来平淡无奇。雨后不久,随着高度的上升,在前进方向的左侧山谷里升起一团团云雾,美得让我和阿芬不禁睡意全无,顿时惊叫起来。车行在山谷间如腾云驾雾一般,开车的coming小心翼翼,在山路上开车还是云雾天气,司机的心情和我们这种纯粹欣赏风景的坐客显然不同,作为资深摄友的coming把更多精力放在驾车上,无心欣赏美景,至于停车拍照这个大概碍于所处位置的危险性,也没有人提出。就这样我们只能坐在车上任由仙境在车窗外一点一点的消失。
山坳里的云雾随着高度的继续上升慢慢的消失了,随即不久我们来到了龙脊梯田景区外的一处休息站,午餐时间到了。下了车就是餐馆,兔子点好了菜,我们就在餐馆附近溜达拍照。这里是一个游客中心,也是一个寨子,餐馆旁边开着几个小工艺品店铺,几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坐在店里聊着天,他们的特色民族服饰吸引了我的眼球。
P2

在工艺品店的旁边有一座木吊桥,在郁郁葱葱的绿树的包围之中,桥下便是潺潺的溪水。同伴们都纷纷走过吊桥,而我则走到了桥下,这里有几只饮水的鸭子,种类是我先前不曾见到过的。尤其这只黑色鸭子,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红色的,嘴巴则是另外一个颜色,不知道究竟是哪种鸭子。
P3.木吊桥上的山猪兄

P4.奇特的鸭子在溪边饮水

不免俗的上了木吊桥,而后又回到了寨子里头。这里的商店里面买的都是以民族色彩的织物为主的工艺纪念品,一位老婆婆戴着老花镜坐在椅子上认真的绣着一个彩色的布包。
P5

除了彩色的织物外,另外一种特色的纪念品就是民族特色的首饰了,各种花纹细致精美的手镯都装在藤编的精巧篮子里面供游客挑选。
P6

看到我们,老婆婆和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女人们开始推销商品了。说实话,这些商品都挺漂亮,但是对我们来述说似乎都没有太大的用途,所以即使老婆婆使出了浑身解数我们也无动于衷。这些工艺品店里的女人们,是红瑶族的,当时我并不知道,回看照片的时候才看到她们头上特色的发型。这是我们在龙脊看到的第一批红瑶族女人,说来奇怪,不知道是因为红瑶族男人的服饰不引人注目,还是因为这里确实没有什么男人,一路所见这个民族的人,尤其做做生意工作的,统统都是女人。
P7

东西没有买,拍一下做个纪念还是必要的。
P8. 小挎包

P9

P10.披肩和手镯

P11. 几个小朋友蹲坐在地上玩沙,小朋友也许是汉族的,服饰并没有特别之处。

饭香从餐馆里传出来, 大家开始在里面吆喝我进去吃饭了。可是木房子前面这一片色彩着实迷人, 花花绿绿的民族布绣、大公鸡和木墙,透着浓浓的民族味,比饭香味道还浓。
p12

终于上菜了,印象中这顿午饭十分可口,而其中最好吃的莫过于这道特色的竹筒腊肉饭了。流口水了
p13
午饭后,从这个休息站开往金坑大寨梯田的售票处,很快就抵达了。我被委派为这次行程的财务,到了售票处,我下车去买票。过期学生证幸运通过,节省了二三十块。接着我们继续上车前往金坑梯田,中途有分叉口通往平安梯田。大约20分钟以后,我们抵达了金坑大寨梯田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进入景区,今晚我们下榻的地方就在景区里面的山上。出发前我曾经问过兔子,途中是否需要背着行李徒步,她说不需要。于是我笨笨的带上了一本厚厚的中国自助游准备到这里来休闲。结果,来到门口我才知道,其实从门口到今晚下榻的地方还需要徒步两三个小时山路,并且是必须背着行李走。可是我的笨拙还不止于此,我居然没有把那本中国自主游拿出来放在车上而是全部行李都背到了身上!后来悔得肠子都青了!坑爹啊!
收拾好行李我们在大寨梯田的前面合影一张,看看这个时候的我还是白白的,再看看写游记此时的我,之后又经历了各种各样恶劣环境的暴晒,所以......
P14.大合照从左至右:阿芬、山猪、兔子、我、阿燕、COMING、那山、小慧

