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江正源-沱沱河【2010川藏青藏线秋游记6】


标签:
长江正源沱沱河通天河青藏铁路格拉丹东雪山 |
分类: 中国游记 |
2010年10月18日(续)
D3 广州-拉萨 火车第三日
过了可可西里,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列车又相继经过几个野生动物的保护区。
时不时的还是可以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出现在远方的草地上,以藏野驴为主。少数几次看到藏羚羊的时候,都因为捕捉时机的关系而错过了。 本来睡在我们上铺的工程队大哥,为了拍藏羚羊几次占据了我的床位,但是却一无所获。想起来我最初能抓拍到几张藏羚羊照片,也算是很幸运了。
远处一条湛蓝色的小河边上,一只野驴正在河边饮水吃草,好不惬意。
出发前,由于时间和生病的关系,我把功课的重点放在了川藏线上,对于青藏铁路,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能参详的资料也只有一张简单的地图和一份列车到站表罢了。从广州到拉萨的直达列车,到西宁后只停留三个大站:格尔木、那曲、当雄,与西宁到拉萨的列车相比少了许多,很多的小站都是没有停车的,而列车广播在这一天也变得沉寂,当我需要解说员来告知所处位置的时候,广播却悄无声息。于是,我只能左右窜动于左右两个车窗之间,寻找美丽的风景。
当这一片清澈的河水在一片片河心滩地之间散乱流淌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被震住了。拿起相机猛按快门是我当时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其实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这片美丽的河滩是什么地方,河水犹如蓝色丝带般飘落在黄色的河滩之间,时而分岔,时而聚合,远处的雪山和河边未融化的冰雪给这个美景又增添了圣洁的雪白色。黄白蓝三种颜色恰到好处的交织在各种曲线之中,向我们尽情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来,在查阅了地图和图片文字资料之后,我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地图上所标的沱沱河和通天河的流域。
以下的文字资料摘自网络上的文章:
沱沱河是长江真正的源头。说到长江源头,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禹贡”,说“岷山导江”。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沱沱河才是真正的源头。河水先向北流,穿过山谷后进入河漫滩,河水在满布砂砾的河滩上,时分时合,形成辫状水系,到葫芦湖附近才折向东,河面开展,河谷宽,河水浅,河床中浅滩罗列,水流散乱。当其蜿蜒而下的河水与当曲汇合后,就是变成了滔滔的通天河。全长800公里的通天河自然也成了长江的上源。这段穿行于唐古拉和昆仑山脉宽谷中的长江,在藏语被叫“珠曲”,也就是我们汉族的“通天河”。
网络上的文字资料显示,长江的源头有三个: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源出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藏语意为石头湖,又称叶鲁苏湖,)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
长江南源——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山麓的沼泽地,是一片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沼泽地。
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
所幸有网上这些详细的文字和相关的图片,才让我能在事后了解到自己在当时原来是经过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长江的正源头。过了沱沱河之后的通天河应该是比较宽广的,但是由于列车播音完全沉寂,我也无从得知下面的这几张照片到底是属于沱沱河还是通天河,无论如何,它们都在长江的源头,而且从左右两边的车窗观望,由于顺光和逆光的区别,两边的河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西游记里提到的通天河,就是青海境内的通天河,具体来说,就应该是在沱沱河与通天河的这段河流,然而我在此并没有感受到唐僧师徒晒经时的的场景,这或许是季节和观赏角度的不同所致。车窗两旁的雪山,按说应该就是沱沱河的发源地——格拉丹东雪山,在青藏高原上的雪山,大多都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整个山脉,所以很难单纯的说,某一个山体就是某一座雪山。
雪山脚下源源不断的涓涓细流细流,犹如玉带银丝般盘亘在山脚,勾勒出一道道完全的曲线。我已经无法安静的坐在床边休憩,一直满腔热情地伫立在窗子旁边扣着快门。车厢内,各种各样的赞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未完待续
配乐:《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