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模式---服务营销成就快递霸主
标签:
快件收件人服务营销顺丰快递中国杂谈 |
分类: 行业酷评 |
快递市场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与此同时,国外速递集团企业也纷纷踏着铁蹄强势进攻国内市场,联邦、DHL、UPS等跨国快递大举挥师进军中国市场。
20世纪末,国内快递市场已经是鱼龙混杂、群雄纷争的阶段,时事必然造英雄,往往在市场竞争不成熟的环境里,才存在着大量成功的机会。市场的混乱是企业不可多得的外部资源,因为外部竞争的不充分,给每个品牌的机会是对等的,成功就在于谁最先理解行业特性,最快反应去执行。
大部分品牌开始注重渠道拓展,大量发展加盟,短短几年间,各个品牌几乎不费太大力气,已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资源,宅急送在2000年后发展了非常多的加盟,网点遍布中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网络优势凸显,对于快递行业而言,掌握大量网络资源无异于增加一个“取水源”,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在快递行业表现的最为明显。
快递行业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对于已经形成网络的企业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开拓市场,而是如何维护和提升服务。有位行业人士做了一个形象的描述,说快递市场就好比一个人在自家碗里的肉都吃不完的时候,是不会算计着去别人的碗里抢菜的。
正是在这样的竞争局面下,快递行业正在制造者一个个神奇的品牌神话,各品牌逐渐在市场中表现出自身品牌特色,最为另类的当属民营速递业的标杆企业-------顺丰快递。
20元快递成就60亿的公司?
据一位行业人士估计,2009年顺丰快递的全球营业额突破60亿,这个数字足以让国内速递行业为之一振,作为一个民营速递企业,具备了足够资本与中国邮政EMS相抗衡。顺丰的一位高层甚至说过:联邦快递?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其市场信心可见一斑。
尽管对顺丰业绩这个数据存在很多质疑,但对于行业而言,顺丰绝对属于一个另类。因为他们最多只是在电话里听到过顺丰接线员的声音。顺丰递送人员开自己的摩托车送货,业绩可观的会开着小车去收发信件,他们很少与同行打交道,也从来不做广告,低调的顺丰人和其掌舵人一样的低调,从来没有接受过一次采访,面对中央电视台也一口回绝,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样子。
永远多做一点点
顺丰速度-----就是快一点
有过发快递经历的都知道,哪个快递公司速度最快?是顺丰,为实现一流的快递速度,顺丰付出着不同一般的努力。顺丰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
这让顺丰在服务时效性方面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通过空中航线的运输方式,顺丰实现了全天候,全年365天无节假日派送。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干线,即便头天下午6点取件,第二天一早也能收到。而且价格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也足以接受,多次提价之后,1KG以内的快件也只有20元,对于众多需要快捷的发件人来说,宁愿多花那么一点点的费用,带来自己更多满意。
凭借革命性的服务,一流的服务效率,卓越的服务质量,自2003年开始,顺丰的快件量每年增速都在50%左右,规模优势凸显,边际成本降低,抵销了包机增加的成本。这种良性循环,又进一步巩固了顺丰在速度方面的优势。
在这同飞一般的速度下,顺丰人在内部进行着长期而坚持的自我变革。
几乎不需要任何媒介的宣传推广,低调的顺丰就顺利实现了“快速”这一独特品牌诉求(USP),靠的是强大的ERP信息高效处理,及顺丰人一流的作业效率,标准的客户服务流程,在各快递品牌均在大力推广“快捷”优势的激烈竞争中,顺丰却用行动传递给客户信息------顺丰,就是快一点。
顺丰服务-----做到更好一点
1、无形性,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闻不到的产品。客户在购买之前,对服务只能通过口碑和自身感受完成。
2、 不可分割性,客户感知服务是在过程中完成,和服务提供者是同步进行和完成的,是双向的。
3、服务标准是可变不易控的。尽管每个做服务的企业和单位均强调自身在服务过程中是采取的标准化作业,但在实际过程中,服务标准与服务者本身素质、服务时状态、个人习惯等有着极大的关系,是存在差异性的,并且不可控。
服务营销真正执行到位是有难度的,因为存在很多不可控,对于快递行业更加如此,投递收件人长期在外收件取件,是缺乏过程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总部提供了标准的作业流程,但却不能保证提供的服务都是统一的,只能尽量控制。
顺丰首先想到用高薪来规范业务人员的行为。
据顺丰一位内部员工称,他们工资相对行业内其他快递公司要高出很多,一般快递公司的递送人员,月薪一千出头,已经做的很拼命了,但在顺丰,两三千很平常,八千一万也不算高,所以经常能看到顺丰的收取件的员工是开着自己的小车来的,管理层的薪酬,同行公司给十万,顺丰至少要翻一倍。一些创业之初的有功之臣跟不上发展了,顺丰老总从来不会扫地出门,而是高薪奉养起来,因为这种感恩,反而留住了更多优秀人才。