在景区门口,往来络绎不绝的不仅只有游人,还有这一群服饰显眼的红瑶族的女人们。“红瑶”,是瑶族中的另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大寨的红瑶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非常的艳丽妩媚。但是平日里穿着红色服装的红瑶族女人并不多,大概只有正式场合才会穿,在这里我们所见的红瑶族妇女多穿各类素色的上衣,下身的黑色百折裙还是特色之一。
“红瑶”妇女们,都擅长针绣,善织绣。过去“红瑶”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到了现 在,结婚年龄相对稍有提高,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们仍然保持开始学习绣花的传统习俗。“红瑶”妇女们的绣花可算一门精湛的手艺,她们不需要先描图,而是全凭经验,依照底布经纬中的“布孔”来构思刺绣图案,用她们的话来说叫“数布眼”。绣和织布,从嫁衣到婚后全家人的衣服都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所以,午餐的时候在寨子里面看到的红瑶族婆婆绣花,也算是红瑶一绝。
除了服饰方面的特点,红瑶族妇女最吸引人的看点,其实是她们的头发。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红瑶妇女有不剪头发的习惯,自少年起就留发。至青年时代,则将头发盘于头上,用绣花黑头巾包起,既保护那一头秀发,又是民族的一种特征性装饰。到出嫁生了小孩,发型有所变化,长发在额头上束一个髻,其余则盘在头上。额前的髻便是当妈妈的标志。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发秘方,无论年纪多大,她们的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在龙脊的金坑大寨,就有这样的红瑶族,成为著名的长发村。
曾经有摄友在长发村拍摄过红瑶妇女将长发放下洗头的场景,不过那或许大部分都是为了游客而作的秀,在实际的旅行途中看到的红瑶长发族妇女,头发都是盘起来的。 在大寨想看到红瑶族妇女并不难,在景区门口到处都是。这些红瑶族的妇女,基本上都是景区里的挑夫。他们在景区门口忙碌的接着电话,不停的询问着游客,接着帮游客挑行李的生意。
P15

虽然我并不喜欢商业化太浓的景区,但是,从红瑶妇女们忙碌的身影看来,在红瑶族,这些长发的妇女,似乎是家庭的顶梁柱。我不知道红瑶族的男人们都干啥去了,这些中年的妇女们个个背着大箩筐,里面放的是几十斤的摄影器材和行李,她们看似瘦弱的脊梁,承担着这重担,她们挑起的不是行李,而是生活的重担,挑起红瑶人民生活的一片天。 我还特别注意到了她们的耳朵,因为每个人从小都戴着重重的耳环,所以耳洞都变得很大很大。虽然说民族的服饰和习惯都是游客的看点,可是这看似美丽而具有特色的一起,其实都是加在这些红瑶女人身上的枷锁,重重的饰品,重重的头发,重重的箩筐......
P16

P17

P18

大寨景区门口也有许多的手工艺品,在少数民居的聚居地,色彩总是如此鲜艳夺目。
P19

P20
P22. 漂亮的小女孩在工艺品摊前吃着零食,希望她的成长过程,没有重重的枷锁,只有永恒的美丽......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续)
D2 阳朔-龙胜- 龙脊金坑大寨梯田-西山韶乐
(本文始发博客地址:小步走天涯的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u/1656545351)
从阳朔驱车前往龙胜梯田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经过桂林市上了高速,没有驾车任务的我和阿芬难得休闲的在车上小憩了一会。前面的半个小时在桂林继续欣赏了桂林山水,下了高速不久我们就开始走七弯八拐的山路上山了。今天是一个大阴天,没有阳光的照射,风景本来平淡无奇。雨后不久,随着高度的上升,在前进方向的左侧山谷里升起一团团云雾,美得让我和阿芬不禁睡意全无,顿时惊叫起来。车行在山谷间如腾云驾雾一般,开车的coming小心翼翼,在山路上开车还是云雾天气,司机的心情和我们这种纯粹欣赏风景的坐客显然不同,作为资深摄友的coming把更多精力放在驾车上,无心欣赏美景,至于停车拍照这个大概碍于所处位置的危险性,也没有人提出。就这样我们只能坐在车上任由仙境在车窗外一点一点的消失。
山坳里的云雾随着高度的继续上升慢慢的消失了,随即不久我们来到了龙脊梯田景区外的一处休息站,午餐时间到了。下了车就是餐馆,兔子点好了菜,我们就在餐馆附近溜达拍照。这里是一个游客中心,也是一个寨子,餐馆旁边开着几个小工艺品店铺,几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妇女坐在店里聊着天,他们的特色民族服饰吸引了我的眼球。
P2

在工艺品店的旁边有一座木吊桥,在郁郁葱葱的绿树的包围之中,桥下便是潺潺的溪水。同伴们都纷纷走过吊桥,而我则走到了桥下,这里有几只饮水的鸭子,种类是我先前不曾见到过的。尤其这只黑色鸭子,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红色的,嘴巴则是另外一个颜色,不知道究竟是哪种鸭子。
P3.木吊桥上的山猪兄

P4.奇特的鸭子在溪边饮水

不免俗的上了木吊桥,而后又回到了寨子里头。这里的商店里面买的都是以民族色彩的织物为主的工艺纪念品,一位老婆婆戴着老花镜坐在椅子上认真的绣着一个彩色的布包。
P5

除了彩色的织物外,另外一种特色的纪念品就是民族特色的首饰了,各种花纹细致精美的手镯都装在藤编的精巧篮子里面供游客挑选。
P6

看到我们,老婆婆和周围的其他少数民族女人们开始推销商品了。说实话,这些商品都挺漂亮,但是对我们来述说似乎都没有太大的用途,所以即使老婆婆使出了浑身解数我们也无动于衷。这些工艺品店里的女人们,是红瑶族的,当时我并不知道,回看照片的时候才看到她们头上特色的发型。这是我们在龙脊看到的第一批红瑶族女人,说来奇怪,不知道是因为红瑶族男人的服饰不引人注目,还是因为这里确实没有什么男人,一路所见这个民族的人,尤其做做生意工作的,统统都是女人。
P7

东西没有买,拍一下做个纪念还是必要的。
P8. 小挎包

P9

P10.披肩和手镯

P11. 几个小朋友蹲坐在地上玩沙,小朋友也许是汉族的,服饰并没有特别之处。

饭香从餐馆里传出来, 大家开始在里面吆喝我进去吃饭了。可是木房子前面这一片色彩着实迷人, 花花绿绿的民族布绣、大公鸡和木墙,透着浓浓的民族味,比饭香味道还浓。
p12

终于上菜了,印象中这顿午饭十分可口,而其中最好吃的莫过于这道特色的竹筒腊肉饭了。流口水了

p13

午饭后,从这个休息站开往金坑大寨梯田的售票处,很快就抵达了。我被委派为这次行程的财务,到了售票处,我下车去买票。过期学生证幸运通过,节省了二三十块。接着我们继续上车前往金坑梯田,中途有分叉口通往平安梯田。大约20分钟以后,我们抵达了金坑大寨梯田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进入景区,今晚我们下榻的地方就在景区里面的山上。出发前我曾经问过兔子,途中是否需要背着行李徒步,她说不需要。于是我笨笨的带上了一本厚厚的中国自助游准备到这里来休闲。结果,来到门口我才知道,其实从门口到今晚下榻的地方还需要徒步两三个小时山路,并且是必须背着行李走。可是我的笨拙还不止于此,我居然没有把那本中国自主游拿出来放在车上而是全部行李都背到了身上!后来悔得肠子都青了!坑爹啊!
收拾好行李我们在大寨梯田的前面合影一张,看看这个时候的我还是白白的,再看看写游记此时的我,之后又经历了各种各样恶劣环境的暴晒,所以......
P14.大合照从左至右:阿芬、山猪、兔子、我、阿燕、COMING、那山、小慧