其次是严格的管理和激励制度,顺丰的管理制度是及其严格的,考评制度显得非常苛刻。
顺丰人对个人形象的高度重视,人员着装形象规范统一,工具统一,服务口径的统一。乍一看是很简单的,因为很多企业都能做得到,在写字楼上下班的人常常能看到着装精神的黑色“SF
在工作时间上,顺丰是24小时收发快件,而竞争对手,诸如EMS这种大牌,下午5点就早早收班。
在到达收件人城市后,顺丰人总是不厌其烦的联系收件人,直到领到快件为止,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更可贵的一点,收件人拿到信件,顺丰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先确认一下您的快件有无问题,然后在收件单上签字。显示出顺丰对客户的尊重和关注,这个温馨提示,许多客户因此而大为感动。
客户签完字后,当其他快递公司为下一个快件投递时,顺丰人花了5分钟时间又多做了一点:第一时间记录收件时间、收件人,并迅速以短信平台发送至寄件人手机号码。寄件人一方面知悉了快件的抵达,同时知道对方收件人。这一点点的工作量,但国内几千家快递企业也仅有顺丰一家坚持这么操作,日积月累,顺丰在顾客心中的服务口碑遥遥领先。
顺丰价格-----不止贵一点点
品牌企业都希望自己占领高端市场,因为那样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利润率,但当一个行业的市场细分趋势尚不明朗时,高端消费群体往往也意味着“小众市场”,运营高端市场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极大的考验,要对企业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深度整合。
顺丰还是采取了撇脂定价,专做高端,撇脂定价策略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化,信息化的今天已经难以实现,要达到预期利润存在于两种市场竞争环境:
1、产业处于市场导入期,市场认知阶段的产品和行业往往是能够最大限度保持较高利润的,因为竞争少,技术、产品等各方面的不成熟,随着市场逐步发展,技术工艺的革新,成本的降低,竞争者的加入,导致利润逐渐缩小。
2、产品和服务是差异化的,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学的三大竞争战略中提到的第一点即是差异化原则,什么产品和服务最好卖?利润最高?回答是一致的,人无我有的产品,这是完全没有竞争的。
顺丰之所以能够实现撇脂定价策略,是服务差异化的结果,坚持只做只做小件,不做重货。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顺丰细分设计了自己的产品价格体系,不做跨国公司的高端路线,五六元钱的同城低端也不做,剩下的中端客户被锁定为目标消费群。服务产品的设计也非常简单,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上门送货,全国联网,36小时到达。除了收费标准逐步调高、取送件时间逐渐缩短之外,直到今天,顺丰的产品定位一直没有任何改变。这些貌似简单的服务承诺,却在行业内是绝对的领先。
顺丰的明天更美好?
直营渠道的喜与悲
直营模式也很快出现问题,表现在:
直营投入是巨大的,完全的直营模式不仅加大了投入,同时加大了风险,一旦公司的资金链产生问题,扩张网点的机会就将被搁浅就会受到极大影响。直营模式下,所有网点营业管理模式均为总部提供,成功模式可以复制,但一旦总公司方面有半点战略性失误,很可能造成全盘皆输的惨局。
在直营模式下,顺丰与员工之间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以与其他快递公司相比,顺丰的考评制度显得非常苛刻,很多情况下,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冲突势不可免。一方面员工对顺丰强势品牌的运营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员工不得不面对这些让他们极其厌恶的处罚条款,没有更多归属感。
赔付漏洞--保价存在于少数城市
尽管顺丰已经在全国很多地区开通了保价服务,但仅限于华南部分省份,全国市场还无法完全做到。意味着要享受这个其他快递公司都能提供的服务在顺丰”目前暂时还没有”.
人才流失及缺失----22万工牌的背后
由于接收快递是实行的分配制和片区制,带来了管理问题,出现业务人员收入的不均,尽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收发取件,但客服经理分配制会导致工作量的不饱和,由此带来收入的不均。
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已经进入向第三产业快速跨进的阶段,而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谁能在未来市场中领先,决定于谁率先重视服务营销,因为这是大势所趋,顺丰快递正是通过服务营销顺利的树立了在快递行业霸主地位的典型案例,同时其服务“小众市场”的撇脂定价策略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
谁掌握趋势,谁赢得未来!谁重视服务,就会是下一个领导者!
此为橱柜营销实战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加载中…