在景区门口,往来络绎不绝的不仅只有游人,还有这一群服饰显眼的红瑶族的女人们。“红瑶”,是瑶族中的另一个支系,因穿红色服装而得名。大寨的红瑶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非常的艳丽妩媚。但是平日里穿着红色服装的红瑶族女人并不多,大概只有正式场合才会穿,在这里我们所见的红瑶族妇女多穿各类素色的上衣,下身的黑色百折裙还是特色之一。
“红瑶”妇女们,都擅长针绣,善织绣。过去“红瑶”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到了现 在,结婚年龄相对稍有提高,而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们仍然保持开始学习绣花的传统习俗。“红瑶”妇女们的绣花可算一门精湛的手艺,她们不需要先描图,而是全凭经验,依照底布经纬中的“布孔”来构思刺绣图案,用她们的话来说叫“数布眼”。绣和织布,从嫁衣到婚后全家人的衣服都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所以,午餐的时候在寨子里面看到的红瑶族婆婆绣花,也算是红瑶一绝。
除了服饰方面的特点,红瑶族妇女最吸引人的看点,其实是她们的头发。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红瑶妇女有不剪头发的习惯,自少年起就留发。至青年时代,则将头发盘于头上,用绣花黑头巾包起,既保护那一头秀发,又是民族的一种特征性装饰。到出嫁生了小孩,发型有所变化,长发在额头上束一个髻,其余则盘在头上。额前的髻便是当妈妈的标志。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发秘方,无论年纪多大,她们的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在龙脊的金坑大寨,就有这样的红瑶族,成为著名的长发村。
曾经有摄友在长发村拍摄过红瑶妇女将长发放下洗头的场景,不过那或许大部分都是为了游客而作的秀,在实际的旅行途中看到的红瑶长发族妇女,头发都是盘起来的。 在大寨想看到红瑶族妇女并不难,在景区门口到处都是。这些红瑶族的妇女,基本上都是景区里的挑夫。他们在景区门口忙碌的接着电话,不停的询问着游客,接着帮游客挑行李的生意。
P15

虽然我并不喜欢商业化太浓的景区,但是,从红瑶妇女们忙碌的身影看来,在红瑶族,这些长发的妇女,似乎是家庭的顶梁柱。我不知道红瑶族的男人们都干啥去了,这些中年的妇女们个个背着大箩筐,里面放的是几十斤的摄影器材和行李,她们看似瘦弱的脊梁,承担着这重担,她们挑起的不是行李,而是生活的重担,挑起红瑶人民生活的一片天。 我还特别注意到了她们的耳朵,因为每个人从小都戴着重重的耳环,所以耳洞都变得很大很大。虽然说民族的服饰和习惯都是游客的看点,可是这看似美丽而具有特色的一起,其实都是加在这些红瑶女人身上的枷锁,重重的饰品,重重的头发,重重的箩筐......
P16

P17

P18

大寨景区门口也有许多的手工艺品,在少数民居的聚居地,色彩总是如此鲜艳夺目。
P19

P20

P22. 漂亮的小女孩在工艺品摊前吃着零食,希望她的成长过程,没有重重的枷锁,只有永恒的美丽......

-------------------------------------------------------------------------------------
我的足迹
2002
2005/9 广西桂林阳朔
![]()
甘南川北 ![]() |
2003
2006/9 贵州
![]()
![]() |
菲律宾薄荷岛、妈妈岛 ![]() 2012/4/28-5/6 马来西亚沙巴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